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行,原本就是古人说的科研活动。
对道学本质不很清晰的人,一听“阴阳双修”就习惯性理解成:通过“男欢女爱”,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经常性把修行解读成“提高身体机能”。
然而,当我们明白:
1)道学,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科研活动中的“身”,特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说“肉体”。
所谓的“增强身体素质”,古文指: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相关“身”的解读,请查阅《道德经》第七章中:“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的解读。
特指:圣人遇到问题不急于表态,而是深思熟虑后才发表意见,看起来比别人靠后,但认知却超前。他们站在局外客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建议经得住时间考验。
由此,身=科研活动的分析研究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科研活动,需要对事物起因动果的分析研究。
而,古文中表达事物起因动果的文字:
①“无、阴”=事物起因,问题原因,科学原理;
②“有、阳”=事物动果,问题结果,科学技术。
即,阴=事物起因、问题原因、科学原理;阳=事物动果、问题结果、科学技术。
4)所谓“阴阳双修”,特指:一个科研工作者,既要对事物起因进行分析研究,又要对事物动果的运用思考;既要思考科学原理的探究,又要琢磨科学技术的运用。
正如《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翻译过来:
反向思维的理论科学家,是推动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者;反向思维弱一些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实践者。
显然,这是两类科研人员的“单修”!
但,如果一个人既对科学原理分析研究,又对科学技术运用实践,那么这样的科学家,就是一个“阴阳双修”的人。
用白话说:他既是一个理论科学家,又是一个实践主义者。
由于古文中“身”,根本与身体无关,再看到那些关于锻炼身体的道学解读你可以呵呵了。
无求夂
洪观和微观能量控制和转换[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