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起义(五):炼狱和幻灭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12-25 05:23:47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第九集团军的加入让镇压过程正规而残酷,德军动用了“歌利亚”线控爆破车摧毁起义者的据点。

炼狱

党卫队的热勒维斯基将军在目睹了迪尔勒万格尔和卡明斯基旅丢人现眼的拙劣表现后,马上向国防军第九集团军求助。双方的拉锯战持续到了8月中旬,随着德国正规部队加入镇压作战,华沙城的战斗迅速变得残酷而无望:

德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每天都有一队又一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起义军据守的阵地上空盘旋俯冲,狂轰滥炸。波兰人连一门哪怕用来凑数的防空武器都没有,他们只能忍受着来自空中的屠杀。

除了常规的野战火炮外,德国人还运来了重型攻城武器,他们动用了手头上能够找到的一切武器来炸平华沙:包括行驶在维斯瓦河上的炮艇、装甲列车、掩护步兵推进的突击炮和坦克、迫击炮、大口径火箭弹和小型的“歌利亚”线控爆炸坦克。

雨点般的炮弹肆意地在华沙城区里面不断炸响,许多建筑都燃起了大火,起义者们只能躲藏在中世纪的古堡、下水道和房屋废墟里,用可怜的轻武器和燃烧瓶对抗武装到牙齿的德军。

德国人并没有将这次战斗视为正规交战。从一开始,他们就宣布起义者是一群“土匪”,希姆莱在镇压命令中恶狠狠地说:“华沙的每一个人都要死。我们一定要把华沙夷为平地。这样我们才能在整个欧洲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遭到轰炸的华沙城区

德国人也不打算贸然冲入狭窄的街道和波兰人打一场残酷的巷战,他们向外围的各处要点发动猛攻,迅速将华沙的各个城区分隔包围起来,在救出了被围困的部队后,增援越来越多的德军开始有条不紊地用重型武器从外到里的拆除每一栋碍事的建筑和据点。

本来,德军最担心的就是逼近华沙的苏联军队,在8月初,华沙的德军指挥官就已经正式向大本营发出警告:如果苏联军队大举进攻,守军将无法守住华沙。而苏联人同样认为,他们可以轻易地拿下华沙。但运气明显没有站在苏联人这边,希特勒紧急调来的装甲师成功阻挡并击退了苏军先头部队的进攻,在希望落空后,红军并没有放弃,而是调整了部署,准备再次对它发起进攻。

指挥起义的博尔将军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孤立的境地:他们和伦敦有直接的无线电联络,但和占据了不同城区、街道的起义军部队却没有。起义军的司令部和下属部队的联络,要么依靠伦敦的转发命令,要么就只能依靠那些勇敢地在炮火和下水道中穿行的儿童联络员了。

更糟的是,博尔将军对于战局的把控也是两眼一抹黑,他下达的命令的主要依据不是靠猜测,就是从位于老城区的司令部屋顶上可以观察到的有限情景。

起义发动几天后,波兰人的武器、弹药、医疗用品、食品、饮用水都开始告急,最急迫的还是极度缺乏武器弹药。博尔向伦敦求援的电报从未间断——他催促伦敦方面提供武器、提供药品,还要求赶紧让波兰第一伞兵旅空降华沙。。。

8月4日,翘首以盼的起义者们听见空中传来了不同的螺旋桨的噪音——14架英国轰炸机,其中7架由波兰飞行员驾驶,满载着各种轻型武器和弹药,从意大利基地起飞,向城区里投下了一些补给。空投下来的物资都装在了长约3米的圆柱形空投仓里,每个里面都装了几件武器和一大盒弹药。这些武器都用军装和平民的衣服包裹着,雪茄、咖啡、巧克力和糖果等波兰人很久没有见过的美食塞满了空投仓的缝隙。

最受波兰人欢迎的是英国制造的超口径反坦克武器(PIAT),这种用强力弹簧发射炮弹的武器,特别适合在狭窄的空间使用,比起义军过去的“莫洛托夫鸡尾酒”要安全有效多了。然而,空投支援的代价实在是过于高昂了:14架空投物资的轰炸机,被击落了5架。英国人第二天就停止了空投,但是在波兰政府的强烈抗议下,英军恢复了飞行。但他们改变了策略,大部分的物资被集中投放到了华沙城外的一个集合点,卡姆皮诺斯森林,再由那里的国家军通过下水道分散送进城区。

应波兰人的要求,美国人也计划用B-17“空中堡垒”向华沙空投补给,但往返华沙的距离已经超出了美军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最大航程,美国人只能采取穿梭飞行的方式:飞越华沙,降落在苏联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基地加油,然后再返回基地。但美国人的要求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回复和配合。

