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自2004年开始,至2023年已走过20个年头、举办了20届规模宏大的展会。今年9月24日至9月28日,第21届东博会也即将开幕。
历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东博会为我国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提供了交流平台,2023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继续增长,规模达6.41万亿元,双方继续互为对方最大贸易伙伴。
在农产品交流上,越南榴莲、泰国山竹、印尼咖啡等东盟国家特色产品通过东博会进入我国,猫山王榴莲、猫屎咖啡等甚至成为“网红食品”畅销各地。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好产品,越小众,越能做得好,越有成长的空间。东博会上各国的特色农产品对其他国家的市场而言都是小众产品,因此也就有了成为“网红”农产品的潜力。
那历年东博会主题是什么?各个国家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34d46132e5b5be59b64a73add7b398.jpg)
“10+1>11” 东博会20年硕果累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1bf9462355f870ae37b34ac54e426d.jpg)
东博会的提议来自于2003年第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会上,我国倡议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便于促进双方的贸易合作。
这一倡议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于2004年11月3日至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了第一届东博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7347ee0ceaea7c336329ac65d7fa38.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be182486d53a44c83cb14ebb0567c6.jpg)
第二十一届东博会将于2024年9月24日至28日举行,主题为“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从今年起将举办展品评选活动,通过网络选出最具人气展品,同时启动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加强双方优秀人才之间的合作。
今年在南宁主展区外,第一次设置桂林旅游展区,新增数字技术展区、东盟高新产品展区等面向东盟的新主题展区。
东博会相当于农产品贸易往来的催化剂,建立稳定的贸易平台,我国已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4fd971e63f489099479cb8910bd7d6.jpg)
备受全球瞩目的农产品交流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1bf9462355f870ae37b34ac54e426d.jpg)
农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
从2004年起,东盟国家的优质食品和农产品成为东博会的关注点,香米、坚果、咖啡、芒果、榴莲等东盟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于小产区、专渠道,因此在打造精品品牌的时候要注重彰显产品的稀缺,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泰国香米等品牌正是靠着稀缺性站稳市场。
猫山王榴莲是马来西亚对外展示的特色农产品,去年东博会马来西亚带来20吨猫山王榴莲,吸引不少“榴莲粉”驻足。马来西亚连续20年参与东博会、累计销售额约14亿美元,猫山王榴莲功不可没。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榴莲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3%。2022年马来西亚榴莲相关产品在我国出口值达到187.9亿美元。今年6月,中马两国达成协议,中国允许马来西亚鲜榴莲进口。8月份,15吨马来西亚鲜榴莲抵达国内市场,中国消费者得以尝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c1f707d620d12e5901483d1fc6ace2.jpg)
咖啡是越南展馆的一大特色,中原咖啡、西贡咖啡作为越南知名的咖啡品牌,在东博会上永远不缺流量。在第二十届东博会上,越南西贡咖啡门店曾售出300多万杯咖啡。
咖啡产业是越南重要的经济来源,其国内咖啡种植面积在60万公顷左右。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2022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咖啡及制品3.92万吨,进口金额达1.42亿美元,是中国咖啡及制品第一大进口来源。
在每年的东博会上,大米是泰国商品展区里的“主角”。在第十五届东博会上,泰国香米、小吃食品等“明星产品”现场成交额近450万人民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af21ef27af2344003504171e369a1f.jpg)
泰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23年泰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达178.88亿美元,贸易总量超1471万吨。Krungsri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大米出口量876万吨,仅次于印度,出口额达51亿美元。同年12月,中国大米进口总量为23万吨,从泰国进口大米达10.84万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56677360467a101a8766c5c48da82c.jpg)
在每一届东博会上,大米、豆类、水果等产品是缅甸展区的重点。缅甸最具人气的芒果品种“一颗钻”也是通过东博会传到我国的。
缅甸是芒果的原生地,其国内约有200个不同的芒果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04000公顷,2022年鲜芒果产量达到2040万千克。中国是缅甸芒果第一大进口市场,2021年越南芒果及相关产品出口额达3亿美元,其中84%供应中国市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f3420d36eb73da6e43c785a828ca55.jpg)
农产品优势互补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合作重点,2023年东盟为我国农产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5.6%。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东盟农产品1613.4亿元。
同时,我国的蔬菜、温带水果也出口到东盟各国。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1034.3亿元,其中蔬菜、鲜苹果、鲜葡萄分别出口145.9亿、30.3亿和25.6亿元。
在历年东博会上,广西壮乡的非遗五色糯米饭,柳州螺蛳粉,横州茉莉花,以及内蒙古的乳制品、湖南的辣酱、广东的桂圆干、江西的大米等等特色农产品都有很高的人气。
在去年的东博会上,横州茉莉花特装馆带来醇厚的茉莉花文化和风情亮相东盟博览会,别有一番东方风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d07cd83950a52745a4a826a31e4847.jpg)
横州位于南宁市东部,当地被称为“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拥有全球最大的茉莉花产业基地和茉莉花茶加工中心,集聚着150多家茉莉花加工企业,茉莉花产业年总产值超过百亿元。
在东博会上,横州茉莉花(茶)不仅向东盟国家传递了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也展示了国内农产品品牌强劲的发展势头。借助东博会窗口,横州茉莉花(茶)顺利打开了越南、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和欧美国家市场,每年出口产值达5亿元以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4e1c097f549640ad35212d4a23892b.jpg)
