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向善远恶

白莲笑笑 2024-11-06 11:56:33

多数孩子是足够聪明的,但是聪明不足以支撑未来,很多时候是需要有点智慧的。《弟子规四十讲》第三十一讲所说的“分辨善恶的智慧”就尤其重要。

我们常教导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首先要说明,不是要刻意去质疑圣贤书的经典。只是说,既然有常态,那就会有非常态。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有性本善的,大概也会有性本恶的,无非是数量上的多寡罢了。这是需要说清楚的地方。

除了写文章要说清楚,和孩子讲的时候也要说清楚。同时还要给他讲“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让孩子萌生出一种思考和分析的苗头。这根苗,远比那些所谓道理的正确与否要重要得多。

成年人分辨善恶,首先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脑子。这话很难听,但是很真实。世间善恶不像看电视剧那样,一眼都能看清楚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善有很多种样子,最大的善往往有个恶的外壳。恶也有很多副面孔,最可怕的是长着善的外表。我们以为能看懂了,其实也不过是云里雾里。

善恶,不能只听嘴上说,也要看怎么做。身边不乏礼义廉耻、面慈心善的人,一遇到事,有的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边说自己不在乎,一边拼命划拉。这种情况不少见,即便不能判定是恶,也绝不是什么善茬。

还有很多润物细无声的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着,如果不是碰巧,我们绝对发现不了。这种善,大概就是善最真实的模样。天道有善,若水不言,奔流千里,滋养万物,化形万千,终是清流。也正是这种最朴素的善,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基,绵亘不绝,流传千万年。

恶是相对于善的,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就是恶。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东西,可以是一幅作品,可以是一个职位,也可以是除了思想之外的一种别的什么。

恶的特点大体有两个,一个是践踏,一个是占有。比如,干涉他人的自由,剥夺他人的财物,占有他人的一切。这种控制欲和占有欲,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以剥夺他人为前提,那就是一种恶。

见别人有个好玩的玩具,就想据为己有,多数孩子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而且还有一部分孩子也都付诸于实践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恶。聪明的孩子会拿自己的玩具去尝试交换,这就是正常社交活动的一个雏形。或者是说服父母给自己去买,或者拿自己的劳动去换,这也是社会形态的一种教育。偷、抢,一定要明确告知且警示,不要轻描淡写,这样会让孩子萌生侥幸的依赖。小错不改,小恶不除,必胜后患,且无穷。

世间之事,彼说长,此说短,这都正常。孩子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数学课也学过正面、侧面、上方看物体的知识。如果不关己,莫闲管。不是说要明哲保身,只是因为角度不同,我们作为常人很难看清事物的全貌,所以才要莫闲管。即便是我们常说的“嫌疑人”尚且都只是嫌疑人而已,又岂是我们能看明白的?所以莫闲管就是了。

如果关系到我们自己,就要告诉孩子第一时间联系家长,集思广益,综合判断。对于疑似的“恶”,判断不出来的时候,敬而远之就是了,不存在惹不惹得起的问题。避之不及的,就寻求帮助和支援,绝对不要硬扛。

更不要说“攻人之恶勿太严”,不攻,只躲。所谓惩恶扬善,不管是谁来惩恶,都轮不到孩子去做。最多做到扬善,这就很了不得了。

对于孩子来说,不光要有分辨善恶的智慧,同时也最好有如何相处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心向善,行远恶,也就能做到安身立命了。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我们都要做一个不徐不疾的常人,有善心又不必割肉喂鹰,嫉恶行且无须横加惩治,不添乱,不拖后腿,也就算是合格了。

0 阅读:0

白莲笑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