英国人空投下来的有限补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粮食很快就不足了,华沙郊区的农民偷运进去了部分粮食,但面对数十万人的需要,只是杯水车薪。

一名上年纪的华沙市民对着镜头露出了微笑。

尽管如此,波兰人还是保持他们高昂的斗志。每个被孤立的地区每天都各自出版报纸,报道战斗的情况。华沙守卫者所办的“闪电”电台在整个起义期间始终按时向华沙、向全波兰并向外界广播。波兰人还用喇叭不断向德军喊话,他们用一种可悲的傲慢语气“命令”包围他们的德军投降——这除了激怒对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8月12日,做好了攻击准备的德军开始集中攻击起义者控制的核心区域:斯塔雷—米亚斯特科。面对没有什么远程火力的对手,德军决心用饱和火力淹没他们,在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后,德军部队从老城区的西南角和北部出发,在突击炮的掩护下,缓缓向中心推进。德军的攻势很快受到了阻挡——起义军凭借那些厚重石砖垒起来的中世纪古建筑顽强抵抗。

时间一天天过去,波兰人陷入了无比悲惨的境地,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持续不断,似乎他们有用不完的炮弹和炸弹,只有弹药不足的轻武器的起义军在重火力的密集攻击下只能不断后撤。炎热的天气也加重了他们的困境:起义以来一直没有降雨,饮用水严重不足,到处尘土飞扬。街道上和浅浅埋葬在墓穴里的尸体迅速腐烂,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恶臭,乌云般的苍蝇四处飞舞,它们传播着各种传染性疾病。因为食物同样供应不足,即便是健康的战士的身体也日渐衰弱。

8月17日,冯·巴赫派人向波兰人提出条件:如果他们投降,就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予国家军士兵以战斗人员身份,这样就可以作为正式战俘对待;如果他们拒绝,华沙城和全城居民就要被消灭。

博尔将军的答复是一场突然的小规模反击,波兰战士们居然重新夺回了好几栋建筑和几片街区。但他们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

8月19日,德军集中兵力再次开始进攻,5000名国家军战士对抗的是超过40000名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官兵,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城区里面还滞留着20多万名平民,德国人的进攻根本没有把他们当回事:

德军每天的进攻如同演习一般标准,精确轰炸拉开帷幕,重炮和迫击炮的弹幕攻击是第二步,然后用“歌利亚”坦克摧毁单个的顽固据点,最后步兵才会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层层推进。

国家军的战士们虽然缺枪少弹,却利用堆积如山的瓦砾堆成功地守住了大部分防线,在他们的脚下,使用下水道的交通线一条联通到市中心,一条接通到了若利博日,绝大部分的空投物资正是从这里被运进城区的。

战斗中的起义军士兵

8月20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共同呼吁斯大林给华沙空投补给,哪怕是为了平息一下世界的舆论也好。斯大林在两天后予以了答复:“少数追逐权力的罪犯在华沙发动了这场冒险活动,这一点迟早会真相大白”,但是他同时又说,“苏联军队准备在华沙附近发动一次新的大规模进攻。。。这是给予和 纳粹做斗争的波兰人最好的、实际上也是最有效的帮助。”

8月27日,同外界的无线电联络即将被切断,博尔和副总理扬科夫斯基,还有他的参谋人员,在夜色掩护下穿过德国人防线下方的下水道,把司令部转移到了市中心区。

8月30日,波兰人发动了一次密切配合的进攻,试图重新打开市中心和斯塔雷—米亚斯特科两个城区的陆上通道,但光靠勇气是无法战胜无穷无尽的枪炮的,波兰人的进攻被德军猛烈的炮火打得粉碎。该区域负责留守的1500名国家军战士奉命带上500名市民,一些伤员和大约1000名德军俘虏从下水道撤往市中心。

对于波兰的医生而言,决定放弃哪些伤员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是却不得不这么做——在狭小的下水道里,即便有一名伤员在转运途中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将通道彻底堵死,让后面所有人无法通过:“我拥有忘不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看着我,好像我是对他们宣判死刑的人一样。但是所有人同样知道,(途中)一些下水道的出口是敞开的,一旦有人发出声音就会被德军察觉,德国人会立刻向下面倾倒汽油并投掷手榴弹。”

当撤退的命令下达后,这些波兰人得出了一个无比痛苦的结论:苏联人止步不前,是因为莫斯科希望华沙的民主政府领导的起义彻底失败。

在过去的20多天里,支撑着这些明显处于劣势的波兰人继续战斗的一个重要信念,就是他们很快就会得到从东边来的苏军的支援,但是当华沙在炸弹中分崩离析,在火焰中变成炼狱,身边的市民、战友、爱人和孩子接连因为饥饿、疾病、干渴和德军的炮火变成一具具尸体时,当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时,苏军还是没有出现。

