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推翻元朝残余势力的过程当中建国称帝,正式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如今的江苏南京),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
随后,朱元璋封马秀英为皇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封三子朱㭎为晋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封五子朱橚为周王......
朱标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只有十三岁。
但是,应该如何设立太子东宫的官属,朱元璋很是为难,中书省和都督府的官员一致认为,应当仿照元朝的制度,让朱标担任中书令一职。
然而,朱元璋却说:“元朝做事,从不以古为师,设置官职而不任命贤能之人,总是重用蒙古人,所以才名不足以符实,行不足以服众,我们怎么能够效仿他们的制度呢?更何况,我的儿子尚未成年,学问也不充实,明白的事理也不够多,应该尊奉礼仪,重视师传,专要讲习经传,博通古今才能够识达机宜。到了那个时候,一些军国重务都让他参与,何必效仿元朝让他当什么中书令呢!”
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任命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任命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任命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设置了詹事府、左右率府、太子宾客等职,分别让朝廷任职的开国功臣兼任。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太子朱标在东宫潜心学习了十年之后,朱元璋突然颁布一道诏令:
“朝中的大小政事都要先告知皇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给我。”
尽管朱元璋尝试让朱标处理朝廷的事务,但还是对他不太放心。
看到朝中大臣开始向朱标靠拢,朱元璋十分不满,他对大家说:“不要因为太子已经开始处理政务,你们就抱团,群集在太子的门下,成为太子的党人。”
在这种情况下,朱标处理政务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让朱元璋抓到任何把柄。
朱元璋除了观察朱标在处理政务上的能力以外,偶尔还会检查朱标的读书情况。
朱元璋时常会跟朱标一起讨论书籍当中包含的道理,他说道:“读书的目的,是要了解古人的为君之道,要以事天爱民为重,君主的一言一行,上关系到天地神灵,下关系到黎民百姓!”
朱元璋要求朱标一定要牢牢记住:“一言而善,四海蒙福,一行不谨,四海罹殃。”
对于朱元璋的教导,朱标每次都是认真地倾听,不敢有一丝马虎,唯恐出现丝毫的差错。
根据明代学者黄佐编撰的《革除遗事》当中的记载,朱元璋即使尝试让朱标处理政务,但始终都是独揽大权,朱标凡事都是畏手畏脚,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朱元璋的教训。
在太子妃常氏(常遇春的女儿)去世以后,朱标的行为开始有些放纵,时常跟其余妃子歌舞娱乐,更想要从中挑选一个立为正妃。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情以后,必然不会放任不管。
于是,朱元璋对朱标说道:“我持身和行为都很谨慎,这是你亲眼所看到的,我平日没有优伶亵近在身边,也没有酐歌夜饮,正宫皇后没有放纵的权力,妃嫔没有侍宠溺爱。我每天披星戴月处理政务,虑患未然,就是害怕自己懈怠从而殃及子孙!”
听完这番话,朱标知道这是在点拨自己,从此再也不敢提及册立正妃的事情。
由此可见,朱标一直都是生活在朱元璋的阴影之中,即使是生活当中的小事,他也都是小心翼翼的。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和太仆寺卿商暠告发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说胡惟庸组织秘密活动,想要阴谋造反。
剧中的胡惟庸
朱元璋非常震怒,当即下令把胡惟庸以及牵连的官员全部逮捕,随后将他们全部处死。
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正式废除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
胡惟庸被处死之后,余波依然没有结束,直接公元1390年,中间整整持续十年的时间,朱元璋以“私通倭寇和北元余党”为由,大肆抓捕胡惟庸的党羽,牵连的人员多达三万余人。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在这场“胡惟庸案”当中,由于宋濂的孙子宋慎牵涉其中,而被朱元璋处死。根据规定,处死宋慎一人还不行,是要诛连九族的,因此宋濂和家人都要被处死。
宋濂和朱元璋
宋濂号称“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此时的他已经退休在家,他曾经辅导朱标十余年的时间,朱标尊称他为师父。
得知自己的老师要被处斩,心地仁慈的朱标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为了营救宋濂的性命,他专门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给朱标面子,当即拒绝了朱标的求情,依然决定处死宋濂。
无奈之下,朱标只好找到母亲马皇后进行帮忙。
朱元璋和马皇后是一对患难夫妻,对于马皇后的建议,他一般都能够做到言听计从。
胡惟庸
有一次,马皇后陪朱元璋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命令丫鬟把桌上的酒肉全部端走,只是留下一些素菜。
朱元璋十分不解,马皇后说道:“听说皇上要诛杀宋学士一家,臣妾要为宋学士祈福,所以只能吃一些素斋,不能吃荤菜!”
