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发现时仅1株!专家繁殖20年没成功,湖北农民只用6年种出27棵

瑛悦谈历史 2025-03-20 08:42:38

2014年,湖北一对农民夫妇的家中来了很多林业方面的专家。

这些人都是业内翘楚,但在这对农民夫妻面前,他们却像小学生一般,不停的请教着各种问题。

专家们之所以如此谦逊,是因为眼前的两位农民只用6年的时间,就解决了他们20年没有攻克的难题。

发生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因为专家们名不副实,还是农民夫妻有外人不知的玄妙手段呢?

全球仅剩的一株独苗

1979年5月,湖北枝江县林科所所长闫孝贵和往常一样在周边的乡村进行林木考察。

走到周湖村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株长得很高大的树。

围着这棵大树转了几圈,闫孝贵的神情逐渐的凝重了起来,他发现自己之前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

固有的职业敏感让闫孝贵觉得这棵大树很不一般,于是他找到周边的村民,询问起了详细的情况。

越了解闫孝贵的神情越激动。

因为这样的树当地只有这么一株,而且附近的村民也不知道这种树具体叫什么。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闫孝贵很仔细的采集了一些树枝树叶等样本,匆匆就赶回了单位。

到了林科所之后,他找来了所有的工作人员,让大家查找资料,看能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同的树种。

接连忙活了好几天,资料不知道翻了多少,但完全一样的树种却依旧没有找到。

“我们很可能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闫孝贵激动的声音刚落,林科所内就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这件事情被报告上来后,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不少林业专家都亲自赶赴现场一探究竟。

1982年,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子恩教授带着湖北最权威的林业考察团来到了周湖村。

他们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收集了大量的真实样本。

对这些样本做了专业的筛选对比后,赵子恩教授认为,这棵树是一株变异的枫杨,相同的树种估计少得可怜。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他们在把相关样本送往中国林科院的同时,也将新物种命名报告提交给了联合国国际植物协会。

国内最权威的林业专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确认,终于得出结论,这确实是一株变异的枫杨,而且全世界仅此一株。

因为这棵“独苗”生长在湖北枝江县,所以它被命名为“枝江枫杨”。

消息一出,顿时在国际植物界引起了轰动,很多国外的林业专家都纷纷动身赶往枝江,准备见识一下“世界独苗”的风采。

发现新物种的热潮过去后,专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培育枝江枫杨的幼苗。

最初所有人都不觉得这有多难,毕竟枝江枫杨也属于枫杨的一种,而枫杨这种树的好养活是出了名的。

但让所有林业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变异的枝江枫杨非常难搞,死活都无法培育出新的幼苗。

一言不合就死给你看

相对来说,植物想要繁育后代,要比动物简单的多。

这是因为林业学家们早就掌握了非常娴熟的技术,扦插、分株、嫁接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都可以培植出大量的植株幼苗。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棵生长健康的植株,技术人员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幼苗。

所以刚开始,枝江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也是用这种方法来对枝江枫杨进行繁殖培育的。

但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就算有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从母树上截取的扦插枝条,也都毫无征兆的全部枯死了。

不信邪的技术人员又采用了分株和嫁接的方法,但无一例外,最终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负责枝江枫杨繁育的工作人员都挠秃了头,但情况却并没有一丝的好转。

就在这个当口,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

周湖村发现的那刻枝江枫杨竟然意外的枯死。

虽说前两年,林业专家又在周湖村一户人家的屋后,发现了一棵枝江枫杨。

但谁也不知道这另一棵树会不会也出现意外,所以负责此事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压力山大。

他们重新截取了更多的树枝,用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培育枝江枫杨。

为了确保不出现意外,技术人员甚至24小时蹲守在旁边观察。

可结果和之前没有任何两样,这些枝条还是说死就死,根本就不给技术人员任何挽救的机会。

无奈枝江市林业局只好向上级求援。

武汉植物研究所对此事异常重视,派出所里面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枝江枫杨繁育课题小组。

专家们到来后使劲了浑身解数,可枝江枫杨还是丝毫不给面子,所有扦插的枝条依旧是说死就死。

最后专家小组连最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都用上了,仍然毫无用处。

这枝江枫杨就好像“天煞孤星”一样,根本就无法再培养出另一株。

专家们这边的繁殖技术完全陷入了停滞,另一边枝江枫杨却又遇到了危机。

2007年,仅存的一株枝江枫杨被雷给劈中,导致树冠折断,整棵树都差点死亡。

当林业专家们把这棵枝江枫杨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所有工作人员长出一口气的同时,又深感无力。

整整6年的时间,他们的研究没有寸进,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打击人了。

无奈之下,2008年,枝江市林业局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把枝江枫杨的繁殖重任交到了一对农民夫妇手中。

谁也没有对此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没想到高手在民间,这对夫妇接下来的操作,却让无数的林业专家羞愧的无地自容。

来自民间的高手

枝江市林业局找的这一对夫妇叫黄卫民和胡光琴,他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林业人才,但也是当地有名的种树能手。

1984年的时候,他们就在家乡承包了30亩梨树,经营起了果园生意。

最初两个人心里也没有底,只是因为年轻,抱着闯一闯的心态做出的选择。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果园的种植回报很高,他们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挣到钱以后,夫妻两人的心思越来越活络,1991年他们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全面进入了园艺行业。

