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去北京的时候在国家博物馆拍了有关杨家湾西汉兵马俑的照片,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都已经展示过不少了。这批西汉兵马俑在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为西汉前期的作品,所谓西汉前期就是汉高祖刘邦直至汉景帝刘启统治的时期。所以说这批兵俑就是以这一时期的西汉军队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杨家湾西汉兵马俑。
根据这批兵俑可知,此时的西汉步兵身穿的铠甲形制和以秦兵马俑为代表的战国皮铁札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汉军中身着铁甲的士卒人数越来越多,同时其中还出现了一种防护面积类似后来魏晋南北朝两裆铠的护甲,其只能防护士兵的前后胸,为2~3排很长的甲片札成,其材质应该也是铁甲,其所持盾的形制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秦盾和战国漆盾的形制相差无几。
漆盾。
所以西汉时期的武备和春秋战国时代的武备确实有传承关系,因此也可以大胆猜测,六国军队普通步兵的形象应该和西汉早期的步兵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当然了,西汉的兵马俑不止杨家湾一处,汉高祖长陵的陪葬坑也出土过彩绘步兵俑,基本上和杨家湾的步兵俑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在今年的4月份左右我去了山东济南,在山东省博物馆又拍摄了一些西汉兵马俑,这是西汉早期诸侯国的军队。
几年前在天津博物馆拍摄的燕国铁盔甲片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西汉甲士俑。
似乎有人认为这个步兵俑头部是用布裹起来的,就好像是今天我们冬天御寒的羽绒服或者坎肩背后的帽子,但事实上这个东西是头盔。因为年代久远导致上面盔甲的纹饰早就无法辨认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没画)但无论如何这个陶俑所代表的就是汉军的重甲士卒。秦始皇陵兵马俑曾经出土过石胄,汉代诸侯王陵墓中也出土过类似形制的铁盔,燕下都遗址中也出土同样形制的铁盔:用大而宽的,近似于正方形的铁甲片札成的铁盔,保护士兵的头部和颈部,但没有保护脸部的构件。这大概就是西汉精锐士卒的装束。
东汉画像石。
那东汉的士兵是否和西汉士兵穿着一样的盔甲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从这块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的胡汉交战图可知东汉士兵可能仍然戴着类似于西汉早期军队的那种皮弁。
杨家湾西汉兵马俑皮弁细节。
胡汉交战图中的东汉士卒(最左一人)
当然这种皮弁到东汉有些细节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咱们接着看画像石,有些东汉画像石上的东汉骑兵应该是穿甲戴盔的,就比如这张骑兵交锋,带尖帽的应该是匈奴骑兵,后面追击的是东汉骑兵,一人手持类似于长戟之类的长兵器,一人则手持弓箭射杀敌人。
这是骑兵交锋。
在这里创作者似乎想表现出东汉骑兵身穿的铁甲,但可能因为石头的质地问题,导致对铁甲的刻画只是在人物上刻了几刀,同时这里的骑兵可能还戴着一种较为轻便的头盔,不是战国秦朝以及西汉早期的那种全包式的头盔。当然还有一些图,也只能看出上面的人物是穿了甲的,就比如这张,可能是想表现筒袖铠之类的铁甲,而洛阳博物馆中的一尊比较抽象的西晋武士俑倒是可以看出筒袖铠的一些细节。
汉画像石。
洛阳博物馆收藏的西晋筒袖铠武士俑。
那东汉军队的头盔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其实网上还真有图片。但是在我的博物馆之旅中并没有拍到,所以咱们放一些南北朝武士俑的图片。
北魏骑兵俑。
北魏骑兵俑。
北魏建立时距离东汉灭亡也就一个多世纪,所以说其武备肯定会带有一些东汉时代的特征。咱们观察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俑的头盔,虽然说头盔上的一些可能必须要用笔才能勾勒出来的细节因为年代久远早就看不出来了。但咱们还是能够分析出这两顶头盔的具体结构首先整个盔体是用有弧度的长铁甲片扎起来的,然后再加上一些金属构件,比如保护耳朵的甲片。而东汉头盔跟这个应该是差不多的,其结构可能会更原始一些,但是其盔的主体部分全部用长铁甲片扎成,这个应该是没错的。
国家博物馆馆藏东汉部曲俑。
东汉以及后来的三国魏晋时期还经常制作一种俑,也就是东汉的部曲俑。所谓部曲就是东汉后期一些武将和地方的大庄园主的私人武装。这尊部曲俑收藏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面带微笑,身穿布衣,头戴东汉特有的头巾:帻。在其腰部网上还可以看到类似环首刀刀柄的结构。至于这种所谓部曲,仅根据陶俑的话很难确定其在战场上是无甲还是着甲。我在2019年在洛阳旅游的时候在洛阳博物馆中还看到了一些北魏时期的武士俑,这张照片中有三尊武士俑,其中一尊完全无甲,另外两尊:一人头戴一体式头盔,着两裆铠;另外一人头戴铁札盔,亦着两裆铠,此二着甲者都没有穿戴甲裙和披膊。
所以由此可见,此类步兵即使不至于完全无甲,在战场上也不会穿着什么太好的护具。
洛阳博物馆收藏的北魏武士俑。
当然东汉时代盔甲发展最大的进步就是出现了骑兵专用的马铠,依旧是在山东博物馆拍摄的东汉胡汉交战主题的画像石。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东汉胡汉交战画像石。
咱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汉军骑兵,骑兵的人是穿甲的,而战马的脖子上也描绘有鱼鳞一样的纹饰,这就是东汉骑兵的马甲,不过很明显此时的骑兵战马盔甲仅保护战马的脖子和胸部,比较全的战马盔甲估计要到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