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体现出的城乡经济整体框架是什么样的?

探史纪闻天下白 2023-09-28 20:31:0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探史纪闻

编辑|探史纪闻

«——【·前言·】——»

前工业化时期(15一18世纪),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并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物质生产的技术和手段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与革命。

在此时,英国的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古典时代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西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

通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的城乡关系是乡村从属于城市;进入近代以后,城市成为乡村的政治中心,乡村要为城市服务,成为城市的附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乡村城市化。

从中世纪到近代城乡关系的演变需要一个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就是前工业化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退出历史舞台,一种不同于中世纪城乡关系的对立,也不同于近代乡村城市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应运而生。

这种城乡关系之所以被看作是”新型”的,主要是因为它体现在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强,协调发展。

然而,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期的城乡关系的研究不是很重视,更没有能将城乡关系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研究。

«——【·城乡经济·】——»

长期以来,很少有关于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的研究著作问世,英国也是如此。对于前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乡经济的发展,史学界往往采取对其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

英国地方史教授霍斯金斯的《1688-1800年埃克塞特的工业、贸易和人口》一书开启了研究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先河。

后来在城市学的推动下,对英国前工业化城市的研究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形成了热潮。

关于对城市史的研究,有一些很有影响的专著,如帕顿的《1500-1700年的英国城市》、克拉克的《剑桥英国城市史》、斯莱克的《城市的衰落》以及克拉克和斯莱克的《过渡期的英国城市》等。

对前工业化时期英国乡村经济的研究也有一批著作问世,如瑟斯克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业史》、《英国乡村经济论集》等。

著作具有某一方一定填补空白的作用。

这些关于前工业化时期城市和乡村经济的研究的但是这些关于城市和乡村经济的研究过于侧重于,或者是城市,或者是乡村。

没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没有把城乡关系与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联系起来,只是从单一的角度来论城市或乡村。

前工业化时期是工业革命的准备阶段,在这一时期里,英国的乡村工业蓬勃发展、农业革命如火如荼,新老城市在乡村工业的影响下进行更替。

以伦敦为主体的英国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进行了经济结构和职能的调整和变革以及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确立。

这一切都是在城乡经济的互动、协调发展中得以实现的。那么城乡经济是如何互动、协调发展的呢?

它的结果又如何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表现在以乡村工业为主体的乡村经济中,城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多个力一面。城市在乡村经济中发挥了多方面的支持与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乡村工业的发展古己有之,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始自于13世纪水力源洗机的广泛运用。

到了15,16世纪时乡村工业己逐渐取代了农民原有的家庭手工业,在乡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所谈的乡村工业不是指传统社会的家庭手工业,而是指在商品经济下的乡村手工业,即以交换为目的简单商品生产。

正如一位17世纪驻伦敦的威尼斯书记官所说的:”在英国所有的村庄和小庄子都在制造呢布。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的毛纺织业主要集中在西南各郡、东盎格里亚和约克郡西区。

«——【·乡村工业·】——»

乡村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它的出现有乡村内在的原因。

其一,货币地租的推行、圈地运动的开展,农民对领主的经济关系开始松动,必然导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

农民逐渐与土地分离,成为雇佣劳动者。离开土地的农民不可能立即被日趋封闭排外的城市大量吸收,而大量在附近的乡村工业中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人,为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其二,乡村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充足的水力,有利于水力漂洗坊的建立,藏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农村距离原料市场近,有利于工业原料的获取。

尽管这些内在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城市在乡村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小可替代的。具体表现如下:

城市为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城市资本主要指城市商人资本。农村具有许多吸引城市资本向乡村转移的有利因素。首先,农村封建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14世纪末起,英国的农奴阶级日趋消亡,自由小农成为农村的主要阶级。

但是处在分化过程中的小农们,他们在土地上的收入远不能满足其家庭所需,必须从事工副业,特别是在那些实行土地继承诸子析产制的地方,各个农户所使用的土地更少,更需要补充收入;

那些牧重于农,需要劳动力较少的地方,剩余劳动力更多,因此农村便提供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其次,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村又成为适合新技术运用的场所。许多城市工匠为了摆脱行会的许多规定和限制来到乡村进行生产。

这样城市资本就找到了发展的最好场所—乡村。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商人资本开始向农村大量的渗透和转移。而这种资本转移主要采取了向乡村工业渗透的形式。

商人资本最先也是最广泛地侵入的是乡村的毛纺织业。这是因为在这一部门中商人资本更容易转化为产业资本。

这种资本渗透最早从14世纪开始。

起初,商人只是乡村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和产品的包买商,他们与乡村呢绒工人之间:买卖关系,彼此之间互有所求,相互依赖。

