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工业部安全防护卫生局局长王鹤滨,曾在1949年至1953年担任过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后又兼任毛泽东的生活秘书,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起居多年。王鹤滨在和毛泽东近距离相处的日子里,他既照顾毛泽东的身体,也接受毛泽东的教诲,这4年的岁月,为他以后的成长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帝哥就来说说王鹤滨的故事。
王鹤滨
1924年,王鹤滨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在他的家乡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40年,16岁的王鹤滨考入了华北联大教育学院中学部,1941年又转入晋察冀白求恩学校高二期学习,1943年夏天,他进入解放区最高的医学学府——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45年9月,王鹤滨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顺利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医政科工作。
1949年8月,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副主任罗道让找到王鹤滨说:“鹤滨同志,上级决定派你到中南海去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叫我与你谈谈,看你有什么意见?”
王鹤滨听后感到既高兴,又紧张,他很清楚当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既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也是一副很重的担子,他的回答不像以往那么坚决:“我去,但我有点担心,怕做不好。”
罗道让鼓励王鹤滨说:“你就去吧!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就一定会把这一重要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的。”
不久以后,王鹤滨正式来到毛泽东那里报到了。初见毛泽东,王鹤滨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此时毛泽东笑着说:“王医生,在我这里工作不要拘束,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啊!”当毛泽东长长地拖出“啊”字后,他自己禁不住笑出了声。
毛泽东
王鹤滨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形象无比崇高的毛主席,竟然如此和蔼可亲,他终于不再拘谨,跟着毛泽东一起笑了起来。
王鹤滨到毛泽东那里工作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9月30日这天是开国大典前一天,这天晚上怀仁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开始前,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对王鹤滨说:“鹤滨同志,不能让中央领导同志饮酒过多,无论如何不能醉倒一个。你要想想办法!”
汪东兴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为了保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能在第二天顺利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但王鹤滨心里很清楚,当时并没有什么预防和解救醉酒的灵丹妙药,他在情急之下,想到了一个以茶水替代红葡萄酒、用白开水偷换茅台酒的办法,不喝酒,就是不醉酒的最有效良方。
汪东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马上向几位中央领导的卫士长布置了这一特殊任务。晚上宴会开始后,几位中央领导对喝的“酒”反应各异:刘少奇的酒量是比较小的,他当然乐意这样的“照顾”;周恩来的酒量很大,他喝到“特制茅台”后,还以为是宴会的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马上皱起了眉头,此时警卫员在他的耳边悄悄解释了几句,他的脸色才由阴转晴……
周恩来喝酒
就这样,在王鹤滨的巧妙安排下,几位中央领导在第二天都顺利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建国初期,王鹤滨经常陪着毛泽东到各地视察。有一次,毛泽东突然问王鹤滨:“你们医生看病时,为什么都喜欢戴口罩?是为了爱护病人,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我看是你们怕病人把疾病传染给你们吧?不然为什么病房里的病人都不戴口罩呢?”
王鹤滨被问住了,以后的几天,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医生戴口罩保护自己难道有错吗?著名的白求恩大夫就是因给病人做手术时划破了手,才被病菌感染而死的。但王鹤深很快想明白了,因为毛主席看问题的角度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毛主席一直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所以这件事他也是首先为病人考虑!王鹤滨不由得肃然起敬。
不久以后,王鹤滨陪同毛泽东到湖北省大冶钢厂视察,高炉间里温度很高,矿物粉尘和粉尘气溶胶浓度也很高,当时王鹤滨的包里带了很多口罩,对于阻隔粉尘颗粒是有一定的效果的。王鹤滨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于是从包里拿出一个口罩,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群众在一起
毛泽东看到口罩以后,他的右手作砍刀状,向右下方用力果断地砍去,与此同时,他的目光也像两把利剑向王鹤滨刺来。王鹤滨连忙把口罩放入包里,他知道,毛主席是不愿用口罩把自己与周围的群众隔开来啊!
王鹤滨在毛泽东的身边待久了以后,发现他的烟瘾很大,这样对身体很不好,于是决定帮他戒烟。王鹤滨便鼓动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让他们盯着毛泽东,只要她们发现毛泽东抽烟,便把烟从他口中拔出来,然后给他吃一些瓜子糖果作为替代品。遇到这种情况,毛泽东只好笑着任凭孩子摆布。
后来毛泽东也受不了了,他对王鹤滨说:“烟,我吸进去的并不多,大半是在手中燃烧掉的。没有香烟在手上吸上几口,在思考问题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了香烟在手,就好像补充了这个不足。糖和瓜子,起不到这个作用。”
王鹤滨觉得这是毛泽东的肺腑之言,他也意识到直接让毛泽东完全戒烟确实太难了,于是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把一支香烟截为两段,每次只让毛泽东抽半支烟,这个办法毛泽东欣然接受,并坚持了下来。
毛泽东抽烟
1953年11月,王鹤滨离开了中南海,前往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进修,1954年11月,他前往苏联留学,并在1958年获得了医学副博士的学位。王鹤滨学成回国后,在北京医院做了一名主治医师。
1962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王鹤滨带着妻子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见到王鹤滨后非常高兴,他对王鹤滨说:“我每天游泳,瘦了几公斤。你看,比你在的那个时候身体好吧!”
王鹤滨见毛泽东的肚子确实小多了,面部反射着黑赫色的油光,确实更有神采了,他也非常高兴地说:“非常好,游泳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
但王鹤滨没有想到,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见毛泽东。毛泽东去世时,王鹤滨正在山西太原的二机部辐射防护研究所工作,他通过广播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欲绝……
1985年11月,王鹤滨从工作岗位上离休。曾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对毛泽东的身高众说纷纭,王鹤滨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拿出一张自己和毛泽东的合影说:“你们看,我那时的身高是1米7,毛主席比我至少高出10个厘米。这几年,有些人写文章指责一些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说一些人在回忆录中‘拔高’主席,其实,是他们借议论主席的身高来‘矮化’主席。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人竟用遗体长度计算活人的身高。在医学常识中,人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矮,遗体会比活着时更短,怎么能用遗体长度计算活人的身高呢?”
王鹤滨与毛泽东的合影
2001年,王鹤滨的回忆录《紫云轩的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他在这本书里,记载了自己当年和毛泽东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自己对毛泽东的无限深情……
伟人永存[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