被德军炮击的建筑物

华沙起义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军的战斗了,它是属于所有华沙人的战斗,老人、儿童、残疾人,包括一直被国家军敌视的波兰共产党领导的抵抗军,都肩并肩地投入了战斗。

撤退的前夜,一名国家军的起义指挥官扎沃德尼看见几名带着共产党臂章的起义者,其中一个女孩刚刚为死去的战友挖好坟墓,那个女孩子从她的衬衫里掏出一束白色的石竹花。她吻了吻花朵,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了死者的脸旁边。

突然,她猛地站直身子,看着维斯瓦河东岸的方向,朝着苏联军队的方向,声嘶力竭地尖声叫骂道:“你们这些混蛋!!!为什么不愿意帮帮我们!!!”

维斯瓦河东边的炮声

德军很快就占领了斯塔雷—米亚斯特科,据估计,大约3万人被德军杀害。冯·巴赫驱使着部下马不停蹄地继续进攻——元首在东普鲁士的司令部里面早已对华沙起义失去了耐心,他的咆哮声几乎顺着电话线砸到了这些指挥官的头上。

很快,德军将起义军的残部全都逼进了市中心,9月5日,德国人派人来谈判从被围地区撤出平民的问题,并再次提出了类似前一次提出过的投降条件:如果波兰人同意放下武器投降,国家军战士将被给予战斗人员的身份;否则城市的残余部分连同它的守卫者都将被消灭。

博尔将军仍旧对苏军抱有希望,他设法拖延了好几天,在9月7日和9月8日两天由红十字会安排的停火期间,大约45000名妇女和儿童在德国人的允许下离开的起义者的控制区,但是大部分的华沙市民和起义者仍然留在了原地。

9月10日,沉寂了很长时间的维斯瓦河东岸的宁静被苏军大炮的怒吼打破,苏联人的飞机也再次出现在了华沙上空——苏军并没有放弃进攻华沙,他们只是在尽量准备进攻所必需的兵力和物资——这一次苏联人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但是,苏军在准备和发起进攻上花费的时间比预想的长了许多,导致对面的德国人的防御也比一个月前更为牢固。但是经过两天的激战,红军先头部队成功地攻占了普拉加,并宣布占领的部队是贝林格指挥的“波兰军”第一科希丘什科师。

投降的波兰起义军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办的电台也开始为被包围的起义军打气,号召华沙的守卫者们坚持战斗下去:“不管那些没有取得红军的 同意而过早发动起义的人的动机是什么,对华沙人民的支援终于要来了!”

苏军再次发动进攻的第二天,斯大林终于同意了向美国人开放乌克兰的机场。9月14日,苏军的一些飞机也在华沙老城区的低空来回盘旋,飞行员是在观察区分起义者控制区的地面标志物。从这天晚上开始,一群群的“波-2”双翼机发出“突突突突”的噪音,飞到老城区,投下了第一批来自苏联的物资。

这批空投的物资大约有55吨,其中15吨是粮食。但苏联人缺乏空投的经验,他们没有在包裹上安装降落伞就直接在低空扔了下去,结果包裹全都被砸开了,物资散落得到处都是。在后来的日子里,苏联空军加快了向起义部队空投物资的进度:从9月14日到10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共出动飞机2243架次,空投了156门迫击炮、505门反坦克炮、2667支冲锋枪和步枪、300万发子弹、42000颗手榴弹、500公斤药品和113吨食品。

而英国人在8月和9月份代价高昂的空投行动中,一共向华沙空投了1344支手枪和左轮手枪、3855支自动手枪、380支轻机枪、237支火箭筒、13门迫击炮、130支步枪、14000颗手榴弹、3000颗反坦克手榴弹、8.5吨塑性炸药、450万发子弹和45吨食品。

因为距离遥远,英国人每晚只能空投补给一次,而苏军的飞机总是会来回空投好几次,但他们总是采用低空投掷,却不用降落伞的方式,因为苏军坚持认为,他们的低空空投要比皇家空军的高空空投更加精确也更有效——事实也的确如此,高空投掷下来的大部分物资被风吹到了德军阵地上,而苏联人直接粗暴扔下来的东西大部分都砸在了波兰人的阵地上——但是很多补给品都被摔坏了。

但博尔将军也承认,这些苏联的空投物资给起义部队的帮助,无论从物资数量,还是士气方面,都非常有效而且数量众多。

9月15日,波兰第一集团军被调往维斯瓦河东岸的普拉加,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强渡维斯瓦河,在华沙占领登陆场,和起义者建立联系并共同作战。第二天,波兰步兵第三师在苏军六个炮兵旅、一个迫击炮团和六个炮兵营的支援下冒着德军强大的火力开始渡河。

