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鲁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呢?其实是有的。为啥我这么说?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在东周初年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的时候势力有多么的弱小而在所谓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时期,秦国可以说是被晋国完全压制,哪怕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对其他诸侯国的征服行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青铜器。
所以说,春秋时期只要不是太小的国家,比如腾国和薛国,很多在当时只是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在之后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而秦国为什么最终能一统天下呢?除了一些刚刚接手册封的时候就自带的优势条件,比如地理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变法之后能够更有效率地让秦国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秦国的扩张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铲除或者打压国内拥有土地的旧贵族势力,也就涉及到了从前我们说的春秋和战国之间的一场大变局:字面意义上的封建国家逐渐向君主专制大一统国家转变,秦国、赵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在国内完成变法,实现了诸侯国内的小一统,然后再由秦国完成大一统。
青铜器。
那鲁国能不能走这条路呢?正如上文所说任何国家都有这个机会,但鲁国这个由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后裔建立的诸侯国最终失去了这一机会。
青铜兵器。
那鲁国是怎么失去这个机会的呢?先看一位鲁国国君的悲惨遭遇,这位鲁国国君就是鲁哀公。我们从史记中可以得知这位鲁国国君共计在位二十七年,鲁哀公七年,吴国攻打鲁国;鲁哀公八年,鲁国先遭到吴国攻打,又遭到齐国攻打;鲁哀公十四年,齐国执政者田常弑杀齐简公,孔子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齐国,鲁哀公拒绝孔子的请求;第二年鲁国派遣使者到齐国,齐国退还了之前侵占的鲁国城池,是因为当时齐国的实际执政者田氏家族希望给众诸侯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形象。
青铜器。
到鲁哀公二十七年,也就是鲁哀公统治鲁国的最后一年,鲁国爆发了一场内乱“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坂,遇孟武伯于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大致意思就是鲁国国内的“三桓”成为了鲁国国君的心腹大患,鲁哀公希望借越国的军队彻底铲除三桓,但是当他到达陉氏的时候突然遭到三桓军队的袭击,鲁哀公被迫逃出鲁国,先逃到卫国,又逃到邹国,最后又逃到越国,不久之后,鲁国国都内的贵族将其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回国之后不久就死了,其子姬宁继位,这就是鲁悼公。
青铜兵器。
青铜兵器。
鲁国内所谓的三桓是鲁庄公的三个弟弟的后裔形成的贵族势力,鲁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其中的庆父在鲁庄公死后和鲁庄公的正妻哀姜一起掀起了一场“庆父之乱”还留下了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当然最后二人一个被杀,一个自杀。庆父死后,其后代并未被波及,而是成为了三桓之一的孟孙氏,鲁僖公(鲁厘公)以成邑作为孟孙氏的封地;叔牙早在鲁庄公死之前就因为勾结庆父和哀姜被季友逼迫饮下鸩酒而死,其子孙后代为叔孙氏被封在郈邑;季友是鲁庄公一派的人,并未参与庆父之乱,在乱事爆发时逃往陈国,庆父之乱平息之后返回鲁国成为鲁厘公的相,鲁厘公把汶阳和鄪邑封给季友,所以季氏也是后来三桓贵族之中最强大的一个。
青铜兵器。
青铜器。
按照史记鲁周公本纪的记载,鲁厘公的继承者鲁文公在位十八年之后去世“文公有二妃:长妃齐女为哀姜,生子恶及视;次妃敬嬴,嬖爱,生子俀。俀私事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请齐惠公,惠公新立,欲亲鲁,许之。冬十月,襄仲杀子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哀姜归齐,哭而过市,曰:“天乎!襄仲为不道,杀嫡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鲁国内的掌权宗室贵族襄仲杀死庄公夫人哀姜所生的两位公子,强行拥戴公子俀,这就是鲁宣公,然后司马迁写了一句话“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
青铜器。
这里似乎可以以为庆父之乱结束70年之后,三桓贵族的实力开始超过鲁国公室。从此之后三桓问题就越来越大了,在鲁哀公之前,因为三桓问题而被迫逃亡的鲁国国君还有鲁昭公。
青铜兵器。
青铜兵器。
鲁昭公二十五年,季氏与郈氏因为斗鸡发生矛盾,随后冲突愈演愈烈,当年九月鲁昭公带领郈氏一起讨伐季氏,季氏谋求国君赦免,鲁昭公不从,子家驹劝说鲁昭公赦免季氏罢兵休战“君其许之,政自季氏久矣,为徒者众,众将合谋”鲁昭公依旧不听,最后事态的发展果真如此子家驹所说“叔孙氏之臣戾谓其众曰:无季氏与有,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戾曰:然,救季氏!遂败公师”孟孙氏的孟懿子得知鲁昭公的军队被击败后先擒拿了郈昭伯,郈昭伯被迫和叔孙氏和孟孙氏一起反叛鲁昭公,鲁昭公先逃往齐国后逃往晋国,在被迎回鲁国国内之后很快就去世了。
青铜器。
制作青铜器所用的陶范。
而到鲁定公时期,鲁国国君几乎已经彻底失去了对于三桓的控制,正如赵简子之臣史墨所说“友有大功于鲁,受鄪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鲁文公卒,东门(指襄仲)遂杀嫡立庶,鲁君于是失国政。政在季氏,于今四君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鲁国公室为抑制三桓所做的最后努力估计就是支持以孔子及其弟子主导的隳三都改革。左传记载“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
青铜器。
青铜器。
史记鲁周公本纪记载“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青铜器。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条信息:第一,三桓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孟孙氏可以抵抗来自曲阜的武力打击,并且迫使国君和孔子放弃摧毁其封地城池的城墙;第二,三桓和鲁国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将三桓封地城墙全部摧毁,那曲阜就暴露在齐军的武力威胁之下;第三,三桓的家臣也在成为新的封建割据势力,这些新的封建主也试图用武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费邑公山不狃的叛乱。
青铜器。
青铜兵器。
所以到这已经不用说下去了,鲁国的形势已经烂完了,截至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这个由周王室成员建立的诸侯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封建国家”就如同西欧中世纪国家国王和封建主的关系一样“我的附庸的附庸并不是我的附庸”甚至还要更糟。所以到这个地步,鲁国已经不可能再走其他战国诸侯国的路线,从封建诸侯国转型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诸侯国。到鲁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冢”这样的诸侯国不要说参加逐鹿中原,就是保住祖宗的基业那也是相当难的,直至公元前255年,鲁国被楚国灭掉。
何以笙
鲁国一开始就没有机会。太公至齐,五月而报政周公;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太公因其俗,简其礼,故速也;伯禽更其俗,变其礼,故迟也。周公乃知鲁将不如齐也。
老宋聊轻改
纯粹是放屁,三桓后来彻底分崩离析,可是鲁国也一分为三,从此彻底凉凉[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