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有个老令儿:过了腊月二十三,一直到二月初二,这个多月里不能剃头,否则会“妨舅舅”。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传统节日小年,也是过年的开始;二月二龙抬头,年才算过完。所以,这句老令儿也说“过年剃头妨舅舅”。
“过年剃头妨舅舅”,这话毫无科学根据,可它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现在一般不剃头了,这话也改成了“过年剪头妨舅舅”。这期间,理发馆基本没有生意可做,理发师也正好清闲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8110e66883c81a80284b84f2cfbfa2.jpg)
剃头(免费图库)
既然这个老令儿没有科学根据,那么,为什么会有形成习俗而流传至今呢?这里面有个原因:
清代以前,汉家的风俗男子是蓄发、蓄须的。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俗语言:“老爱胡须少爱发。”所以,在清代以前并没有剃头的情况。
可是,在满人入关之后,强制汉人男子剃头。汉人无奈,只得依从满人的风俗。额头、鬓角的头发剃掉,后面的头发梳成一条辫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4b6dff026e1d8bd78ec4d2ea34fc403.jpg)
发辫(免费图库)
移风易俗不易,人们免不了对汉家旧俗念念不忘。虽然心中不满,又不能反抗。于是,一些人相约在过年时不剃头,表示“思旧”。这种情况很快蔚然成风,为避免引起满族统治者的不满,则将“思旧”讹为“死舅”,并雅化为“妨舅舅”,一直留传至今。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起义军不再剃头。满清政权采取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政策,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残酷杀戮。这样,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刽子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留下了“曾剃头”“左剃头”的恶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8169033967a70e6aa814e602bdadf7.jpg)
太平天国运动(免费图库)
注:这个民俗,可能不限于东北地区,作者对此未做考证,欢迎关内读者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