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人逐渐成为了乡村毛纺织工业的控制者,完成了向商人资本家的转化。

在当时乡村毛纺织工业中主要有”初级家内制”、”典型家内制”和集中的手工场制度三种组织形式。

初级家内制,在15,16世纪的约克郡的西赖丁地区最为普遍,是该地区乡村毛纺织业的主要形式。

在这种形式,商人资本已经接触了生产领域的边源。

典型家内制,是商人资本渗透乡村毛纺织业的毛要生产形式,也是英国15,16世纪毛纺业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商人与生产者己形成比较固定的主雇关系。

«——【·手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制,是更高一级的生产组织形式,一般出现在新兴的呢绒工业城市和村庄。

在这种形式下,产生了分工基础上的协作,规模较大,有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

在这三种组织形式下,城市商人雇主在组织乡村工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有利于商人资本向乡村毛纺织的渗透。

从16世纪中期起,城市资本开始向一些新兴工业投资。除了在冶炼、造船等大工业部门中生产组织主要是集中的手工工场外,还有许多地区的许多工业采取”家内制”形式。

例如伯明翰地区的铁器制造业。城市资本向乡村的渗透,致使乡村工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主要是适应了资本家谋求剩余价值的需要,结果不但推动了乡村工业的蓬勃发展。

而且还促进了乡村工业资本主义的广泛成长,加速了商人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步伐。

城市为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前工业时期,在城市资本向农村渗透的同时,英国劳动力大量涌向乡村。

一般说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民运动是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它贯穿了中世纪城市出现以后的整个时期。

城市人口(主要是手工业者)向乡村的转移这一问题尚不大为人重视,而恰恰是这一转移在乡村工业的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它为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城市人口向农村的转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

在英国这种转移最早发生在13世纪。那时由于农村普遍兴建了水力漂洗坊,因而有一部分织呢工和漂洗工等纺织行业的工匠离开城市来到乡村。

城一市劳动者向农村的转移在15,16世纪前期很兴盛。由于这种转移是长期存在的而且很缓慢,我们很难从城市档案中发现这种转移的直接记载和资料。

而城市人口的变化又基本上能反映城市劳动者的增减趋势,我们可以通过若干城市人口的变化来寻一找答案。

诺里季是这一时期英国最大的地方城市,也是最重要的纺织工业城市。但是在16世纪由于大批城市纺织工人向城郊和外乡转移,它的纺织业面临着危机。

«——【·结论·】——»

考文垂也是前工业化时期英国重要的毛纺织城市。但是从15世纪中期开始,该城的人口明显一下降。

表现如下:1440年左右考文垂的人口己经过万,而到1500年时一则只在t}500至9000人之间。1523年约为6000人,至16世纪中期,仅维持在4000至5000人之间。

这说明在大约一个世纪期间该城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从1150年到152'年,考文垂织呢土人数大减,但尚有一定数量的漂洗工。

”而到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城内则难以发现漂洗坊的存在,那当然也不可能有漂洗工了”。

莱斯特1563年人口低于1377年,城内主要纺织行业工匠在1510年至1540年为23人,1580年至1603年为12人。

约克人口1377年约为11000人,15世纪初约12000人,而到16世纪中期只有8000人。

在15,16世纪这种人口下降的情形同样出现在林肯、南安普敦、索尔兹伯利、埃克塞特等城市。

15世纪和16世纪前期在英国出现了城市人口、主要是手工业者减少和向城外的迁移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手工业行会制度对生产力发展束缚。英国城市手工_业行会在14和15世纪之际达到了鼎盛。

«——【·参考资料·】——»

Abrams,I'.andWrig1y,E.A.,"TownsinSocieties,(艾布拉姆斯、里格利主编:《各社会形态「的城市》,剑桥,1978年。)Ashley,W.,AnIntroductiontoEnglishEconomicHistoryandTheory,(阿什利:《英国经济史和理论导论》,伦敦,1X325年。)Barry,I'he"TudorandStuuet"f}nvn:areaderinEnglishurbanhistory,1530-1688,(巴坦:《都铎王朝}GI斯Ixl}I}_特一1朝城镇:英国城市史1530-1688年》,伦敦,1990年。)Bolton,J.l..,`I}heMedievalEnglishL,conomy1150-1500,(波尔顿:((1150-1500年的中世纪英国经济》,伦敦,1980年。)Bridbury,A.R.,EconomicGrowth-EnglandintheLaterMiddleAges,(布里德伯利:《中世纪后期英国经济的发展》,纽约,1975年。)
0 阅读:9

探史纪闻天下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