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上半年以前,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在旅游数据方面都想争“第一”。最有意思的是2024年“五一”假期,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说这叫“一省各表”皆称第一。不过,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似乎一下子再也没人争这个“第一”的头衔,因为福州游客数量优势已很明显,其他城市也心知肚明。
于是福州秉持着一贯低调的作风,明白“夫唯不争,全省莫能与之争”的道理。而福州不称“第一”,其他城市也不敢再说自己是“第一”。固然西街同样人山人海,但泉州有关部门也很清楚自身承受能力有上限。要把三坊七巷的客流放到西街,游客再多一倍不止,那整个古城得堵成什么样子。
读完今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我觉得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在写2025年工作安排的时候,把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市单独列为一个大点,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再加上去年四季度以来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说明福州已将对文旅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高度。
从元旦到春节,福州市区核心景区、文化场馆里的各种演出越来越多,可见去年提出要打造演艺经济不只是随便说说。福州的成功秘诀在于“主打一个听劝”,能迅速吸纳好建议。去年10月考察完大唐不夜城,说要学习“西安经验”,我便提出三坊七巷的演出不能藏在宅子里对着空气演。很快有关部门就做了调整,当前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内容越来越丰富,热度也比以前高很多。
除此以外,去年来我一再强调艺术要走近人民才有生命力的基本道理,并反复指出传承福州话的重要性。要知道福州方言是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城市兴衰息息相关。诸如闽剧、评话、曲艺等用福州话表演的福州传统艺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去年11月11日的文章里,我已指出闽南地区对南音和木偶戏等传统艺术的保护推广做得相当不错,在年轻人当中也有广泛受众。福州的传统艺术同样也能吸引年轻人,只是需要更多亮相的机会和展示的时间。从去年底以来,应该说这方面也有所改善。
春节前福州闽剧院在烟台山办了一场公益展演,舞台里三层外三层围满观众。就连以往存在感很低的评话伬艺传习所(福州市曲艺团)都时常走出场馆公开演出。
其实从美国教师胡安开直播教福州话瞬间收获大批观众就能看出,年轻人对福州方言充满兴趣,不仅想学而且具有传承闽都文化的责任感。对于如今的福州来说,既然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市,那就不仅要让艺术走近群众,更重要的是要让闽都传统艺术走近年轻人。
闽剧、评话、曲艺等要只演给老人家看,若干年后便会凋零。所以,一定要牢记演给空气看没有任何意义的基本道理。公益演出必须安排好时间和场地,在夜晚、周末等年轻人有空的时间,在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闽江之心”等年轻人聚集的景区,在户外大舞台表演给年轻人看,在场馆里演出也要多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