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文夹诗”最多的,共计714首,其它名著中,《水浒传》576首,《红楼梦》268首。很难想象,一部魔幻小说,竟然在诗歌的数量上占据鳌头。
资料显示,在《西游记》的诗词中,涉及写景的177首,描写场面的(含打斗、宴会、打猎、人物出场)176首,议论的72首,自我介绍31首,描写外貌的112首。
在写景中,描写“山”的诗无疑是最多的,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大致有28首。
为什么叫不完全统计?因为小说里直接描写山的诗,文中都会特别强调一句“好山”,这是正宗的描写“山”的诗,但是,另有一类描写山中洞府的诗,也是一种变相的“山”的诗,笔者也将其纳入到写“山”的诗系列里。这类描写“洞府”的诗还有不少,笔者未全部计入“山”的诗中,如果全部统计的话,可能写“山”的诗能达到30多首以上。
这些写山的诗,有什么共同点?
这么多的诗,必然要绞尽作者的脑汁,动用作者的知识储备,抽空作者的想象力,可以说,一个人写了这么多的关于山的诗,基本上把他的写作习惯、思维规律、用词风格都给暴露无遗了,因为此故,小说里的同一关键词的诗词描写,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克隆、自我复制、自我抄袭现象。
比较一下《西游记》里关于“山”的诗,大致都有如下的三个部分:
一是写山的体量巨大。主要是突出山的高与深。山的高是向上,山的深是向下,这样,一方面是向高处外拓,一方面是向地下凹陷,便造成了山的绝对高差的惊叹号,构成了山的基本地貌与特征的伟奇关折点。
二是写山的野生异态。因为山高林密,各类植物疯狂生长,各类动物悠游自在,成为山的野趣的主要特点。
三是写山的人踪灭迹。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下面,我们依照作者的这样的共性的构思,逐一看看小说里描写“山”的诗,是如何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具体运作的。
第1首:第一回,小说里描写花果山的诗,这是一首著名的诗,因为靠小说的前面部分,关注率非常高: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
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
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按照作者的程式,看这首诗里的是如何在写山的三个维度框架里填写内容的:
一是写山的体量巨大。“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均属此类。
二是写山的野生异态。涉及的植物有:瑶草、青松翠柏、桃、竹、藤萝、草,动物有:彩凤、麒麟、锦鸡、龙、蜃、寿鹿仙狐、灵禽玄鹤。
三是写山的人踪灭迹。诗中,强调了植物、动物是这片山中的主人,完全没有人的影迹。
第2首:第一回,孙悟空访师,来到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
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
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奇花瑞草,修竹乔松。
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
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
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一是写山的体量巨大。“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是状写山的外形特征。
二是写山的野生异态。植物有:藤、花、草、竹、松,芝兰、苔藓。动物有:鸟。
三是写山的人踪灭迹。“必有高人隐姓名”说的是仙人,非凡人也。
第3首:第二回,孙悟空学成回家,一个魔王占了花果山,孙悟空找到魔王的老巢,诗中形容此山: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
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
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
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
幽禽睍睆声,丹凤朝阳立。
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
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繁还众。
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
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山的体量方面,典型地带有共性的构思,就是突出山的高与深,体现在这一句中“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顶天立地,是山的高耸的主要特征。这一构思意图,在小说写山的诗中是最为频密的意象。
第4首:第十回,唐太宗来到阴间,看到一座山,仍是幽冥背阴山:
形多凸凹,势更崎岖。
峻如蜀岭,高似庐岩。
非阳世之名山,实阴司之险地。
荆棘丛丛藏鬼怪,石崖磷磷隐邪魔。
耳畔不闻兽鸟噪,眼前惟见鬼妖行。
阴风飒飒,黑雾漫漫。
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
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
一望高低无景色,相看左右尽猖亡。
那里山也有,峰也有,岭也有,洞也有,涧也有;
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
岸前皆魍魉,岭下尽神魔。
洞中收野鬼,涧底隐邪魂。
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
半掩半藏,饿鬼穷魂时对泣。
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传信票;
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趱公文。
急脚子,旋风滚滚,勾司人黑雾纷纷。
这是一座特殊的山,阴森恐怖,耸人听闻,凡世间山中所拥有的,在阴间里都没有。阴界里的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出人世间的山的特立独有之处。
第5首:第十三回,唐僧踏上西行之路,身边尚无悟空一行,孤身一人,随从都被妖精吃了,来到一个叫双叉岭的山野处: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
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
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
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这一段写出了动植物的繁茂,“人事靡”,强调了人踪灭,都是我们归纳出的写山的通用型构思。
第6首:第十七回,唐僧一行来到黑风山上,孙悟空眼中看去: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
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
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
薜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
不遇幽人,那寻樵子?
