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眼睛骗你

讯二点文化 2024-03-17 06:49:54

人大都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自己亲眼看见的就是真事,就可以相信无疑。实际上,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南北时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 . 规箴第十》中,讲了一个眼睛误人的故事:

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去世后,其子时代名流陈元方哭得死去活来,竟因哀伤过度,身体骨瘦如柴。他的母亲心疼他,在他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用条锦缎被子给他盖上。

恰在这时,时代评论家、大贤士郭林宗前去吊丧,看到陈元方盖着锦缎被子睡觉,就对他说:“你是国内的杰出人物,各地的人都学习你,怎么能在服丧期间盖锦缎被子?孔子说:‘穿着那花缎子衣服,吃着上好的米饭,你心里踏实吗?’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一通批评说完,便拂袖而去。自此以后,竟有百来天宾客都不上门拜访。

孝子陈元方,因为老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他盖了件锦缎被,被传为“大不孝”,导致了“自后宾客绝百所日”。可见,事态之严重。

然而,发现者郭林宗所看到的陈元方盖锦缎被子,虽然是个事实,但却是一个误会——没有看到“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的前提。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太习惯于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了,总以为自己“亲眼所见”就是事实。于是,郭林宗看得“真真的”,便成了铁证,陈元方一时也无言以对。

其实,人最容易欺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眼睛。古往今来,上到圣人君王,下到市井小民,被自己眼睛所蒙骗的人和事可谓车载斗量。《吕氏春秋》中记有一个圣人误解爱徒颜回的故事,也是起因于亲眼所见。

那是发生在孔子带弟子游说列国的路上。因为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都喝不上,圣人七天没吃一粒米,饿得大白天躺着睡觉。

他最钟爱的弟子颜回去乞讨,得到一点米便烧火煮了起来。当饭快熟的时候,孔子远远看见颜回伸手到锅里抓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用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那一幕,起身对颜回说:“刚才我梦见已故的父亲了,我想祭祀一下,只有食物洁净才能用来祭祀。”

颜回听了,急急回答说:“这饭不可用来祭祀。刚才有烟尘落到了锅里,我想丢掉弄脏了的饭,觉得不好,就一把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不禁为之脸红。因为,他误解了颜回。

后来,孔子在给弟子们授课时,专门讲了这个故事,深有感触地说:“我原来还以为可以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原以为可以依靠的是自己的心,但自己的心也不可能依靠。弟子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饥肠辘辘的颜回从锅里抓饭吃,乃孔子亲眼所见。作为老师,发现自己最信得过的学生居然干出这等事情来,倘若换一个人,或者会大为震惊失望,把“小人”的结论闷在心中,给颜回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永久性印象;或者会疾言厉色,立马斥责,即使颜回说出情由,也半信半疑,以为对方在曲意为自己辩护。圣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明智之处在于,他“望见”之后,却“佯为不见之”,而进一步婉辞以求。更昭如日月的是,在得知了事情真相后,马上公开承认了自己过去思维的错误,并以此现身说法,提醒弟子们也记住这个教训。

相比之下,贤士郭林宗看到陈纪身上盖着锦缎被子,在没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便武断怀疑人家的孝心有问题,并以讹传讹,造成了“自后宾客绝百所日”的负面影响。这种仅凭“亲眼所见”就自以为是的识人评人,与圣人“目犹不可信”、“心犹不足恃”的境界,显然相差了不止十八条胡同,以致最终误读了著名道德家陈元方。

观察一下现代社会,只信一己之见、只恃一己之心,以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为主观感觉所左右的“瓜”,同样不胜枚举,网络时代,随便刷刷就是一大把,这里不再累述。

按照一般规律,自己获得的感性材料是可以相信的。但凡事不应绝对,任何事物都有个特殊性,这就需要把感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本事,以获取事物真相。

尽管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要弄清真相而不误读颜回和陈纪们,尤其不贻误工作和事业,却又是必须的

0 阅读:0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