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麾下将领:很多作风终生都带徐氏烙印,但这两人被粟裕神奇抹去。

九品监史官 2024-10-30 08:17:45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杰出的将领都是时代的浪花,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战争的传奇。而在这些传奇之中,徐向前元帅和他的战将们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群。

他们不仅共同创造了无数的战争奇迹,更是在军事思想和作战风格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徐式”体系。

本文将深入剖析徐帅麾下的诸将,看看哪些将领深受徐帅影响,哪些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又有哪些人在新的环境下发生了蜕变。

▶得徐帅真传的高人

在徐向前元帅的众多弟子中,有两位将领以其鲜明的徐式风格和卓越的战功而著称,他们便是旋风司令韩先楚和华北猛将郑维山。

韩先楚,这位生于红安县的猛将,早在红二十五军时便担任团级主官。他的作战风格判断准确,反应迅速,一生中的巅峰之战当属解放海南岛。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的表现。

面对南满军区狭小的区域和敌人的重兵围剿,韩先楚如同当年的徐帅,坚持不轻易放弃根据地,利用地形节节抗击,捕捉国军失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灭之。

这种既懂战术又懂战略,能在正面作战中建立优势,又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敌人破绽的打法,正是深得徐帅指挥精髓的体现。

郑维山,则在新保安之战中展现了他的徐式风格。

面对郭景云三十五军的东撤,郑维山违抗命令,将纵队一分为二,既包围了郭景云,又迎击了前来救援的104军。

这种临阵抗命并非盲目之举,而是基于对战场的准确判断和感知。

郑维山的选择最终证明了其正确性,三十五军被围困,104军也陷入绝望。

郑维山的这一战,充分展现了徐帅“步步掐死穴、招招打咽喉”的指挥风格。

▶徐帅同化不了的奇人

尽管徐向前元帅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被他同化。

陈赓大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陈赓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军事起点相同。

在鄂豫皖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尽管陈赓在徐向前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徐的特色并未对陈赓产生太多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两人气质不同,徐向前能降得住各种虎将,却独独镇不住陈赓。

陈赓的强项在于智商情商双一流,他善于独当一面,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适应各种各样新环境,解决各式各样新难题。

因此,尽管陈赓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打过一些妙仗,但要说受到多大教益,实属勉强。

▶粟裕的魔法:抹去徐式烙印

在徐向前元帅的弟子中,还有两位将领被粟裕大将抹去了徐式的烙印,他们便是华野四纵司令陶勇和六纵司令王必成。

陶勇和王必成最早参加红军都在鄂豫皖苏区,在徐帅的指挥下经历了多次反“围剿”作战。

他们一度都有鲜明的徐式风格,打仗非常凶狠。

在新四军和华野的作战中,他们的风格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粟裕的打法与徐帅有本质区别。

徐帅是稳准狠,360度无死角无漏洞;而粟裕则是神奇神奇再神奇,化腐朽为神奇。

在粟裕的长时间耳提面命式的熏陶下,王陶二位逐渐抹去了徐式的烙印,烙上了粟式的色彩。

莱芜战役和七月分兵后的转战鲁南是粟裕对王陶二位影响的典型例证。

在莱芜战役中,王陶两纵在粟裕的指挥下打出了神奇的战绩。而在七月分兵后的转战鲁南中,粟裕更是将他的“设计战争”理念灌输给了陶勇。

这种从根本逻辑上筹划战争、争取主动权、调动敌人的打法与徐帅的稳准狠有着显著的区别。

经过十余年的熏陶和实践,王陶二位最终彻底烙上了粟式的色彩。

▶历史回顾

徐向前元帅麾下的将领们如同群星璀璨,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经历。

有的深受徐帅影响,一生都保持着鲜明的徐式风格;有的则因为自身气质和经历的不同而未被徐帅完全同化;还有的则在新的军事家的熏陶下逐渐抹去了原有的烙印。

然而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他们都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战功和风采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史册上。

4 阅读:981
评论列表
  • 2024-10-30 17:01

    韩先楚一直跟着吴焕先徐海东,他当警卫班长时,徐帅就已经带着鄂豫皖的主力西进川陕,到陕北改编为八路军时他在115师,徐帅在129师,两人从来就没有直属过,小编别在这儿胡编乱造

九品监史官

简介: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