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推演真的能信?
2024年,随着台海局势的日益紧张,美国的一些智库和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决定联合进行一场兵棋推演,目标是评估中国大陆对台湾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这场推演的结论震惊了不少人:如果台当局能够坚持一个月,美军就能够登陆台湾并协助防御。乍一听,这个结论似乎像是为台湾提供了一种“定心丸”,给了台军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仿佛一切都可以按计划进行。

这承诺一出,台当局乐开了花,可72岁的台军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却只能苦笑。他飞过1500小时F-5E战斗机,太清楚台岛防御的底子有多薄了。张延廷在台北的办公室里收藏了两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物品,一件是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军航母的动向图,另一件则是2024年解放军环台军演的航迹记录。
前者记录了当年美军第七舰队在危机中的行动轨迹,那时候正值台海局势紧张,美国派出了“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艘航母战斗群前往西太平洋,但最终停在了台湾以东大约300海里的海域,始终没有进一步靠近。

相比之下,2024年的那张航迹记录则展示了解放军山东舰编队的活动范围,这艘中国第二艘航母自服役以来,多次率领舰艇编队绕行台岛东部海域,2024年的一次大规模环台军演中,山东舰甚至带着护卫舰和补给舰,在距离台岛不到200海里的地方展开了长达数日的演练,航迹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舰队的巡航路径。
张延廷从1970年代开始驾驶F-5E战斗机,累计飞行1500小时,参与过多次台海周边的巡逻任务,对美军和解放军的军事部署变化了然于胸。他提到的“海峡中线”曾是美军和台军经常挂在嘴边的概念,特别是在1990年代,那条虚拟的分界线被视为一种军事默契。

随着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增长,尤其是山东舰编队频繁出现在台岛东部,“海峡中线”的说法逐渐从美军的公开声明中消失。
帕帕罗的“无人机梦”碰壁
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夏威夷珍珠港,印太司令部的新任司令帕帕罗正专注于“地狱景观”计划的兵棋推演。这位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驾驶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老兵,对当年的作战经历记忆犹新。那时候,他所在的飞行中队奉命轰炸伊拉克的防空阵地,飞机上的GPS导航系统精度只有百米级别,投弹时往往需要依靠僚机的配合和地面引导才能命中目标。

战争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曾在巴格达上空执行过多次巡逻任务,每次起飞前都要仔细校准导航设备,确保不偏离航线。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帕帕罗接手印太司令部后,面对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对手。解放军的北斗导航系统在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后,定位精度已提升到厘米级,广泛应用于导弹、无人机和舰艇的制导系统。2024年的一次公开测试中,北斗系统成功引导一枚精确制导火箭弹命中50公里外的一个移动靶标,误差仅0.3米,这让美军的传统导航技术显得相形见绌。
帕帕罗上任后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设想:利用三千架低成本无人机对解放军实施“消耗战”。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大量部署廉价无人机,通过数量优势压制对方的防空火力,为后续美军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他曾在2024年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展示了初步方案,无人机将从冲绳和关岛的基地起飞,分批次扑向台海方向,每架携带小型弹药,目标是干扰解放军的雷达和指挥系统。

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却给这个计划泼了冷水。报告指出,解放军火箭军某旅装备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采用弹道和滑翔相结合的飞行轨迹,能在几分钟内打击600至1800公里外的目标。
这种导弹曾在2021年的一次试射中绕地球飞行,成功命中预定靶标,展示了极强的突防能力。相比之下,美军部署在冲绳的“萨德”反导系统设计初衷是拦截中程弹道导弹,对高超音速目标的反应时间严重不足。报告中的模拟数据显示,“萨德”对东风-17的拦截成功率仅为7%,这意味着即便美军能发射数千架无人机,也很难抵挡解放军的高速反击。

帕帕罗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解放军的无人机技术也在迅速追赶,202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翼龙-3”无人机,航程超过10000公里,能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单机作战能力远超美军设想的廉价无人机群。
此外,北斗系统的支持让解放军的指挥网络更加高效,2024年的一次跨海演练中,解放军某部利用北斗实时传输数据,协调海空力量在48小时内完成了对模拟目标的围歼。而美军的“地狱景观”推演中,无人机群的指挥链条却暴露出了延迟问题,模拟结果显示,大量无人机在进入解放军防空圈后迅速被电子干扰和火力击落,最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完成了任务。
“四川舰”下水,台岛压力倍增
正当台北的街头巷尾还在围绕美军“撑一个月就支援”的承诺议论纷纷时,上海江南造船厂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在这一天正式下水,成为全球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战舰。

