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毛主席像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何最后一版至今才完成印刷?

温史司 2024-01-15 11:52:53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那幅巨大的画像并不是一成不变悬挂在那里的,它前前后后经历了6个版本,悬挂的频率也各有不同,每个版本的画像都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最新的一版更是在2023年才完成印刷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画像首挂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发出了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一幅巨大的手工肖像画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画中的伟人头戴八角帽,表情庄严肃穆,让人不禁仰望。

但其实这并不是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被挂在天安门上,因为早在开国大典进行前,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的“北平和平庆典大会”上,毛主席的画像便已经开始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庆祝胜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挂”,也是第一版毛主席画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城内锣鼓喧天,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便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此时又恰逢中国的元宵佳节,可谓是“喜上加喜”!为了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北平人民欢聚一堂,国立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更是主动请缨,要为毛主席献上一份“贺礼”。

这份贺礼的其中一项便是为毛主席绘制手工肖像画,由美术教育家董希文主笔,带领着北平艺专的众多画生,共同绘制大幅领袖画像。

据周令钊的夫人陈若菊说:“当时,北平艺专的教职员36人,抬着绘制好的8幅6尺宽、8尺长的大像和宣传画,其中有毛主席、朱总司令、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画像。”

由此可以看出,最初的天安门城楼上,挂的不止毛主席一人的画像。

北京市民20余万人一同在天安门广场前参加了这一盛会,把本就雄伟矗立的天安门城楼烘托得更加气势磅礴。而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画像外,城楼上还挂满了工人、农民、商人的形象,把和谐喜悦的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

5月4日,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再次被挂上城楼,这次是为了庆祝五四运动30周年,也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代表们在历史上第一次自由地纪念自己的节日。

在这两幅巨大的画像下面,还写着毛主席的亲题标语:纪念五一五四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代表、青年代表们再次在天安门广场前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盛世的到来,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进拼搏。

7月7日,为了纪念抗战12周年,天安门城楼上再次进行了一番布置。不仅挂上了7盏大红宫灯,插上了20面鲜艳的红旗,还在朱德总司令与毛主席的巨大画像中间,添了一颗硕大的红星。

可以说,把毛主席的画像挂上天安门城楼,极大的鼓舞了人心,增长了士气,让各种节日庆典的气氛到达了顶峰,因此这个习惯便被保留了下来,并演化成了后面的种种。

新中国成立后的毛主席画像

有了前几次庆典上的成功经验,到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中央决定绘制一幅更大、更精美的毛主席画像,来庆祝新中国的新生。

于是,一幅高6米、宽4.6米,重达1.5吨的东半球最大的手工肖像画诞生了。这同样是由北平国立艺专的艺术大家周令钊主笔的。

周令钊接到任务后十分激动,中央交给他的参考像是新闻摄影局的摄影师郑景康在延安照的一张流行很广的毛泽东主席的“标准照”。周令钊反复观看,临摹这张标准照,据他回忆,自己画的毛主席像不是彩色的,而是黑白的,画得很细,感觉用心把毛主席的笑容描绘了出来。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无法找到巨大的整张铁皮,因此周令钊只能先用一小块一小块的铁皮作画,他每天都要踩着三层的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由于缺乏望远镜等可以纵观画面整体的设备,周令钊只能凭借着感觉不断修改,远看、近看,反复观看。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不断调整,1949年9月30日,这幅巨大的伟人肖像终于竣工。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亲自前来验收,并对画像赞不绝口。

然而在这之后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原来,就在周令钊完成画像后,中央首长在检查验收时,对毛主席画像再次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周令钊在画像下面添上“人民的胜利”五个字。但是当周令钊把字添上后,中南海方面又下达指示不要这几个字。

好在周令钊最后灵机一动,用灰蓝色的刷子把字迹涂掉,把下面二尺余宽的白边改成了中山装的样式。因此在有些人拍摄的开国大典的天安门正面照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伟人肖像下面的衣服整体颜色与上面不太一样,显得更深一点,这是正是由于把字涂掉的缘故。

建国后的第二版毛主席画像是由延安美术家辛莽所作。创作的背景是由于毛主席在1949年12月16日出访苏联时,与斯大林的照片被一同登报播出,但其身着棉布上装,头戴八角帽的形象与斯大林的形象不尽相称,因此当时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人胡乔木决定为毛主席拍摄一张标准像,并更换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

1950年5月1日前夕,这张由辛莽创作的毛主席画像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随后陈石林拍摄的“标准像”也作为毛泽东第一版标准照印刷发行。

后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发行的新版百元人民币,2000年10月发行的20元面值的人民币,也都是这张标准像。

到了1951年,《毛泽东选集》准备出版,中央决定再次制作一幅毛泽东正面的标准画像来配合书籍出版,这次画像工作则由著名画家张振仕主导创作。

这幅画像则是在1952年国庆节前夕被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画师王国栋的遗憾

后来张振仕又在1959年主导创作了一次毛主席画像的更新工作,目的是为了迎接国庆10周年。但由于张振仕年过半百,体力跟不上,因此这幅画像实际上是由王国栋、陈永贵、金石三人完成的,王国栋担任实际负责人。

而这次画像的创作时间是最久的,直到1963年国庆前夕,毛主席画像才正式竣工被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王国栋对于毛主席画像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他在力求准确,尽量求真的基础上,还十分注重对毛主席精神力量的表达。他表示,在描绘毛主席慈祥和善的同时,也要极大可能的表现出毛主席敏锐、机智和洞察一切的精神力。

因此王国栋不仅时常临摹毛主席的画像,还阅读毛主席的书籍、诗词,查阅毛主席的革命历程,过往经历,力求让中国老百姓不仅能看到毛主席的肖像,更能直观感受到毛主席给予人民的精神力量。

正是由于王国栋的用心钻研,他又在1967年完成了对毛主席第四版标准像的临摹,这也是自建国后第六版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

但遗憾的是,毛主席画像的前五个版本都有印刷,但这个第六版一直没有印刷,直到2019王国栋去世,他都没有完成这个心愿。但好在后继有人,他的学生邢秋成拿过了老师传下来的接力棒,继续把毛主席画像的事业传承下去。

2023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也正是在这个特殊节点,国家决定对第六版毛主席像进行印刷发行,而完成印刷母版绘制工作的,正是王国栋的学生邢秋成。

这何尝不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呢?

可能有人会问,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为何还要让画家手绘毛主席肖像,为何要一直悬挂在天安门城楼?

我只想说,不是中国人,就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的情感,也无法理解为何毛主席像要一直挂在天安门。

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袖,他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伟人画像挂在天安门,是对他的一种纪念和敬意,也是对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的肯定。他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威和威严,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信仰。这种象征和标志,将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正如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回答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时所说的那样:“对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我们会永远要保留下去。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2 阅读:95

温史司

简介: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