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
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对照写山的三板斧,这首诗里都涉及到了,“悬崖峭嶂”写山的形体,动植物异常茂盛,“人不见”、“不遇幽人,那寻樵子?”突出了人踪灭迹。
第7首:第十七回,孙悟空来到黑风大王的洞府,虽不是山,但是山中洞府,带有写山诗的总体布局:
崖深岫险,云生岭上;
柏苍松翠,风飒林间。
崖深岫险,果是妖邪出没人烟少;
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
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
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
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
“崖深岫险,云生岭上”写山的体量,接着写动植物,必定强调一下“人烟少”。
第8首:第十九回,唐僧一行来到了浮屠山: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
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
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
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
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作者习用的写“山”三板斧里,第二、第三点构成了全诗的重点叙述内容。
第9首:第二十回,唐僧一行来到了黄风岭:
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
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
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
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
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又见些丫丫叉叉带角鹿,泥泥痴痴看人獐;
盘盘曲曲红鳞蟒,耍耍顽顽白面猿。
至晚巴山寻穴虎,带晓翻波出水龙,登的洞门唿喇喇响。
草里飞禽,扑轳轳起;林中走兽,掬律律行。
猛然一阵狼虫过,吓得人心趷蹬蹬惊。
正是那当倒洞当当倒洞,洞当当倒洞当山;
青岱染成千丈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写山高,用的是“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是最通行的“拄天抵地”的共性构思,类同于第四首中的“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第10首:同上一回,孙悟空来到了妖怪洞府,这也是变相的写“山”的诗:
迭障尖峰,回峦古道。
青松翠竹依依,绿柳碧梧冉冉。
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涧水远流冲石壁,山泉细滴漫沙堤。
野云片片,瑶草芊芊。
妖狐狡兔乱撺梭,角鹿香獐齐斗勇。
劈崖斜挂万年藤,深壑半悬千岁柏。
奕奕巍巍欺华岳,落花啼鸟赛天台。
“奕奕巍巍欺华岳”是写山高,其余就是动植物奇观。
第11首:第二十四回,唐僧一行来到了万寿山,形容此山好景,幽趣非常,这样的描写,也与此山生长人参果的优质环境有关。
高山峻极,大势峥嵘。
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
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
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
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
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
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
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
崖前草秀,岭上梅香。
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
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
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
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
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斗秾华;、
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
龙吟虎啸,鹤舞猿啼。
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
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
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突出山高,这是作者惯用笔法,与上面诗中“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如出一辙。
