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工业化英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展现出的传统城市如何衰落

探史纪闻天下白 2023-09-29 08:07:0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探史纪闻

编辑|探史纪闻

«——【·前言·】——»

农业革命,是指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

有的学者认为,西欧近代早期的农业革命主要指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农业革命又被称为土地革命。

其主要内容是农民土地被剥夺,生产者同生产资料逐渐分离,农村雇佣劳动力大量涌现,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形成等方面。

因此,农业革命又被称为土地革命,其主要表现是圈地运动。

而圈地运动正是在前工业化时期,由于城市资本的渗透推动了乡村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化,从而带动着农牧业等部门的商品经济化和资本主义化而出现的。

后来西方学者克里基、琼斯、钱伯斯、明格等人也对农业革命作过研究,他们指出,农业革命主要指耕作制度的变革、播种技术的改良等。

而研究农业革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

乡村商业的广泛发展要求农村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和羊毛等原料,这大大刺激了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发展,以”羊吃人”闻名的圈地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

«——【·圈地运动·】——»

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是从15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

其主要特点是将大量公用地和农民的份地圈围起来变为牧场或农场,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性养羊和其它农业经营,使传统的农本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圈地运动发生的直接导因并不来自于城市,而是来自于作为圈地运动主要社会经济背景的乡村毛纺织业的发展。

在英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英国的气候适合养羊,羊毛是英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出口商品。尼德兰毛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主要依靠英国的羊毛供应。

15世纪末,英国国内毛纺织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国内外毛纺织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突然大增,羊毛价格随之猛涨,养羊业有利可图。

在利润驱使下,许多领主和大农场主把农民租佃的土地收回,甚至把小农份地和大量公用地用石墙、沟渠或栅栏圈围起来,饲养羊群。

大片大片的土地甚至耕地被开辟为牧场,使牧场和耕地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农本经济所允许的范围,传统的农本经济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圈地运动发生的直接导因虽然不是来自城市,但是城市资本的大量渗透对圈地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15世纪时,城市商人就开始大量购买农村的土地。在约克,15世纪中期有相当多的人投资于附近农村的土地。

城内一个叫理查德的商人,在约克郡的11个村庄中占有土地。在16世纪和17世纪前期,城市商人购买农村土地达到了高潮。

”赫赫有名的马尔梅伯利的大呢绒制造商斯顿普,就曾在威尔特郡和相邻的科茨沃兹地区建起一块大地产”。

另一个大呢绒制造商拉文翰的斯普林家族第三代托马斯,16世纪前期占有26个庄园,并在100多个庄园中拥有所有权。

曼彻斯特纺织业商人资本家汉弗莱在17世纪购买高达10000多英镑的土地,他共拥有100多个佃户。

这样,一块又一块的乡村土地进入了大商人之手,”在本国这块地方,有一些大规模的地产被伦敦的市民和大小商人买去与享有。

我提到这一点,是为了表明伦敦城市所增加的财富,是怎样扩展到农村,城市商人大量购买土地,城市资本对乡村的渗透,这是城市对圈地运动作用的间接影响。

一方面,圈地运动为城市商人资本大规模投资清除了障碍。因为圈地运动加快了乡村土地转入城市商人之手的进程。

另一方面,正是城市商人投资土地消化了圈地运动的积极成果。圈地运动使世代与土地结合的农民被赶出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这种经济变革动摇着封建农本经济的基础,动摇着封建制度的根基。

圈地运动被视为英国比其他国家更快实现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被看成农业资本主义成长的”英国式”道路,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玛毛始积累个部过程的基础。

«——【·阶级斗争·】——»

圈地运动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自发圈地,后期为”议会圈地”。

”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可划分为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15世纪的最后30年至16世纪初的10年;第二次高潮在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期间;第三次高潮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17世纪前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规模相对比较狭小,据盖伊统计,从1455年-1607年英国在24个郡,共圈地516676英亩,相当这些郡土地总面积的2.76%,被赶离土地的农民约5万人。

利达姆和盖伊分别对英国某些郡的第一次和第三次圈地高潮进辛I-了定量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格利达姆和盖伊的统计可以看出,早期的圈地运动主要集中在英格兰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如瑟斯克所言:”圈占土地在整个英国都有所发生,但是随之而产生的解雇雇工和减少人口的现象却主要是米德兰平原的问题。”

圈地运动迫使千干万万的农民离开了土地,造成了大批的流浪者,他们为生活所迫,其中一些人变成了盗贼,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

到了17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由于一方面害怕圈地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害怕圈地使作为英国军队主力的自耕农被消灭,因此在形式上屡次颁布法律禁止圈地。

