“清水绘画”不是茶百戏,“注汤幻茶”叫水丹青。

一,古籍记载“茶百戏”不是清水绘画。
陶谷《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这段话给出了四个成像的必须条件:

1,在动态中(在外力的作用下,下汤运匕)使汤纹水脉自然成像者。
2,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而不是绘画,是自然形成的随机画面,不受主观立意创作影响,是一种“捕影图成”的幻汤幻影。
3,此茶变之变,后世楊万里追述为:”瓯面云烟乳作花”,还是可以喝的茶。
4,但须臾即就散灭,幻变成另一幅画面。(画面变幻无穷)
根据上述四项必须条件,缺一不可。

二,“清水写字绘画”这种受意识控制的创作,是现代饮茶方式及饮茶文化的创造。
在一盏可以喝的茶面上作有意识手工“清水写字绘画”,因为前无古人,不是创新,而是对茶文化开创了新的一页。
“写字绘画”受古代“幻汤幻影”启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跳出了“注汤幻茶”的范畴,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古代“注汤幻茶”的方法,手法、结果的创作方法和理论体系,二者无法而不可替代。
三,传承古法是“注汤幻茶”。

传承历史文化,必须遵循“以史记物,以物证史”,复原历史的真像。
“注汤幻茶”是一种自然物理现象。其原理是在六七十度的乳面上,注入沸水,使沫饽表面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当温差缩小时,画面随之消失,叫“须臾即就散灭”。
热胀冷缩这是“须臾散灭”的第一个条件。
“须臾散灭”的第二个条件,水的密度和比重比沬饽大,注上的汤很快会沉入沫饽之中。
“须臾散灭”的第三个条件,水和沫饽有很好的溶合性,快的也就秒溶,会瞬间幻化出第二幅画卷。
公元970年前,陶谷以《生成盏》记叙:
生成盏里水丹青,
巧画功夫学不成。
却笑当年陆鸿渐,
煎茶赢得好名声。
“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成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

在点茶过程中一般都是分次注汤的,每一次注汤得法,都会出现“水丹青”现象。
水丹青是以静态注汤法,悬手动态注汤法,脱手多动态等注汤技法,在同一时点上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作业技法三者之间获得动态平衡的瞬间定格。
四,“茶百戏”的原理很简单。


在匕点,箸点点茶过程中,茶汤经高速击拂,产生大量的沫饽和乳花,当沫饽量开始超过总体积的一半时,而盏底液体也被击打成颗粒状水珠,以悬浮状的形态存在于沫饽中,随着击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面,产生水痕水迹和堆积的乳花产生反差,以致出现水乳交触奇观,汤纹水脉不停变化。当击拂停止片刻,盏中液体还在运动之中,形成转眼即逝的动态画面,尤如花鸟鱼虫走兽,变幻无穷。

因此,茶百戏是一种在击拂过程中茶变之变的自然现象,自然成像不受作者意识控制,是古人留下的一个静态的文化印记,欢迎大家起来探索,共同来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