第12首:第二十七回,取经队伍来到了白骨精所在的山: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峰岩重叠”、“千峰巍列”皆写山,其余写动物、植物,未出作者写“山”诗的惯例。
第13首:第二十八回,唐僧赶走了孙悟空,继续前行,来到了碗子山的宝塔前:
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
根连地厚,峰插天高。
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
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
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
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
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
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
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
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
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
“山大接青霄,根连地厚,峰插天高”都是写山高的另一种说法。其余写植物、动物,意象大同小异。
第14首:第三十回,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眼前景象,一片破败,经过一番整顿,将自己的老家复旧如新:
青如削翠,高似摩云。
周围有虎踞龙蟠,四面多猿啼鹤唳。
朝出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间。
流水潺潺鸣玉珮,涧泉滴滴奏瑶琴。
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
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
乾坤结秀赛蓬莱,清浊育成真洞府。
丹青妙笔画时难,仙子天机描不就。
玲珑怪石石玲珑,玲珑结彩岭头峰。
日影动千条紫艳,瑞气摇万道红霞。
洞天福地人间有,遍山新树与新花。
“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可与上面诗中“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相比较,看出都是从纵向上突出山的高差。
第15首:第三十二回,唐僧一行来到了平顶山,此山十分险峻:
巍巍峻岭,削削尖峰。
湾环深涧下,孤峻陡崖边。
湾环深涧下,只听得唿喇喇戏水蟒翻身;
孤峻陡崖边,但见那崒嵂嵂出林虎剪尾。
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
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
上高来,似梯似凳;下低行,如堑如坑。
真个是古怪巅峰岭,果然是连尖削壁崖。
巅峰岭上,采药人寻思怕走:削壁崖前,打柴夫寸步难行。
胡羊野马乱撺梭,狡兔山牛如布阵。
山高蔽日遮星斗,时逢妖兽与苍狼。
草径迷漫难进马,怎得雷音见佛王?
本诗中“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写山高,与上面的诗中的“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均用的是类似的构思技法。
第16首:第三十六回,唐僧一行来到乌鸡国附近的宝林寺,寺在山中,这里有一个山的描写,此章节为下文乌鸡国国王的出现作铺垫: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
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
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
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
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
古怪乔松盘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
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
巅峰屹崒,清风射眼梦魂惊。
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
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獐兔结党寻野食,前后奔跑。
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
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都是写山高,构思类同于写山诗的思维定势,其它动植物与无人踪,都是“山诗”必提的要素。
第17首:第四十回,唐僧一行来到红孩儿所在的号山,有诗吟颂“十分险峻”的此山:
高不高,顶上接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
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扢腾腾黑雾。
红梅翠竹,绿柏青松。
山后有千万丈挟魂灵台,台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
