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写作业是道难题,这两大问题很常见,正确打开陪写方式要这样

敖爸聊教育 2021-02-25 23:48:53

在前几天,也就是在2月23日这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要“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要求。

教育部之所以提出这项至少看起来是“解放”家长的要求,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家长以往在陪读过程中,还莫名承担着一项非常劳心费神的“使命”,那就是有不少家长除了陪孩子写作业之外,还要代行老师的部分职责——检查批改孩子的作业。

教育部提出的这项要求确实是让不少家长感到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家长减负有望,而且又不影响到孩子的学业,这总归是一件好事。

01 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过程中要防止走进教育误区

现在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了“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要求,相信这项要求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落地,检查批改孩子的作业将不再是家长的一项“副业”,然而单论陪写作业这件事,对很多家长而言,似乎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彻底“解放”,原因很简单,在孩子还不能彻底做到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很少有哪个家长敢当“甩手掌柜”,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不闻不问。

也就是说,除非孩子已经真正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时候才相对是家长感到轻松的时刻。

在这里插一句我自己陪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其实,我也经历了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很短暂,确切地说,只是在孩子刚上一年级的头两三个月陪过孩子写作业,在陪的过程中也只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主。等到孩子真正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我就几乎再也没有在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孩子已经完全能做到自主安排学习了。

但陪孩子写作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件简单事,而且家长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走入教育误区,甚至导致“陪写”比“没有陪写“还要糟糕。更何况,有不少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孩子未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而出现情绪激动、血压上升等情况,亲子关系和谐和自身健康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陪孩子写作业其实也有门道,在这里我就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如何正确打开陪孩子写作业的方式。

02 正确打开陪写作业方式之一:要避免总想在第一时间纠错

不少家长在陪写作业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发现孩子写错的地方,就立马纠错,让孩子当场改过来。按理说,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都会了,吃一堑长一智嘛,可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如果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往往又重蹈覆辙,为此还常被家长斥责为不长记性。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心理学上所讲的间隔效应。有关研究实验表明,延迟反馈要比即时反馈产生的长期记忆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延迟反馈实际上通过拉开时间间隔来增加重复学习的次数,重复学习的次数相对多了,自然就更有助于孩子把学习内容记得牢牢的。

反之,如果我们随时在孩子旁边等着纠错,这种即时反馈模式就等于是让孩子少了一次重复学习的机会,我们暂且先不说这种做法容易打断孩子的学习思路,就从它会引发孩子的烦躁心理和降低学习记忆效果的结果来看,我们也应该要避免在第一时间对正忙着写作业的孩子纠错。

如果家长一顿连珠炮似地指出孩子错误,甚至大加指责时,孩子可能真的会被这连珠炮给“轰懵”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和思维独立性反而被禁锢了。

这就在提醒我们,发现孩子写作业出现错误时,我们先不要急着去纠错,等到孩子完成作业或者说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再去纠错也不迟。当然,在实践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家长也不妨让孩子在写完作业之后做点别的事情,比如休息一会儿、看看书、上上其他学科的网课等等,间隔个半小时左右,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进行反馈,学习效果会更佳。

03 正确打开陪写作业方式之二:要保持合理距离,尽量避免干扰到孩子

在陪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场景:父母站在孩子身边半天挪不动脚步,不是催着孩子赶作业就是质疑孩子这不会那不会的。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能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这要打上一个大问号,但孩子的脸上一定写满了紧张不安的情绪。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陪写作业更多体现的是对孩子的督促而不是去打搅孩子。

孩子在完成作业中,必然要经历思考的过程,父母如果离孩子太近,再加上父母全程盯着,把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即使父母不言不语,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也就没法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了,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因为他们此刻最关注的是父母的情绪,使得父母想象中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变成了现实中对孩子的干扰,反而影响到了孩子学习思维的正常开展。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作为职场人士,如果单位领导一直站在你的工位旁死死盯着你做事,我们还能自在工作吗?估计这滋味谁都受不了。

因此,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我们就如平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无需时时刻刻地“钉”在孩子身边,如果不放心,只要远远地看着孩子写作业就行。

父母和孩子保持一段合理的距离,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私人空间,孩子身心能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不会干扰到孩子的思维过程,导致孩子思维的连贯性被人为打断。

0 阅读:2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