朱元璋顿时领悟到了马皇后的意思,于是下令免除宋濂一家的死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宋濂一家还是被流放至茂州(如今的四川茂县)。
不幸的是,宋濂和家人在前往茂州的途中,经过夔州(如今的重庆奉节)的时候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宋濂和朱元璋
有马皇后作为靠山,朱标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求助于马皇后。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马皇后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朱元璋派人四处寻找天下的名医进宫为她救治,还命令满朝文武大臣都要为她祈祷。
马皇后对朱元璋说道:“生死有命,祈祷有什么用呢,世有良医,也无法做到起死回生。倘若臣妾服用的药没有效果,你就会找御医的麻烦,甚至杀掉他们,这就是臣妾的罪过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马皇后还在为宫里的御医着想,为了不牵连到御医,她一直不肯服药。
朱元璋对此叹息不已,就在马皇后临终之时,他含泪问道:“你还有什么遗言要说?”
马皇后
关于马皇后的临终遗言,在《马皇后遗传》当中记载:
“马皇后呜咽道:‘妾与陛下起自布衣,赖陛下神圣,得为国母,志愿已足,尚有何言?妾殁以后,只愿陛下亲贤纳谏,慎终如始,愿子孙个个贤能,臣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听闻马皇后病逝的消息,朱元璋和后宫嫔妃无不放声痛哭,就连满朝的文武百官也都纷纷落泪,宫里有人为她作了一首追忆歌: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庇彼下泉,悠悠苍天。”
在安葬马皇后的时候,朱元璋下令京城的全部官员服丧二十七天,后宫嫔妃和官员妻女一律不得佩戴首饰,外地官员穿丧服三天,军队将士穿素服三天,禁止官员嫁娶一百天,京城以内禁止屠宰四十九天,京城以外禁止屠宰三天等等。
马皇后病逝以后,再也没人能够阻止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了,而朱标也失去了背后靠山。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由于跟胡惟庸是儿女亲家,而且曾经长期往来密切,从而被牵涉进“胡惟庸案”。
朱元璋以“李善长知道胡惟庸阴谋造反,故意知情不报,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为由,将李善长赐死,并且诛连三族。
虽然朱元璋跟李善长也是儿女亲家,但对于李善长依然毫不留情,除了他的儿子李祺、儿媳临安公主、以及两个孙子之外,他的一家老小七十余人均被处死。
马皇后
面对朱元璋的大开杀戒,肆意诛杀开国功臣,朱标深感痛心,他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如此滥杀李善长三族,恐怕会动了天怒。”
听完这话,朱元璋沉默不语......
到了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布满棘刺的木杖扔在地上,让朱标把木杖从地上捡起来。看到布满棘刺的木杖,朱标有些难以下手,捡也不是,不捡也不是,左右为难。
见此情景,朱元璋笑着说道:“我让你捡起木杖,你害怕木杖上面的棘刺扎到手,若将棘刺去除就不用害怕了。如今朕诛杀开国功臣,他们都是险恶之人,朕是为了帮你拔掉棘刺,你难道还不明白朕的用意吗?”