洞中有叮叮噹噹滴水泉,泉下更有弯弯曲曲流水涧。
又见那跳天搠地献果猿,丫丫叉叉带角鹿,呢呢痴痴看人獐。
至晚巴山寻穴虎,待晓翻波出水龙。
登得洞门唿喇的响,惊得飞禽扑鲁的起,看那林中走兽鞠律律的行。
见此一伙禽和兽,吓得人心扢磴磴惊。
堂倒洞堂堂倒洞,洞堂当倒洞当仙。
青石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与第9首、二十回的黄风岭的山基本相同,百分之八十的语句相似,是作者的自我抄袭,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大言不惭地偷了一回懒。
第18首:第五十回,取经队伍来到金兜山,描写山的诗如下:
嵯峨矗矗,峦削巍巍。
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
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
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
涧水潺湲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
又见那飘飘雪,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
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
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
典型地运用了写山的三个绝招,各位可逐一对照,“可叹行人难进步”也是强调“无人踪”的惯例。
第19首:同一回,孙悟空来到了妖洞:
烟云凝瑞,苔藓堆青。
崚嶒怪石列,崎岖曲道萦。
猿啸鸟啼风景丽,鸾飞凤舞若蓬瀛。
向阳几树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
陡崖之下,深涧之中,
陡崖之下雪堆粉,深涧之中水结冰。
两林松柏千年秀,几簇山茶一样红。
妖洞深伏在山林中,故未写山高,其原因是身在山中,故不写山高也。
第20首:第六十回,孙悟空来到牛魔王的小三所在的积雷山,有诗吟山:
高不高,顶摩碧汉;大不大,根扎黄泉。
山前日暖,岭后风寒。
山前日暖,有三冬草木无知;
岭后风寒,见九夏冰霜不化。
龙潭接涧水长流,虎穴依崖花放早。
水流千派似飞琼,花放一心如布锦。
湾环岭上湾环树,扢扠石外扢扠松。
真个是高的山,峻的岭,陡的崖,深的涧,
香的花,美的果,红的藤,紫的竹,青的松,翠的柳:
八节四时颜不改,千年万古色如龙。
“高不高,顶摩碧汉;大不大,根扎黄泉”是写山高,是此类写“山”诗中的典型句式,可对照上面的类似诗句把握其中的构思秘密:“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第21首:第七十回,朱紫国段落,孙悟空追查妖怪去向,一路来到了妖怪潜伏的山谷,有一诗吟山:
冲天占地,碍日生云。
冲天处,尖峰矗矗;占地处,远脉迢迢。
碍日的,乃岭头松郁郁;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
松郁郁,四时八节常青;石磷磷,万载千年不改。
林中每听夜猿啼,涧内常闻妖蟒过。
山禽声咽咽,山兽吼呼呼。
山獐山鹿,成双作对纷纷走;
山鸦山鹊,打阵攒群密密飞。
山草山花看不尽,山桃山果映时新。
虽然倚险不堪行,却是妖仙隐逸处。
“冲天处,尖峰矗矗;占地处,远脉迢迢”也是突出了山的高差,类同于我们上面列举的“高不高,顶摩碧汉;大不大,根扎黄泉”、“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第22首:第八十回,取经队伍来到无底洞,遇女妖作怪。有诗吟山:
云雾笼峰顶,潺湲涌涧中。
百花香满路,万树密丛丛。
梅青李白,柳绿桃红。
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
峨峨石,翠盖松。崎岖岭道,突兀玲珑。
削壁悬崖峻,藤萝草木秾。
千岩竞秀如排戟,万壑争流远浪洪。
未突出山纵向的高差对比,而是强调了山的横向展开,用了“排戟”一词,在小说里写山的诗中,属于常用词语。
第23首:承接上一回,接着描写了山下的密林,堪称小说里写诗的佳作,作者也用了心了:
东西密摆,南北成行。
东西密摆彻云霄,南北成行侵碧汉。
密查荆棘周围结,蓼却缠枝上下盘。
藤来缠葛,葛去缠藤。
藤来缠葛,东西客旅难行;
葛去缠藤,南北经商怎进。
这林中,住半年,那分日月;行数里,不见斗星。
你看那背阴之处千般景,向阳之所万丛花。
又有那千年槐,万载桧,耐寒松,山桃果、野芍药,旱芙蓉,
一攒攒密砌重堆,乱纷纷神仙难画。
又听得百鸟声:鹦鹉哨,杜鹃啼,喜鹊穿枝,乌鸦反哺,
黄鹂飞舞,百舌调音,鹧鸪鸣,紫燕语,
八哥儿学人说话,画眉郎也会看经。
又见那大虫摆尾,老虎磕牙,
多年狐狢妆娘子,日久苍狼吼振林。
就是托塔天王来到此,纵会降妖也失魂!
本诗对山林里的禽类、兽类进行了想象性的描写,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吟味。
第24首:第八十一回,无底洞段落,孙悟空来到陷空山,见到一山:
顶摩碧汉,峰接青霄。
周围杂树万万千,来往飞禽喳喳噪。
虎豹成阵走,獐鹿打丛行。
向阳处,琪花瑶草馨香;
背阴方,腊雪顽冰不化。
崎岖峻岭,削壁悬崖。
直立高峰,湾环深涧。
松郁郁,石磷磷,行人见了悚其心。
打柴樵子全无影,采药仙童不见踪。
眼前虎豹能兴雾,遍地狐狸乱弄风。
用人迹的空寂与兽类的恣意,来凸出山林的阴森与化外之境。
第25首:第八十六回,唐僧一行来到了隐雾山,遇到豹子精,对山有如下的描写:
那山真好山,细看色班班。
顶上云飘荡,崖前树影寒。
飞禽淅沥,走兽凶顽。
林内松千干,峦头竹几竿。
吼叫是苍狼夺食,咆哮是饿虎争餐。
野猿长啸寻鲜果,麋鹿攀花上翠岚。风洒洒,水潺潺,时闻幽鸟语间关。
几处藤萝牵又扯,满溪瑶草杂香兰。
磷磷怪石,削削峰岩。
狐狢成群走,猴猿作队顽。
行客正愁多险峻,奈何古道又湾还!