柳州螺蛳粉不仅是东博会的常客,也是最受海外客户欢迎的中国品牌。在第18届东博会上,螺蛳粉展馆开馆后一小时内,试吃量达到2000份。
借助东博会,柳州螺蛳粉加快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3年1月至7月,柳州螺蛳粉对东盟国家出口额约1000万元。全年更是实现螺蛳粉出口3167.1吨,出口货值8727.2万元,品牌出海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9130e9bf23ae8570292741f8000e61.jpg)
枸杞是宁夏的一张名片,也是东博会上一张亮眼的中国土特产名片。截至2023年底,宁夏枸杞种植保有面积达到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借助东博会的“东风”,宁夏枸杞现已出口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盟国家作为宁夏重要贸易伙伴,2023年宁夏和东盟进出口总额34.65亿元,占宁夏贸易总额的16.9%。今年前4个月,宁夏枸杞在东盟、欧美市场出口量1331.2吨,出口货值达到5800万元,带动了宁夏枸杞深加工产业链的出口增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693691be2f6272dc1ce24489112620.jpg)
在冷链技术发展、RCEP全面生效的双重保障下,我国和东盟十国在农产品交流上的机遇越来越成熟,双方农产品品牌出海成功率越来越高,贸易额越来越可观。
仅2023年,我国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RCEP成员国贸易额达12.6万亿元,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466.1亿元鲜榴莲成就农产品贸易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686b4f4c00a7eef6e65574f91fc25b.jpg)
数字农业是合作新赛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1bf9462355f870ae37b34ac54e426d.jpg)
东博会的农业展不仅展示各国特色农产品,还展示了面向未来的农业科技。
在去年的东博会上,来自广西的“农投时宜园区指挥中心”——“数字桑蚕云平台”凭借着“黑科技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款产品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气体等数据,给桑园和养蚕提供科学指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a4d6d9049be4273646ee9b69d73521.jpg)
在第十九届东博会上,上海海洋大学的稻渔综合种养研究技术首次亮相。该技术将水稻种植和渔业生产相结合,构建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非常适合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生产。目前已经在柬埔寨和老挝进行试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0b6988bc1dde6c88c9bf27ebd8ba97.jpg)
中国海水稻种植技术也是首次亮相第十九届东博会。在袁隆平团队的努力下,我国海水稻种植技术在2020年有了突破,实现了海边盐碱滩涂地种植海水稻的目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c0016516a523d7235ea16d82d27434.jpg)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农业上的合作将进一步完善双方的合作机制,为东盟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例如,中国和老挝合作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300多个农作物品种里筛选出适合老挝种植的67个优良品种,平均产量为6.26吨/公顷,高出老挝自有品种产量,提高粮食自给可能性。
在农业科技的普及下,数字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将占有更大比重。借助东博会这个窗口,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农业技术上的交流将更为频繁,也会为中国—东盟乃至世界沿海地区带来更多福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7a754e3e367fcb13b8a3c43e36f2ee.jpg)
结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1bf9462355f870ae37b34ac54e426d.jpg)
东博会已连续举办20届,跨过20个年头,为各国农产品品牌出海、农业科技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平台之外,双方还共同达成多个政策目标,为更好的双边贸易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大大降低了双方的贸易成本。2023年前11个月,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榴莲总额就达到协议生效前2021年的1.7倍。
2023年9月6日发布的《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在双方打造农业供应链、推进农业电商投资、跨境电商培训、农业服务贸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双方还发布了《共同推进中国—东盟媒体人文交流合作倡议》,促进文化、媒体、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
在各项政策支持、东博会平台助力下,双方农产品品牌出海将迎来巨大的机遇期。
正如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所说,把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通过市场的政策和政府的政策,更好地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东博会在参与国政府的支持下,正在成为一个稳定且重要的农业交流窗口。
今年对于东博会而言又是一个新阶段,双方在人文交流、商品贸易、投资等方面又有怎样的合作?
21届东博会期间,领航奶茶新纪元-2024新茶饮供应链产销对接会暨投资交流会将于9月26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e27b4f0c017e208766c1379e0048d1.jpg)
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古茗、琉璃净、见茶山、百菲乳业等新茶饮头部品牌、供应链企业将在交流会上进行主旨分享。由元一智库 · 农参研究部编撰的《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重磅首发!
广西不仅是农业大省,还是全国重要的新茶饮供应基地,茶、奶、糖、杂粮……各项产业都具有突出的特色,并且还是连接新茶饮品牌出海的关键窗口。在东博会“镶钻成冠”新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国新茶饮产业如何加快数字化应用,借助“南宁渠道”,更多更快登陆“一带一路”和RCEP沿线国家和地区?
《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聚焦新茶饮品牌的竞争格局,从上游供应链的梳理到市场端的前沿观察,破解新茶饮3.0时代的创新机遇和挑战——从一杯奶茶的供应链,看中国品牌出海的强大之变!
参考资料:
[1] 广西头条NEWS:一大波20年的东博会回忆!哪个瞬间击中你的心?
[2] 广东省进口食品协会:展会信息丨东盟博览会带你寻找优质东盟食品农产品
[3]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持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