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朱标并不领情,反而说了一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朱标的这句话彻底惹怒了朱元璋,他拿起棍木棍就要打朱标。
眼看情况不妙,朱标连忙拔腿就跑,边跑边从怀里掏出一幅画卷,扔在了地上。
朱元璋捡起画卷,打开一看,上面画着马皇后背着朱标,前往自己跟陈友谅交战的战场前线进行支援。
看到马皇后的画像,朱元璋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尽管马皇后此时已经病死八年,但他一直没有再立其他嫔妃为皇后,可见他对马皇后的感情之深。
看完这幅画卷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责怪朱标,甚至还认真考虑了朱标的意见。
几天之后,朱元璋正式颁布了《昭示奸党录》,宣布“胡惟庸案”彻底结束,以后不再追究“胡惟庸案”的任何相关人员。
其实,朱元璋一直将朱标视为最满意的继承者,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为朱标铺路。
自从朱元璋诛杀了李善长之后,为了更加便于掌控天下,他开始重新考虑迁都事宜,首选的两个地方就是洛阳和西安。
然而,此时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的封地就在关中地区,如果把都城迁往这里,那么秦王朱樉就没有了封地。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当中有人弹劾秦王朱樉在封地企图谋反,朱元璋趁机将他召回南京,随后派朱标前去调查,顺便嘱咐朱标考察陕西的地理条件。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标正式启程前往陕西,朱元璋在诏令当中写道:
“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分封其地,已十数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
朱标一行人刚刚出发不久,朱元璋听说他们在渡江的时候遇到雷雨天气,接着就是连续半个月的阴天,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
于是,朱元璋马上派出使者快马加鞭追上朱标一行人,叮嘱他们在途中一定要处处小心行事。
朱元璋
三个月之后,朱标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南京,他向朱元璋献上了关中地区和洛阳地区的地图。
关于调查秦王朱樉的事情,朱标说道:“经过调查,二弟并没有多大的过错,请父皇不要治二弟的罪!”
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易相信别人的皇帝,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他没有理会朱标的求情,依然派人秘密调查秦王朱樉的事情。
可是,返回南京之后不久,朱标就患上了重病,一病不起。
尽管卧病在床,朱标也没有忘记帮助朱元璋分忧,也没有忘记迁都西安或者洛阳的计划,更没有忘记保护秦王朱樉的事情。
直到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标病逝,年仅三十七岁,留下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雄英、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然而,年纪轻轻的朱标究竟得了什么病,史料当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在《明史·恭闵帝本纪》当中更是一笔写过:
“(朱允炆)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
朱标病死以后,朱元璋悲痛不已,他连续三天没有上朝。
由于史料当中没有记载朱标的具体病情,以至于人们纷纷猜测,民间也是流传了关于朱标死因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吓死之说;虽然朱标很早就被朱元璋立为太子,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和信任,但是执掌大权的还是朱元璋,他在辅佐朱元璋处理朝政的时候,日子过得也是胆战心惊。
朱标心慈仁厚,主张以仁德治国,他看到许多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诛杀,与自己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立场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在“胡惟庸案”当中,朱元璋历经十年共诛杀了三万余人,朱标深刻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他不知道哪天朱元璋会把自己也杀掉。
曾经有一次,朱标和吏部尚书詹辉一起巡视监狱,他认为有些犯人的罪行并不致死,于是请求朱元璋特赦一批罪行较轻的犯人。
朱标说道:“治国要以仁厚为本,不能光靠严酷的刑罚去制服人民!”
没想到,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怒,甩袖离去,临走之时还对朱标大吼一声:“等你当了皇帝再这样做吧!”
看到朱元璋龙颜大怒,朱标吓得呆若木鸡,他如行尸走肉一般走出了皇宫。当走到金水桥的时候,他一头扎进了金水河,庆幸的是,他及时被救了上来。
从此以后,朱标就开始患上重病,《明太宗实录》当中说:“太子坐病悸薨”,“悸”是受到惊吓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毒死之说;朱标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纵观历朝历代,太子一直都是一个高危的职位,其他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下药将他毒死也是比较合理的。
在《奉天靖难记》一书当中,就对朱标被人下毒谋害的情景做了详细的描述,而凶手则是他的二弟秦王朱樉。
朱标从关中地区返回南京之后,向朱元璋汇报说,秦王朱樉确实正在招兵买马,训练士兵,并且还列出了许多罪证。
秦王朱樉得知这件事情以后,对朱标怀恨在心,于是花重金买通了朱标身边的太监,在朱标的饭食里面下毒,从而将朱标毒死。
第三种说法:病死之说;对于朱标的死因,在《明史·朱标传》当中记载的非常简略:
“(朱标)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
然而,并没有交待朱标究竟得了什么病,朱标身为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明史》当中必然会重视,却没有记载病因,显然很不正常。
众所周知,朱标是燕王朱棣的大哥,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把侄子建文帝赶下台,才当上的皇帝。
有人认为,燕王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并不愿过多提及朱标的事情,于是就把关于朱标的记载全部删除或者改写,以至于后来编撰《明史》的时候缺乏朱标的死因资料,所以只能根据存在的资料作为依据,将朱标写为“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