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国画里走出,消失在谜之喧嚣里:赶年墟“跑路”的女子

雨树披纷 2025-01-22 17:57:27

我们这里把赶集叫作赶墟。赶年墟,就是赶年前腊月最后一个墟,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最拥挤的墟。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发生在1988年年末的事情。那天,是腊月二十九的赶墟日。

猪苗交易点,设立在墟场最偏的位置,是一大块沙土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泞。

装载小猪仔的农用运输车、手扶拖拉机,甚至自行车,一辆挨着一辆,被看货的农民,团团围住,任喇叭响铃抓狂,照样动弹不得。

年轻的兽医检疫员,瘦瘦高高,穿着一码新的皮夹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他嘴里叼着烟,两个耳根各夹着一支烟,手抓铁钳,漫不经心地在小猪仔耳朵上剪了个耳缺。

未等小猪喊疼尖叫,检疫员就没影了,转到了下一家。

买了猪仔的农民,把哭爹喊娘的猪仔,放进猪笼里,或夹抱在胳肢窝下,心满意足地笑着走了。

这时,交易点出现一个年轻女子,她挎着绣花布包,步态安闲幽雅,就像国画里常常出现的江南女子。

她从买卖猪仔的人群中,缓缓走过,在漫天尘土中,消失在连通对岸的木桥上。

过了桥,有一个铁路四等小站,再过十来分钟,一列客运慢车就会停靠在车站上,二分钟之后,扬着汽笛缓缓离去。

这时,卖猪仔的商户发现:检疫员不见了。

几小时之后,一个中年男子,领着一帮人在墟场上东查西找。后来得知,他老婆跟相好的,就是那个检疫员,在墟场密约“跑路”了,尽管大家围追阻截,最后还是跑成功了……

八十年代,乡镇墟场这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常发生女子主动“失踪”的事件。一年一度的赶年墟,是女子“跑路”的高发时段。

当年,一些乡村妇女利用赶墟做掩护,从此人间蒸发。

即使成帮结队一块赶墟,在墟场的拥挤混乱中,“跑路”女子也能在熟人视线里,从容不迫地消失。

除了个别有人接应外,大多数偷跑的女子,都是独自策划完成的。

“跑路”女子,有骗婚骗钱的,有被诱骗拐卖的,有两口子过不下去的,有跟老相好旧情复燃的,也有单纯“世界那么大我想看一看”的。

偷跑的时间点,要掐准,在夫家尚未发觉时,短时间内,完成赶车、转车和换车等系列操作。

之所以选择赶年墟“跑路”,一来赶墟人山人海,十分拥堵,一个人极易隐没在人流里,不留痕迹地溜之大吉;二来临近过年,夫家的族人亲友一心准备过年,都有“等年后再说”的敷衍,这就为她们摆脱围追阻截,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跟人私奔跑路,不好评判,不可言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是,那种令人感伤的情景,与嘈杂的交易氛围,构筑了一道毫不违和的奇特风景,至今都在记忆时空里穿梭。

0 阅读:0
雨树披纷

雨树披纷

尘世流转几十载,所思所悟付诸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