刚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只是在枝江市郊的滕家河村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一些比较好活的经济林木。

但随着慢慢的摸索和积累,他们的园林面积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到了2001年的时候,他们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成为了枝江市最大的花木园艺基地。

这么多年种植苗木不但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他们在当地的名声大增。

2007年,黄卫民和胡光琴的园艺基地里已经培育出170多个品种、300多万株苗木,还有200多种花卉。

年销售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000万元。

如此亮眼的成绩让黄卫民当选了这一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林业专家对枝江枫杨的繁殖束手无策时,当地的林业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们夫妻二人。

刚刚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黄卫民和胡光琴也信心满满,觉得这不算什么难事。

这些年他们的园艺基地之所以做的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培育出了很多珍惜的苗木品种。

在别的方面两人不敢夸海口,但在苗木繁育这一块,夫妻两人坚信,全国还真的没有几个人比他们更厉害。

所以在接下任务后,黄卫民就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枝江枫杨的培育中。

他和专家们一样,选用的技术也是扦插,这是培育树苗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没有任何意外,黄卫民的第一次尝试全军覆没,所有扦插的枝条全部枯死。

这个失败的开端激起了黄卫民的执拗,他还真就和这个枝江枫杨杠上了。

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他没有着急着继续扦插枝条,而是开始翻阅资料,想要找到更好的方法。

但找来找去,黄卫民发现枝江枫杨的最好繁育方法,还是扦插和压条。

所以他重拾信心,成天就耗在园艺基地里面,誓要把枝江枫杨培育成功。

前面的十多次失败,黄卫民还细心的全部做了记录,可后来随着失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渐渐也麻木了。

慢慢的黄卫民夫妇放平了心态,枝江枫杨的苗木繁育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

每天早晨,他们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观察枝江枫杨苗木的生长情况,发现枯死之后也不沮丧,只会继续接着培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们夫妻两人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在2010年春天的时候终于是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打脸专家

这天早上,黄卫民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枝江枫杨的繁育大棚,大致的看了一下后就打算要离开。

就在黄卫民刚刚准备要把头扭过去的时候,一抹若隐若现的淡绿色映入了他的眼帘。

不可置信的使劲揉了揉眼睛 ,黄卫民发现自己没有看错,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的枝江枫杨扦插枝条,有一个竟然长出了小芽。

小心翼翼的再次确认自己没有眼花后,黄卫民高兴的差点原地蹦起来。

然后他迫不及待的把媳妇找来,和她一起分享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为了保住这棵承载着希望的小树苗,黄卫民把手头其他的工作都交接给了别人。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观察和总结经验,继续乘胜追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大半年的反复验证后,黄卫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成功培养出了第二棵枝江枫杨的幼苗。

到了此时,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是见到了曙光。

2012年,黄卫民用新方法重新扦插了整整50棵枝江枫杨的幼苗。

最终这些幼苗的成活率超过了十分之一,有足足六棵顺利发芽。

尽管这个成活率相对别的苗木来说低得可怜,但这却让黄卫民喜不自胜。

因为这证明他的方法是可行的。

2014年是黄卫民和胡光琴夫妇接下任务的第六个年头,此时他们的苗木基地里面已经培育出27棵枝江枫杨的幼苗。

他们两个完成了专家们20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

也是在这一年,黄卫民夫妇把自己培育枝江枫杨的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并顺利通过。

专家们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谁都不相信是真的,因为这些年他们并没有停止工作,对枝江枫杨的培育一直都在继续中。

可结果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两样,树苗的成活率依旧为零。

但当枝江市林业局把黄卫民夫妇培育的枝江枫杨幼苗照片发过来的时候,所有的专家都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最后,心服口服的林业专家们赶到了黄卫民夫妇的苗木基地,真心实意的向他们请教培育枝江枫杨的方法。

这一刻,双方的身份发生了互换,曾经的农民夫妇成为了专家们的老师。

黄卫民夫妇的成功正应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沉下心一心一意的去做,结果大多时候都不会太差。

这可能就是专家们二十年没有攻克的难题,被黄卫民夫妇六年搞定的真正原因吧。

在枝江枫杨的培育成功之后,黄卫民夫妇又把目光放在了丹桂树的培育改良上。

丹桂树是枝江市的市花,当地人都非常的喜欢,可这种树和枝江枫杨一样,移栽培育的困难很大。

最终,黄卫民夫妇利用嫁接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丹桂树成活率低的问题。

现如今他们的苗木基地种植面积再一次扩大,他们夫妻两人又重新投入到了其他困难树种的繁殖培育中。

对他们来说,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积累宝贵的苗木培养经验。

参考文献:

11年繁育27株 枝江农民夫妇让“世界独苗”摆脱灭绝命运——湖北日报

湖北一对农民夫妇让“世界独苗”摆脱灭绝命运——楚天都市报

黄卫民、胡光琴. 一种枝江枫杨繁育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世界独苗“枝江枫杨”繁育成功——湖北日报

0 阅读:1
瑛悦谈历史

瑛悦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