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文物曾经历战火,转移时,因为太不好搬动,工人们就将装着它的箱子,翻着跟头往前滚。几年后的1958年,当毛主席参观时,不禁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
被赞叹的这件文物就是鼎鼎有名的:铸客大鼎。
0
1
铸客大鼎,也被称为楚大鼎,它的体型仅次于后母戊鼎,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因为体量巨大,让它在上世纪初的文物贩卖浪潮中幸免于难。
铸客大鼎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鼎口平沿处刻铭文12字“铸客为集……侣……”。
这个鼎铸造于楚国晚期,当时,楚国迎来了一次对秦国作战的胜利,为了铭记功勋,特铸造了这个鼎。
何为“铸客”?“铸客”二字,在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身份比较自由;二是管理工匠的低级官吏,以铸造技艺服务于各个诸侯国之间,故称“铸客”。
其实,楚国本来的铸造技术是很发达的,而需要请他国的工匠为王室铸造器物,说明当时,丝织、刺绣等工匠流失,导致工艺水平急剧下降,所以在晚期的楚墓里,很难找到像样的丝织品、刺绣品和漆器了。
0
2
铸客大鼎
铸客大鼎所在的墓葬是被老百姓盗挖时发现的,起先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等重视起来的时候,很多文物已经流失到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后来经过清查收缴,包括铸客大鼎在内的一批文物暂存于寿县县政府。1937年,为了不让文物在战火中受损,包括铸客大鼎在内的这批文物通过水路被运往蜀地。
谁知,在运到江西和安徽交界处时,被这里设置的封锁线挡住去路。没办法只能把文物转移下船进行转运,因为人手不够,又赶时间,工人们将不好搬动的这些箱子,翻着跟头往前滚。
粗暴的举动让多少文物学家心疼啊,这样的举动让很多文物严重受损,其中就包括铸客大鼎。经过万千艰辛,这批文物辗转抵达四川乐山县安谷乡。
铸客大鼎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安徽筹建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李责刚亲自沟通,这批属于安徽的文物才得以回到故土。
只是,经过二十多年的颠沛流离,它们早已经伤痕累累。博物馆方面又请了文物专家对大鼎进行修复,这之后人们才能领略铸客大鼎的风采。
1958年,毛主席在参观这座鼎时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
铸客大鼎铸造于楚国中期,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代表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以“铸客”命名并与其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铸客升鼎”“铸客簠”“铸客炭箕”等。
有意思的是,铸客大鼎是体量仅次于后母戊鼎的鼎,被称为“楚大鼎”,但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淮南武王墩墓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提取出青铜器150多件,其中武王墩墓大鼎口径初步测量为88.2厘米至88.8厘米,从口径来说,超过了铸客大鼎的87厘米,成为迄今所见最大的楚国大鼎,因此很多网友笑称“楚大鼎”以后可以改名“楚二鼎”了!
0
3
铸客大鼎上的铭文“安邦”
虽然不再是“老大”,但铸客大鼎还有一处别的文物无可比拟——它的前足根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
对于文物来说,有字和无字差别极大。有一个字,身价倍增。如果没字,文物背景只能靠猜测、推断,有了文字传达信息,就有了“铁证”。
而有什么字也很重要,比如,何尊上有一段铭文,上边有特别重要的六个字:“余其宅兹中国”。最重要的是最后两个字:“中国”!在器物上出现“中国”两字的,这是第一件,是“中国”两个字的最早出处,专家这个发现,使何尊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
再如,尼雅遗址精绝国王和王后随葬品中一块护胳膊,它的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直接让锦护膊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还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何尊内有铭文“宅兹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铸客大鼎腹部和足部都刻有“安邦”二字,体现了它作为安邦定国的重器地位,寄予了国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有网友说:每次参观安博,看到楚大鼎的实物都是相当震撼的,铭文中的“安邦”二字不仅代表着楚晚期时楚人的美好愿望,也是出土之后那段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历史的见证。楚大鼎,安邦国!
铸客大鼎目前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2014年12月13日,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这个鼎就是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的。
“安邦”二字
铸客大鼎能够作为原型,有很多原因,首先,因为它的外形大气恢宏;其次,它发掘于安徽省,是江淮文化的代表;再次,它曾在战火中经历颠沛流离,是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岁月的见证;最后,“安邦”二字寄托了国人对于世界和平、国家富强的深切美好的愿望!
如果你去安徽博物馆,一定要去看看这铸客大鼎,看看这无与伦比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