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终前说了句溥仪一辈子都不敢说的话

夜半读诗 2024-12-06 13:13:35

她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溥仪的亲妹妹,一直活到了2004年。

她在历史的角落鲜为人知,远离皇家的显赫,却投身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83岁时,她因为癌症去世,生命最后一刻,她说出了一句哥哥溥仪终生未敢宣之于口的话。这位末代格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临终前,她勇敢地说出了什么呢?

相信大家一定有点不敢相信,一个清朝格格竟然活到了21世纪?

这位格格名叫爱新觉罗·韫欢,是溥仪最小的妹妹,也是最后出生的末代皇族成员。

其实她出生在1921年,那时大清已经亡了9年了。但当时民国政府和清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同意溥仪继续待在紫禁城,其他皇族成员该有的待遇和地位还可以继续保持。

她的父亲是醇亲王载沣,这位曾经的摄政王,仍然在王府里继续当着养尊处优的王爷,而韫欢也还是别人嘴里尊贵的“七格格”。一方面她在王府里学着“忠君”之道,看着家人做着“光复大清”的美梦,另一方面王府外的世界早已翻天覆地。小韫欢的成长环境是充满着矛盾和割裂的,但至少她的生活还是优裕安稳的。

不过这样暂时的“躺平”生活终于还是被打破了,1924年,冯玉祥带兵冲入紫禁城,把溥仪和一众皇室成员赶了出来。

溥仪只好回到亲王府居住,这也是小韫欢第一次见到这个自小进宫的“皇帝”哥哥,没有半分亲人的亲切感,反而要跟王府众人一样三叩九拜朝他行大礼。

监视溥仪进府的军官都忍不住嗤笑他们的遗老做派。

虽然生活水准有所下降,但载沣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却没削减。随着小韫欢不断接受新式教育和思想,她越来越渴望寻求独立的人生。

此时,她舍弃了“爱新觉罗”的姓氏,改名金韫欢,尽量不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满清格格的身份。

后来看到哥哥溥仪受日本人蛊惑,前往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韫欢更是感到深恶痛绝,对这个哥哥满满的鄙视。

听说嫂子文绣跟溥仪离婚,她拍手称快。看到溥仪写信过来让载沣带着族人一起去东北,年仅11岁的韫欢又忍不住冷哼出声,就算她年纪不大,也知道这不过是日本人画的大饼,而哥哥却甘当傀儡,做民族罪人。

民族大义面前,连小韫欢都能看透的事,载沣自然也都懂。他没有去东北,还劝说溥仪回来,不要给祖宗丢脸,但溥仪却认为家人背叛他,从此不再联系。

1947年,载沣将王府空余的房子改建成学校,取名“竞业小学”,金韫欢从此改名金志坚在学校当教师。

之后,她还拿出了全部首饰出去变卖,和朋友李淑芬创办了“坚志女子职业学校”,为读不起书的贫苦女孩提供教育机会。

金志坚用实际行动切切实实为社会为国家做着贡献,彻底走上了跟哥哥不同的道路。

解放军入城,她带领坚志女子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参加欢庆大游行,开国大典的群众人群中,也有这位曾经的“七格格”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金志坚成为一名公立小学的教师,后来,在一次学术交流中,她结识了一位志趣相投的青年乔弘志,然后义无反顾嫁给了他。

金志坚成为了清朝皇室中唯一一个自由恋爱结婚,并嫁给汉族平民的人。

再一次见到哥哥溥仪,是在1960年,在周总理安排下见到了被特赦的大哥溥仪。虽然跟哥哥溥仪感情陌生,思想更是不在一个高度,但是血脉亲情还是让她开口叫了一声“大哥”,并为他暂时提供了住处,直到国家给溥仪安排好工作。

丈夫乔弘志也在这一年因病去世,虽然政府关心她的生活,但她不愿接受别人的特殊照顾,因为在她心里,爱新觉罗家族为民族和国家欠下的债已经还不清了,她不想再给社会添麻烦。她咬紧牙关一手带大三个孩子,并将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直到2004年,金志坚病重,在弥留之际,这位跨越了几个时代的传奇格格,终于含泪说出了哥哥溥仪一生都没敢说出口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家族是中国历史的罪人。”虽然溥仪也曾承认自己的错误,却从不敢反思自己家族犯下的罪孽,而他的妹妹绝对比他更有勇气和智慧。

她是晚清王府里的韫欢格格,也是新中国的女性楷模金志坚。她虽然生在末代皇族之家,却走出了一条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她无力改变历史,却用一生竭尽所能为自己的家族“还债”。

1 阅读:1237
夜半读诗

夜半读诗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