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万应届毕业生,17.1%失业率,放宽不如取消,砸烂应届枷锁

江海燕子课程 2024-08-17 22:28:32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2023年6月,包括在校生的16-24岁失业率为21.3%,这一数据是近十年最高值;

随后,国家统计局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优化调整,发布“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25-29、30-59三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失业率;

2023年12月,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4.9%;

2024年1月,同年龄段劳动力失业率为14.6%;

2024年2月,同年龄段劳动力失业率为15.3%;

2024年3月,与2月持平,还是15.3%;

2024年4月为14.7%;5月为14.2%;6月为13.2%。至此,16-24岁的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下降,就业市场呈现积极态势;

但,7月,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却猛升至17.1%,为失业率统计调整后,这个年龄段的新高。

16-24岁涵盖所有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应届毕业生。虽然,7月17.1%的失业率数据,有假期性、市场性等多重原因叠加,但,不可否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有很多困难,亟待解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至2005年扩招人数首次超过500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到797.2万人,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达到72.9万人;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826.5万人,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为77.3万人;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967.3万人,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为86.2万人;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047.0万人,首破千万,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为101.5万人,首破百万;

2020年至2022年,大疫三年,劳动力供需市场严重失衡,这几年毕业的学生,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179万人。

一边是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一边是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

不大胆改变,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是劳动力的巨大浪费,也会严重破坏社会安定。

解决失业率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发展经济。

据测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00万人就业。”

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治根治本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就业增长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

一方面逐步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培养更多适合的劳动力人才。

这是目前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针。

另外,还有两点,也至关重要——

善待民企。

数据显示——

我国境内外上市的民企超过4500家,占全部上市的中国公司70%强;我国制造业500强,民企占72.4%;我国新经济500强,民企占84.4%;我国城镇劳动力就业人口的80%,是民企解决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90%是民企提供的。

鼓励创业。

智联招聘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

应届生选择将来单位就业的比重最高,为55.5%;

选择“慢就业”、“延迟毕业”的比重排在第二位,为19.1%;

而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只有0.9%。

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时代,已不复存在。问题是,考公考编,又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呢?

善待民企和鼓励创业,两者相辅相成,这涉及的就是良好的、健康的、公平的市场环境。

其实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难点,便是“应届”二字。这就如孙猴子头上戴的“紧箍”一般,让人不得自由。

所谓“应届生”包括两种——

一种是“当年应届生”,即当年毕业的学生;一种是“择业应届生”,即近两年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哪一种“应届生”,都必须“未参加工作,未缴纳过社保”。

“应届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在应聘求职中,处于弱势竞争地位;二是正因为其才踏入社会,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且针对性培养效果明显。

高校扩招后,“应届生”逐年递增,保障就业,就成为重中之重。于是,“应届毕业生就业优待机制”随之建立。

“应届生”在就业市场被赋予了特殊身份,无论是在落户(例如:部分地区对应届生可以通过学校推荐或工作单位直接落户),还是在应聘(例如: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其中2.6万个名额就是只招“应届生”,占总招录人数的65%)上,“应届生”都有明显优势。

“应届毕业生就业优待机制”本是对“应届生”就业最大的保障,但时至今日,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负效果。

前文提过,智联招聘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

应届生选择“慢就业”、“延迟毕业”的比重高达19.1%,仅次于选择“单位就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

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迟毕业”的同学。

为什么,如此多的应届毕业生要选择“慢就业”、“延迟毕业”呢?原因很简单——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

数据显示——83%的应届毕业生希望选择理想的职业、心仪的工作。这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这样的求职态度,也是能保证就业长久的关键。

但,疫情三年,叠加经济大环境,工作机会减少,符合自我预期的工作岗位,就更加稀缺了。

一方面,不愿意“委屈求全”,一方面,又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于是,很多应届毕业生会有两种选择——

“延迟毕业”,即通过考研、再深造,推迟自己踏入社会的时间,但,这是饮鸩止渴,更容易出现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扎堆毕业,同时进入就业大市场的情况,加剧“应届生”就业难的困境。

“慢就业”,即毕业后,以游学、考公考编、陪伴家人、全职儿女等形式,延迟就业,保留“应届生”身份,等待机会。这种方式,加重家庭负担,提高失业率、蹉跎自己的锐气、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是多输局面。

在经济不景气、就业环境低迷的当下,“应届生”的身份却成为年轻人求职道路上的一把枷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

问题出现,就要正视。

2023年7月,福建省人社厅发布通知——

“报考福建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央企在闽机构,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也可报考应届生岗位。”

2024年7月,贵州省发文——

“报考贵州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

山东省同月发文——

“各类事业单位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湖南省发文——

“放宽应届毕业生年限,将应届生认定时间从两年内毕业延长至三年内。”

腾讯2025届校园招聘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到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之间;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团2025届校招对象放宽到2023年11月至2025年10月之间。

......

一方面,让高校毕业生放下包袱,积极就业;另一方面,也为疫情期间毕业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取消应届毕业生”一时间,成为热搜话题。

究其内里,其实,不能说是“取消”,只能说是“放宽”。

就如同,孙猴子头上的“紧箍”,还在,只是“紧箍咒”念得少了。

既然要淡化应届生身份,与其“放宽”,不如“取消”。“取消”的意义在于——

调整“应届生”就业心态,缓解就业焦虑,从容选择,及时就业,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

给更多的群体,特别是20-24岁的历届毕业生以公平就业的竞争机会;

辅助解决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

改变和解决问题,是需要勇气的,需要“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取消“应届毕业生就业优待机制”,砸烂枷锁,取下“紧箍”,给待业者以喘息的机会。

0 阅读:0
江海燕子课程

江海燕子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