这艘舰艇的建造过程早在2022年就已启动,当时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就已经可以看到巨大的舰体雏形,经过近三年的焊接、组装和调试,终于在这一天滑入水面。“四川舰”的设计融合了两栖作战和航空作战的特点,舰长超过250米,排水量接近4万吨,甲板上安装的电磁弹射轨道是其最大亮点。
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无人机和轻型固定翼飞机的起飞间隔缩短到几十秒,出动效率提升了300%。

除了无人机,“四川舰”还搭载了直-20直升机群,这种多用途直升机在2019年首次亮相国庆阅兵,随后迅速列装解放军海军和陆航部队。直-20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吨,能携带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相应的作战装备。
2024年的一次跨海演练中,直-20编队曾在夜间从海上平台起飞,仅用27分钟就将一个合成营的兵力投送到指定地点。而在“四川舰”服役后,其搭载的直-20数量足以在30分钟内向台岛投送两个合成营,约600名士兵和数十吨物资。这意味着,一旦作战开始,“四川舰”能在短时间内将突击力量直接送上台岛的滩头阵地。

与此同时,解放军还为“四川舰”配备了新型无人两栖战车,这种战车在2023年的朱日和基地演练中首次亮相。曾在演练中指挥作战的陆航旅长王海波提到,这些无人战车采用了“蜂群突击”战术,100辆战车能在1.2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宽度仅为台军滩头雷区纵深的五分之一。演练记录显示,这些战车通过北斗系统联网,自动规划路径,越过障碍后迅速向目标推进,台军的传统雷区和工事在这种高密度突击面前几乎失去了作用。
美军“嘴硬”,现实却尴尬
就在“四川舰”下水的同一时期,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听证会上,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仍在重复“以台制华”的老一套说辞。她在2025年2月的这场听证会上提到,美国将继续通过军事援助和外交手段支持台湾,强调这是对华战略的重要一环。

她在长达两小时的发言中,却刻意回避了2024年中美军机在台海周边频繁接触的细节。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美军出动了RC-135、P-8A等侦察机,在台海及其周边空域执行了超过2000次任务,试图收集解放军的雷达信号和舰艇动态。
但在这些任务中,美军侦察机有187次被迫改变航线。2024年7月的一次典型事件中,一架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在南海上空接近解放军舰艇编队时,遭到两架歼-16战斗机的伴飞警告,最终不得不转向飞往菲律宾方向。这类接触几乎成了常态,解放军空军的反应速度和拦截密度让美军侦察行动频频受挫。

更早一些的2023年8月19日,美军“约翰逊”号驱逐舰的遭遇则成了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天,“约翰逊”号计划从南向北穿越台湾海峡,这是美军近年来多次执行的“自由航行”任务之一。当舰艇进入海峡中段时,解放军海军迅速出动了六艘舰艇,包括052D型驱逐舰“南昌”号、054A型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形成了包围态势。
“南昌”舰舰长周明辉后来回忆,那次行动中,解放军舰艇通过雷达锁定和无线电喊话,要求“约翰逊”号立即离开,美舰在坚持了不到一小时后,最终掉头向南撤离。2023年全年,美军舰艇在台海附近的活动次数比前一年减少了30%,而解放军海军的巡航频率却增加了近一倍。

最后来看推演中,假设台军能够坚守一个月,但这个设定忽略了战场的瞬息万变。在现代战争中,快速反应、灵活应变才是胜败的关键,台军如果在面对解放军强大攻势时失去快速反应的能力,那么美军即便能够赶到,也难以改变局势。
参考资料:[1]叶晓迪.大变局下美国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逻辑[J].台湾研究集刊,2024(4):15-31

白云飘飘
上甘岭战役,你们说只要几天就占领,结果却被打得丢盔弃甲,逃之夭夭,成了你美国佬不可逾越的天堑,你美国佬说话不能是放屁一样的吧
逆风吹的落叶
一个月,台湾都变成福建省的一个小小的社区了!你就明说来不了就行了。
刘永
还撑1个月,能撑1天就不错了哈哈哈😄
老衲
鹰酱:湾湾还能撑多久? 湾湾:7 鹰酱:七周?这么猛。湾湾:6 5 4
高了
还撑一个月?就是撑半个月,台独分子就已经死光光了。
蓝天
乌克兰撑了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