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群星闪耀、永垂不朽的家族

书兰聊历史 2024-03-05 10:07:24

前言:华夏素来注重家风建设,讲究一个先齐家、后治国,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经久不衰、人才辈出的世家大族,比如弘农杨氏、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等。然而有一个家族依然能在这种“强者”林立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很少有家族能够像这个家族这样一脉就接连出涉及多个领域的大咖。

这个家族便是扶风班氏,相传班氏源于楚国王族出身的贤相子文。子文幼年不幸成为弃儿,得亏一头母虎以乳养之,才顺利长大。后来子文的后裔—班壹为了躲避秦末战乱,举家迁至位于边塞的楼烦,同时改以老虎之斑纹的“斑”为氏,其中蕴含着他对昔日母虎的感念之恩。因“斑“通“班”,就有了班氏。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群星闪耀、永垂不朽的家族。

扶风班氏自安陵而兴

一、文化领域

1、女中“大家”

班氏家族崛起的路数是先富后仕,班壹在楼烦苦心经营畜牧业,终至“以财雄边”。有了经济基础,也就有条件培养子孙步入仕途。自班壹之孙—班长始,其家族便开始累世为官。不过要说班氏真正意义上的飞黄腾达,绕不开班长的曾孙女—班婕妤(原名已不可考),毕竟和皇室联姻自然好处多多。“许、班之贵,顷动前朝”,这是发生在班婕妤入宫后的现象。

班婕妤和一般喜欢争宠的后宫女子不同,她一心只想做一个贤内助,其言其行皆为妇德样板,以至被王太后比作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的樊姬。可惜汉成帝不久就和赵飞燕姐妹捆上了,天天沉迷享乐,最终迫使班婕妤只能避居于太后宫中。然而深宫的清冷彻底激发了班婕妤的才情,让她写下了很多富有文学价值的诗赋,南朝著名文评家钟嵘将她列为18位上品诗人之一。

班婕妤画像

古代女性受到的束缚很多,要想像班婕妤一样以才情留名青史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个大家族能有一个这样的女性就不错了,班氏却继班婕妤之后很快又出了一个班昭。班昭是班稚(班婕妤之幼弟)的孙女,她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奉皇帝之命入东观续编《汉书》,就连著名大儒马融都得找她请教学习。除此之外,她在文学和朝政等方面亦有建树。

史载汉和帝十分赏识她的才情,常召她入宫作赋,并让邓皇后和后宫诸嫔妃对她持师礼,称她为“大家”。汉和帝死后,邓皇后变成临朝掌政的邓太后,班昭则以“闺蜜”的身份成为幕后高参。因班昭熟读经史,对王朝兴衰的各种前车之鉴了然于胸,故而对邓太后助力甚多,其子曹成因此被破格封为关内侯。班昭死后,邓太后不惜以国母之尊身穿丧服表示哀悼。

班昭塑像

2、史家泰斗

班婕妤除了班稚之外,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是班伯和班斿。班伯志节慷慨、仕途通达,可惜英年早逝。班斿博学多才,曾奉汉成帝之命与宗室刘向(即编定《战国策》的那个刘向)共校宫中秘书,因表现不错而常常获赏秘书副本。要知道即使是一般的书籍,在当时就已经很珍贵了,何况这些限量版的秘书?班氏家族有了这些副本,就有了培养史学家的基础。

汉成帝死后,其母族逐渐掌控大权,朝局波云诡谲。班氏家族随之产生了比较佛系的入仕思想,适逢王莽为进一步提高个人声望而派人到地方上收集颂歌,时任广平相的班稚没有给王莽这个面子,他甘愿背个处分、远离朝堂。班稚之子班彪亦是有样学样,纵使新莽被东汉取缔了,他也不愿在仕途上弄出点大名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思都放在著史上面去了。

扶风班氏世表

班彪最牛的成就在于他对过往的史学进行了总结,编出了最早的史学论文,即《前史略论》。他将儒学和史学融合在一起的新思想对后面的史学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他续写了《史记后传》,虽说此书现已遗失,但是却给他的儿子班固编著《汉书》提供了最好的素材。班固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班彪死时,班固仅23岁,他决心编出一部史学巨著来告慰父亲。他以《史记后传》和家中藏书为基础,一笔一划开始了《汉书》的创作。这一写就是20余年,期间遭了不少罪,甚至还有一次因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锒铛入狱。不过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总算编成了,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意义重大,后世王朝编史均仿此体例。