“顶上云飘荡,崖前树影寒”是写山高,但没有强调山的高差。视角是从下仰视山体。如果与现代人对山的观望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古诗中,很少突出山给予仰视者的无力靠近、但却穿透咫尺的心理压力。这也说明,中国古诗中的山,就像中国画中的山,多是俯视,不愿意表达山的那种对于观望者的压迫感。中国诗与画中的山,多像盆景,可以把玩,但却在雄浑上差那么一点力道。
第26首:第八十九回,西行队伍来到了黄狮精作怪的豹头山,诗形容如下:
龙脉悠长,地形远大。
尖峰挺挺插天高,陡涧沉沉流水紧。
山前有瑶草铺茵,山后有奇花布锦。
乔松老柏,古树修复,出鸦山鹊乱飞鸣,野鹤野猿皆啸唳。
悬崖下,麋鹿双双;峭壁前,獾狐对对。
一起一伏远来龙,九曲九湾潜地脉。
埂头相接玉华州,万古千秋兴胜处。
“一起一伏远来龙,九曲九湾潜地脉”写出了山的横阔的地貌,而没有着意于描写山的高。
第27首:第九十回,黄狮精的祖翁九头狮子居于竹节山,孙悟空来到此山,诗写道:
峰排突兀,岭峻崎岖。
深涧下潺湲水漱,陡崖前锦锈花香。
回峦重迭,古道湾环。
真是鹤来松有伴,果然云去石无依。
玄猿觅果向晴晖,麋鹿寻花欢日暖。
青鸾声淅呖,黄鸟语绵蛮。
春来桃李争妍,夏至柳槐竞茂。
秋到黄花布锦,冬交白雪飞绵。
四时八节好风光,不亚瀛洲仙景象。
从四季的角度来写山,体现出作者的突破时间即时点的全能视角。
第28首:第九十一回,孙悟空一行来到青龙山,这里有三个偷香油的妖:
重重丘壑,曲曲源泉。
藤萝悬削壁,松柏挺虚岩。
鹤鸣晨雾里,雁唳晓云间。
峨峨矗矗峰排戟,突突磷磷石砌磐。
顶巅高万仞,峻岭迭千湾。
野花佳木知春发,杜宇黄莺应景妍。
能巍奕,实巉岩,古怪崎岖险又艰。
停玩多时人不语,只听虎豹有声鼾。
香獐白鹿随来往,玉兔青狼去复还。
深涧水流千万里,回湍激石响潺潺。
综上所述,《西游记》里写“山”的韵文数量非常多,个人感觉,是《西游记》里各种韵文描写中同题材最多的,这主要是西行途中,主要的地貌就是“山”,在描写山的过程中,作者必须用有限的想象,去应对层叠丛出的山峦峻岭,所以不得不用语重复,意象因循,构思雷同。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考验作者想象力与知识库的契机,我们可以在作者花团锦簇的描写中,看到作者的绞尽脑汁的才思枯竭的窘迫之处,因而能够触摸到作者在写诗过程中更多的本质性的技巧展现,如同水干了才能看到谁裸泳一样,从中也能多少领悟到一点作者画影图形“山”时的泼墨技法,令我们有所收益。
个人觉得,读通《西游记》,真正把《西游记》读出价值,从诗词这类韵文入手,是一个能够把书越读越薄、越读越透的较好的切入点与窗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