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1908年出生在山东省,小时读过私塾,后来到纺纱厂、杂货店打工,当时军阀混战,他为了生活走上参军之路,先在冯玉祥部队后来到孙传芳部队,之后在围剿红军中兵败被俘,投降加入红军野战医院当文书。随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南军区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四川省委书记。
一、误打误撞中参军
刘兴元于1908年10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朱芦乡刘家东山一个中等富裕的农民家庭。当时还是晚清时期,一方面清政府变法失败,江河日下。另一方面,外国工商业逐渐侵蚀国内市场,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
虽然早年丧父,但刘兴元的母亲还是比较重视他的学业,在他6岁时,把他进入当地的私塾进行学习,11岁时上了当地的小学。但是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在一场家庭变故之后戛然而止了。当时他17岁,家中突然遭遇了破产,家里无法供他读书,无奈之下他也辍学了。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开始离开家乡前往青岛打工谋生。到达青岛后,刘兴元先是在一家纺纱厂当学徒学习技术,随后转到杂货商店当学徒。在杂货店工作期间,他梦想利用早年学的知识成为一名账房先生,但由于军阀混战,杂货店最终倒闭,他的梦想也破灭了。
1928年底,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各地都在大量征兵,为了生存,20岁的刘兴元考入冯玉祥部学兵团当兵,后由于小时读过书,文笔不错,被转到国民党孙传芳部第47师旅部当文书,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基础。
1931年5月,孙传芳第47师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时被红军打败,刘兴元在溃散中被红军俘虏。被俘后,刘兴元毅然决定参加红军,随后他被分配到红军第4医院当文书,干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他努力认真,逐渐感受到红军队伍的与众不同,同年9月他被引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刘兴元在红军队伍中历任多个职务,包括红军第4医院政治处秘书兼俱乐部主任,军委后方办事处文印科科长,红军医院政治部巡视员,总卫生部秘书、组织科科长兼青年科长、总务处处长等,虽然他前期干的都是文职工作,但他一直有一个上阵杀敌的愿望,于是他申请前往前线,随后成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主要负责重要的后勤工作,包括物资的调配和运输等。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他带领着一支由数百人组成的运输队,不畏艰险,完成了一次次任务。在穿越茫茫雪山和无垠草地时,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鼓舞着周围的同志们。
1936年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长征圆满完成,两个方面军卫生部也随即合并,刘兴元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后改任组织科科长。为了提高个人素养,他在1937年进入陕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二、屡立战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兴元还是继续担任卫生系统的相关职位,他担任了八路军卫生部政治处副主任、主任。随后,由于战争吃紧,他又担任了八路军第115师工兵营政治委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并率部参加了汾离公路三战三捷和同蒲路破袭战。之后他还参与建立了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抗日武装,并参与指挥了赣榆城战斗和强攻临沂战役。
之后部队改组新四军时期,刘兴元又担任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等职务,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进犯,并在1941年9月的陈道口战斗中取得了显著胜利。当时顽固派韩德勤占领了根据地战略要地陈道口,为了消灭这伙武装力量,梁兴初、刘兴元领导的独立旅三团,经过事先详细地侦察和周密的战略部署,一举拿下陈道口,还缴获了一部电台以及很多武器装备,受到新四军首长的通电表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率部挺进东北,参与解放东北的各项事务。刘兴元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委员。之后,刘兴元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安新等重大战役。此后他率兵南下,指挥解放了豫北重镇安阳城,歼国民党军5 千余人,迫敌3万余人投降。后又进入河南伏牛山区,在3个月时间内肃清1.5万之众的匪患。1949年于大巴山区突破国民党军防线,解放川东 10余县,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
随着东北的解放,刘兴元南下,一路解放了两广地区,甚至还解放了海南岛。之后刘兴元留在广州军区,担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后来升任政委,他与同样来自四野的黄永胜成为搭档,甚至成为亲家。
三、成为地方“一把手”
新中国成立后,刘兴元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1955年,刘兴元被调往广州军区担任副政委的职务,并在同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几年后,刘兴元升任成为广州军区第二政委的职务,全面负责主持广州军区的政治工作。
1970年,他在广东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重新恢复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并被选举为省委第一书记,成为主持地方工作的一把手。在任上,他注重抓生产,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强调“民以食为天”,并亲自到农村检查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农民的具体困难。在负责中南军区干部工作期间,刘兴元认真执行党的“任人为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重视培养干部,严格选拔干部,注重干部的实际表现,反对唯成分论,坚持干部选聘“五湖四海”,不搞封官许愿,这也使得当时领导班子比较年轻,富有朝气。
在“九一三”事件后,刘兴元主动向中央写检查,以诚恳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同时也保证了他在当时比较动荡的年月独善其身,免受波及。作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刘兴元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局面,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成功地驾驭了局面,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3月后,刘兴元被调任四川,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刘兴元在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等职务期间,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与农民、工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了四川的社会稳定。他积极推动四川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使四川逐渐走出动荡的困境,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刘兴元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抓战备训练等方面,使成都军区的军事工作水平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在四川,刘兴元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信任。最终刘兴元在四川任职期间的领导能力和对地方发展的积极贡献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也获得了人民心中的“好书记”称号。除此之外,刘兴元还曾担任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务。
四、主动请辞
1978年,由于年事已高,长期过度操劳,心脏病频繁发作等原因,刘兴元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休息、免去工作。同年11月,中央军委免去了刘兴元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的职务。在1978年被免职后,刘兴元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审查。1984年,中央批准刘兴元离休,并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刘兴元在退出领导岗位后,并未停止学习和思考,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他订了许多报纸杂志,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并保持着剪报的习惯,剪贴了政治、哲学、军事等各种资料,装满了三层书柜。即使退休在家,刘兴元也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
他还对古诗文有浓厚的兴趣,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结合每天练书法,他把这些名篇逐一书写出来。刘兴元经常应邀撰写回忆录,讴歌革命,追思先烈,启迪后人。例如他倾情撰写了《学习萧华同志的优良作风》等文章,回忆与战友的深厚友谊。
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不幸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他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辉煌无悔的一生。
信息来源:
[1]他被罗荣桓誉为用生命搞政工,大军区正职近20年却以副职待遇退休.搜狐新闻.
[2]刘兴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3]张国华死后,谁接替他成为军区政委?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