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1-08 10:49:09

我第一次读到论语这句话的时候心有所感,很喜欢,但是说不上为什么。

又看译文,大意说,造山就差一筐土完成时停止,我自己停的。填平地面时才倒一筐土,继续坚持,就会成功。强调不能半途而废。

但我很疑惑: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堆山,快要成了,为什么要在就差一筐土的时候“止”?我填上最后一筐成山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选这个时候停?真的是因为毅力不够吗?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填地,刚刚倒了一筐土,微乎其微,真的“坚持不懈”就会成功吗?

感觉这个译文还差点什么。然后网上查资料,都是大同小异,强调毅力。后面几天依然会常常念叨这句话,想要清晰我当时感悟到的是什么。

直到我开始尝试回答“我在干什么”,整理我的心路历程。突然有一天晚上,想起这句话,豁然开朗!我兴奋地手足舞蹈。这句话不正是我正在经历的过程吗?

我意识到,理解这句话的的关键在选择,坚持只是其次。如果在一条黑暗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可能会陷入深渊。

我多年以来一直很难安心,想要走一条成功的道路,还未成功就陷入困苦。结合我的经历,我终于知道,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关键在“止”和“进”上:

就像造山,非常高大,差一筐土就成了,但于心是“止”的境地,心难安,吾止也,坚决停止!

我工作了十年,目的就是造财富的山,奔着买车买房,不敢说就差一筐土,眼看地基已经起来了,但发现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我一直向外求,求财富,求认可。患得患失,以恐惧和焦虑为动力,忽视了自己内在的成长。变得没有热情。总觉得有钱了就都会好了。但物质的满足并没有填补精神的匮乏。这种状态犹如一个泥潭,我开始怀疑自己,不知道方向在哪。本末倒置。

对于我,这是“止”,吾止也。

就像填坑,缺口巨大,才倒进去一筐土,但于心是”进“的境地,心开始安顿,吾往也,坚决向前!

我停下工作,反思,学习,面对,来填成长的坑,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才填了一筐土,长路漫漫,不知何时才能填完!即使这一筐微不足道,但这是根本。当我转向内求,直面自己,不再逃避,一点点冲破恐惧,一股正气从心底升起,我有力量去选择我之前不敢选的,可以拒绝我之前不敢拒绝的,并承担结果。扎根,即使追求财富,也知道根本在哪。

对于我,这是“进”,吾往也。

重点不是盲目坚持,而是坚定地选择方向,选择“止”或者“进”,然后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心之所向,每进一步,会有一种喜悦和满足,自然产生毅力和坚持,接着力量随之而来。

我也曾怀疑,会不会我以为的“进”实际是“止”?

我虽然选择了一条路,但未能十分的坚定,有时甚至反复问,真的对吗?尤其在我刚停下来的时候,非常挣扎。

也是机缘巧合,某一天,我突然开始看书,各种书,其中传统文化书籍居多。它们很早之前就放在那,根本看不进去,也看不懂。但这次,越看越吸引。因为时不时读到几句话,发现居然看懂了,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当我从自身经历出发,有所感悟的时候,就像是在和他们对话,受到指引和鼓励。这些经典,凝聚了他们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是他们人生智慧的凝结,提供丰富精神的养料。读到他们,对仍有迟疑的我,像是雪中送碳,给予了力量。

正是为山,平地这句话,让我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就这样走,每一步都是进,像播下一颗种子,可能不会很快结果,但充满希望。这让我有底气去面对未来的路,而不是摇摆不定。

用这样的比喻和对比,简洁而深刻,由衷敬佩。

其实不止孔子有这样的感叹,最近学到荣格的一句话:“我不是我所经历的事,我是我选择成为的人”,也让我很感慨,真的是异曲同工之妙。才发现,原来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先哲都有某些相同的体验,只是用他们的话语作出不同表达。他们一直在指引,只是等待被看见。

当我走到现在,也意识到,我之所以陷入困顿,也是我自己一步一步选择造成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踏实前进,不断提升自己,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愿我们都是在“进”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进,吾往也。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