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10多项反圈地的法案和许多皇家公告,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圈地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但从多次颁布反圈地法案和皇家公告事件本身来看,都铎王朝反圈地法无论在制定还是在执行过程中,都遇到各方面的阻力,收效甚微。

这是由于圈地对租地农场主、贵族地主、甚至政府中的某些官员来说,都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而反圈地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造成他们在执行过程中阴奉阳违,使都铎王朝的反圈地运动大打折扣。

由于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16世纪至17世纪初,若干地区的圈地运动一度暂时中断。

这是圈地运动的第一个阶段。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度中断的圈地运动又重新加强起来。

17世纪中叶,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工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急需更多的羊毛作为工业原料,同时对粮食、蔬菜、肉蛋的需求也大为增加,从而引起粮食和工业原料急剧上涨。

这便又一次大大刺激了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大量圈地来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这时的圈地与第一阶段性质完全不同。政府不但不反对圈地,反而用政权颁布法律来执行圈地运动,从此圈地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议会圈地”阶段。

这时法律便成为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如1702-1714年期间,国会曾颁发3个圈地法令,1714-1727年间为16个,1760-1775年间为734个。

最后,1801年颁布了全面的”圈地法律”,规定地主有权肆意掠夺农民的土地。

在议会圈地法律的支持下,圈地运动的规模大大扩展。在1700-1760年,总共圈了338177英亩土地。

«——【·国会·】——»

国会圈地的最大规模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797-1820年间,国会共通过圈地法令达1727个,所圈占的土地超过300万亩。

这种掠夺的议会形式就是‘公有地圈围法’,换句话说,是地主借以把人民土地当私有则一产赠送给自己的法令,是剥夺人民的法令。

这时圈地的特点,不仅是法律本身现在成了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而且与16世纪不同,18世纪圈占的土地主要用于耕地,使粮食产量大增。

前工业化时期,一方面,工业部门比重小,依靠工业部门自身的积累来筹措发展资金远远不够,因此农业部门自然是资金积累的另一重要来源。

把资本从农业部门转到工业部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动转移,这主要是指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获得工业发展的资金;

二是依靠政权力量强制转移。英国主要通过”议会圈地”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在圈地运动中成千上力一的农民失去了土地,造成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进程,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的基础。

这样圈地运动就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原始积累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地盘,使土地合并于资本,并为城市工业创造出像鸟一样自由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其二,圈地运动中失去大量土地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这为英国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很小,城市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很难通过城市人日的自然增长来满足,这就需要乡村劳动力适量流入城市进行补充。

圈地运动中失去仁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而在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到底有多少农民涌入城市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对于这个问题,由于资料的不足我们很难得出确切的答案。英国经济学家琼斯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很有帮助。

他说:”18世纪期间,在哈兰姆郡的刀剑制造业,平均约50%的外来学徒出于农业家庭的儿子。在1720年,莱斯特郡的针织行业中,有60%的青年学徒来自农村,制造业吸引了半数男子放弃了农牧业。”

«——【·结论·】——»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这种由乡村向城市人口迁移的规模要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尤其是在17世纪,在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失去土地的贫民纷纷涌入城市。

以伦敦的发展为例。1650年伦敦的人口约为40万,1750年增长到67.5万。在1650-1750年一百年间,净增27.5万人,而这一时期伦敦市的死亡率比出生率至少高出10%,也就是说,伦敦如果没有外来移民补充,每年至少要减少5000人。

因此,垠格利估算伦敦在1650-1750年间每年平均净移入人口达8000人。除了伦敦外,其他城市也有大量人口涌入。

例如在诺里奇,1582-1646年间,死者多于生者近万人,然而该市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至少5000人。

在1710至1713年间,诺里奇的1601份学徒契约中,除了其中43%的学徒是本城居民子弟外,余下的57%里就有22%的学徒来自附近的诺福克郡。

在坎特伯雷这一城市中1580-1640年的男性居民中只有30%左右是本市出生。1600年的萨默塞特、牛津、莱斯特、诺福克郡等地区的城市人口情况也大致与此相同。

«——【·参考资料·】——»

Clark,P.,TheCambridgeUrbanhistoryofBritain1540-1840,(克拉克:《剑桥英国城市史》,剑桥,2000年。)Coleman,D.C.,TheEconomyofEngland1450-1750,(克里曼:((英国经济1450-1750)),伦敦,19?7年。)Cunning,W.,TheGrowthofEnglishIndustryandCommerce,(坎宁安:((英国工商业的成长》,第1卷,剑桥,1915年。)Darby,H.C.,ANewHistoricalGeographyofEngland,(达比:((新英格兰历史地理》,剑桥,1973年。)
0 阅读:0

探史纪闻天下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