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养生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尤其是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以中药材为特色的中药面包前段时间就成为年轻人养生“新宠”。
《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显示,传统养生需求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年龄段占比达到35.9%。“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从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健康养生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仅为2487亿元,2022年已经达到了7082亿元,市场规模增长极为迅速。
中药面包为何突然火得一塌糊涂?农业品牌能否借力“养生”实现销量增长?“养生”又能否形成健康的产业?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品牌的核心始终都与交易、流通密切相关。进入消费升级和传统文化复兴阶段,年轻人对与食物相关的消费是多元化的,既有颜值、体验的需求,又流行着健康、养生的概念,这也契合了农产品本身所蕴含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以“土特产”为核心的农业品牌,要紧盯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做好品牌年轻化这篇大文章。
开启“养生局”的中药面包
提起面包,很多人想到的是奶油、果酱,但最近出现了掺有黄芪、黄精、茼蒿等中药材的新面包,被称为中药面包。
中药面包的功能已经不只局限于“填饱肚子”,还能健脾养胃、消暑、美容养颜,提供一些养生功能。而这一创新正好迎合了年轻上班族的需求,于是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养生面包风”。
杭州第一家中药面包店“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推出了一系列中药面包,一个月销量能达到40万元。
这家老板有医学背景,自制面包过程中突出了浙江本地的“浙八味”和“新浙八味”中的杭白菊、铁皮石斛、覆盆子等,比市场上的普通面包更受欢迎。
要做好中药面包,同仁堂等专业机构似乎更有优势。
同仁堂在北京开了两家“知嘛健康”门店,售卖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枸杞原浆牛角包等中药味浓郁的烘焙食品,单价在18元到56元不等。
同仁堂的中药面包
天津的元气养生局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楼里开了一家门店,借助医院的精准客户资源和专业背景,曾在网络上刮起了“年轻人去医院买面包”的消费风。
元气养生局
中药面包具有普通面包不具备的“药膳”特点,融合“药食同源”的理念,将平时难接触到的中药材融进了常规食物中,降低了消费者“养生”的门槛。
中药面包是否能起到养生作用,还要从中医的角度去辨析。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引起了各品牌对“养生”市场的关注,枸杞、阿胶等新滋补饮品开始上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土特产”产业的发展。
品牌营销突出“养生元素”
新茶饮行业一向是抓热点最准、最快的行业,联名营销是各新茶饮品牌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这个方法不仅能带动新茶饮的销量,还能推动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做品牌要善于借势,也要善于造势。品牌势能做好,就能把产业做好,把产品做好。
奈雪的茶在2023年营收51.64亿元,扭亏为盈离不开一次成功的联名活动。
在“养生局”全面铺开之前,2023年初奈雪的茶和东阿阿胶合作,联名上新“中药奶茶”,首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近2亿,超6万人参与讨论。阿胶奶茶同样也是门店销冠,最大一笔订单额近1万元。
2024年初奈雪的茶再次抓住时机,跨界联名东阿阿胶,让“中药奶茶”再次爆火出圈。
这次合作在微博上有高达3.6亿的阅读量与17.3万的讨论,新品“奈雪东阿阿胶奶茶”自推出后连续6天霸榜奈雪门店销量榜,还让部分门店销量实现了600%的增长。
老字号品牌东阿阿胶2023年营收47.15亿元,净利润10.83亿元,实现了双增长。
阿胶是山东聊城东阿县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拥有阿胶及阿胶制品生产企业105家,围绕阿胶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阿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龙头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量超过5000吨。
东阿阿胶通过与“奈雪的茶”合作,在线上推广中打通了种草交易全链条,让年轻人喜欢上老字号品牌,成为中医药品牌年轻化的经典案例,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在广东深圳,一家以陈皮为主题的茶饮品牌进入人们的视野。
“Peter·Chan陈皮新茶饮”是来自江门的茶饮品牌,目前在广东江门、深圳等地开设了17家门店,产品主要聚焦陈皮柠檬茶、陈皮奶茶等30多款特色饮品,门店曾多次登上本地热搜榜。
这家新茶饮品牌坚持走“中药茶饮”路子,所有产品都使用了陈皮元素,一杯售价12~18元,销量高的门店一天可以卖出300~400杯。
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是当地人最喜欢的“养生法宝”,泡茶或咖啡有一种柑橘的清香。因此,不只是“Peter·Chan”在用陈皮,喜茶也开始入局,并在江门江边里创始店推出了陈皮饮品。
喜茶“芝芝陈皮茶”
江门新会陈皮是广陈皮中的上品,在新茶饮品牌的推动下,获得了更多的曝光量。
新会陈皮在当地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传承,制作工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科技创新的加速下,新会当地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陈皮建设了完整的产业链,面向市场推出100多种产品。
陈皮产业在当地的带动能力首屈一指。园区新会青柑种植面积达9万亩,带动周边新会青柑种植面积达14.3万亩,园区内现有新会青柑种植户7000多户,集聚了陈皮相关商家超1500家,2023年园区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230亿元。
2019年,喜茶曾在品牌发源地江门推出了一款富有地方特色的饮品——“芝芝柑普”,其中就有当地的陈皮粉。只专注于江门市场的茶饮品牌布维记也曾专门推出一款陈皮茶饮单品,还申请了专利。
布维记
2023年8月底,喜茶再次上架一款“超清爽小青柑”饮品,原材料就来自新会小青柑。近几年快消品品牌对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陈皮也开始以零食等新身份进入人们视野。
“中药面包”、“中药饮品”产品畅销,背后都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基础,许多案例证明,管控好产品源头质量才是做好品牌的关键。
提质增效,才能做好养生经济
枸杞作为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产品,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基础和市场需求。2023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183万亩,鲜果产量140万吨,干果产量24万吨。
但前段时间央视曝光的枸杞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事件,给整个枸杞行业带来影响。
当下养生经济流行,做好枸杞等养生材料源头质量的把控是重中之重,对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都有帮助。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品牌的传播需要品种和品质的支撑。“中药养生类”产品受到年轻群体的喜欢,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枸杞、陈皮等药食同源产品的发展,催生更多健康、安全的农食品牌。“土特产”发力千亿养生市场,一是要练好内功,不断提升品质;二是要修好外功,运用品牌思维、运营思维来开发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参考资料:
[1]正解局:一生爱养生的年轻人,又迷上了中药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