班固著《汉书》

二、军事领域

1、定远封侯

汉朝国力强盛,民多有尚武之风。凡有志之士,无不以卫、霍为榜样。班氏家族怎么说都不会少了这样的英杰,班彪之子、班固之弟—班超从小有大志,然前期一直担任兰台令史之类的低阶文官。适逢外戚窦固奉命出塞征讨北匈奴,年逾不惑的班超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由于前面匈奴取缔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权,窦固让他出使西域,以图斩断匈奴臂膀。

他第一次是到的鄯善国(位于今罗布泊西南),鄯善国王刚开始对他们一行的态度很好,没多久就有点疏懈。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点差异,并判断有匈奴使者来给鄯善国做工作了。经过验证,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他看来,要想完成使命,就必须和匈奴PK一把。于是他带着30余人趁着夜色攻灭了匈奴使者的营地,吓得鄯善国王连忙表示重新归附汉室。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通过此事迅速进入高层视线,得到的机会随之越来越多。因鄯善国的归附,汉朝以最快的速度发起了第二次对西域的出访活动,班超再担使命。期间窦固觉得应该给班超配备更多的人手,然而班超却只要之前的30来人,他觉得人不贵多而贵精,多了反而容易坏事,毕竟西域诸国夹在匈奴和汉朝之中,神经都很敏感。班超先到于阗(今和田),软硬兼施地迫使于阗背弃匈奴而转投汉朝。

接着,他利用龟兹和疏勒之间的矛盾收服了疏勒国(今喀什),后又上书提出“以夷制夷”的攻略,建议朝廷彻底平定西域诸国。他没有让朝廷耗费太多人力、物力,而是带着少量人自行在西域纵横捭阖,灭莎车国、败贵霜帝国、收龟兹国,最终使西域诸国尽皆臣服于汉朝,他也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葱岭以西的一些国家都因惧其威势而纷纷遣使入贡。

班超收服西域之前的形势图

2、子承父业

家族重在传承,班超的长子班雄承袭了定远侯的爵位,并官至京兆尹,仕途走得很平顺。班超的幼子班勇则不同了,他是班超在西域时所生,亲眼见证了其父威震西域的风采,也学到了其父的勇略。班超死后,因朝廷所用非人,西域遂乱,邓太后在一些大臣的建议下撤销了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并让班勇等人负责迎回都护府一众官吏兵员。

没成想退一步并不是海阔天空,西北局势愈发混乱,北匈奴频频联合西域诸国扰边,甚至把西羌作乱的节奏也带了起来。醒悟过来的邓太后当即派索班带着1000多人前往安抚西域,结果这批人没多久就被北匈奴和车师后国联合给灭了。朝廷上再度出现放弃西域的声音,邓太后有点拿不定主意,就做了一个比较中庸的决定,虽复设西域官署,但兵不入西域。

邓太后面临的形势

公元123年,亲政的汉安帝令班勇以西域长史的身份率500人前往西域。部下们跃跃欲试,班勇却没有急于建功,而是稳扎稳打。他计划先把西域南道的龟兹和鄯善等国降服,然后借南道诸国之力重点攻略被匈奴控制的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一切都比较顺利,他带着联军大败匈奴伊蠡王,将匈奴赶出车师前国,然后以此为据点,再败匈奴呼衍王。

匈奴单于都因此被惊动了,他亲率大军攻打班勇所部联军,结果亦被班勇所败。自此,匈奴势力再度退出西域,没有了匈奴的搅和,焉耆等国在军事和zheng治的双重压力下亦先后重归汉朝,西域遂平。有人说班勇之所以能平定西域,是因为他是班超的儿子,这话没错,但也不全对,毕竟虎父犬子的案例太多了,不能因为班超光芒万丈,就否定班勇也的功勋卓著。

重新收服西域的班勇

结语

从班婕妤到班勇,共4代人,期间出了2位名留青史的才女、2位泰斗级的史学家和2位军事大咖。如果从班彪这一脉来看,那就是3代人接连出5位流芳千古的人物,这种比例和这种质量纵使放眼整个历史,也不多见。傅介子威震西域时,北地傅氏可有子弟同时在文化领域以才名显?恐怕没有吧?一个家族的一脉人能在多个领域差不多同时爆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班氏家族之所以能出现这番盛景,除了当事人自身的努力之外,家风建设和家学传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家学暂且不说,班氏家风中体现出的“实干”、“守正”和“谦退”纵使放到今天依然适用。总而言之,为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扶风班氏理应永垂不朽,其优良的家风也应当被推崇。

参考文献:

《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

0 阅读:37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