投降的波兰起义军

经过一番苦战,六个波兰军队的加强步兵营来到了维斯瓦河西安,其中两个步兵营和切尔尼亚科夫和若利博日的国家军战士成功汇合,但很快就遭到了德军装甲师和步兵师的猛攻,激战数日后,寡不敌众的波兰步兵营被迫放弃了桥头堡,付出重大伤亡后撤回东岸。

被打散的国家军士兵超过半数在穿过德军防线时被杀,少数人通过下水道逃回了市中心,少数波兰共产党领导的波兰人民军士兵,和波兰步兵营一起,在苏军的火炮掩护下,撤到了维斯瓦河东岸——苏联红军迅速占领华沙的希望就此破灭了。(注1)

破灭的幻梦

9月18日,经过了长时间令人恼怒的拖延后,一直在意大利基地待命的美国陆航部队,在100架“野马”战斗机的掩护下,出动了大约110架B-17轰炸机,在白天飞临华沙上空,在许多西方的报导里,这次空投补给被宣传成“给起义者最大的一次帮助”。

的确,当这些银白色的大鸟在蔚蓝的天空中出现时,似乎整个华沙老城区的人民都从废墟和地下爬了出来,他们相互拥抱,欢呼。当伞花开满天空后,许多人还以为是波兰的终于空降兵来了。。。

美军一共投下了1284个补给箱,波兰人捡到了288个,其余的大部分被风吹到了德军阵地上,还有20个落到了苏军手里。守军的士气再次大为振奋,因为这象征着西方盟国对波兰的支持。

然而,这既是美军的第一次空投,也是最后一次。同时,这次空前规模的空投也像在德国人屁股上抽了一鞭子,迫使他们尽快去镇压起义。经过多次协调,赫尔曼·戈林师和第九集团军的部队在9月26日杀进了市中心,如果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镇压起义,德国空军奉命将对城区进行地毯式轰炸。

步步推进的德军此时已经发觉了波兰人的地下交通系统,他们用铁刺网或者混凝土堵住了每个被发现的地面出入口,向下水道投掷催泪弹,还往密闭的通道里灌入燃油混合物,再用手榴弹引爆,以此来炸塌大段大段的通道。

许多躲入地下的抵抗者死于非命,一些幸存者满身污秽,半死不活地逃回了市中心,守卫者的信心被动摇了。博尔将军和他的部下们在这片残破的城区已经坚守了超过60天时间,在他们心目中,这片小小的城区象征着独立的波兰,如今,一切都要结束了。

10月2日早上8点,四名波兰国家军的代表和德国华沙最高指挥官热勒维斯基将军进行了会谈,并就停战条件签署了协议,德国人同意,国家军的军人和妇女辅助人员,一律给予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战俘待遇。对于国家军军人在起义前从事过的任何抵抗行为,一概不再追究责任。华沙人民也不会被集体追责。

博尔将军和那些部下们向德军投降时都身着便服,为了向昔日波兰首都,今日的一堆堆瓦砾表示敬意,同时也是象征性展示波兰人民不屈的斗志,这些国家军的指挥官们挺直身体,大声地唱起了《波兰没有灭亡》这首曾经的国歌。

博尔将军(左)向热勒维斯基投降。

除了躲起来和逃出去的3500多名国家军战士外,剩下的9000多名起义者被送进了战俘营,一些倔强的起义军战士不愿脱掉代表军人身份的臂章,混入平民队伍逃命,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未知的命运。

德军没有放过那些投降的华沙市民,他们就地遣散了大约7万名老弱病残,将这些人赶到农村去听天由命,剩下的那些相对强壮的,则被塞进了火车,送进了劳动营。

除了德国人,华沙起义对各方人士而言都是一场不幸。对于华沙的波兰人就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了。根据德军的统计,在长达63天的起义中,德军共有2000余人阵亡, 9000多人受伤。起义部队则有近18000人战死或失踪,超过20万的华沙市民在交火中被打死,这差不多是华沙1/5的人口。

德国人仍旧没有放过华沙,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破坏小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系统而有条不紊地将城内的博物馆、学校、剧院、医院和私人住宅化为灰烬。在来自柏林的纳粹专家指导下,工兵们彻底摧毁了华沙市内的纪念碑,精美的中世纪教堂和城堡。

希特勒在国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洋洋得意地宣称:

“华沙,现在只不过是欧洲地图上的一个地理名词罢了。”

投降的波兰国家军士兵。

注1:华沙起义中流亡政府领导的叫“波兰国家军”,占领区内波兰共产党领导的叫“波兰人民军”,苏军在解放的波兰领土上新成立的正规军叫“波兰人民解放军”。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1
近代史知识分子

近代史知识分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