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之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虽然这个理论也是针对当时人们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弊病,不过,在王阳明的解释下,知行合一有着更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又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还是回到孟子,王阳明认为,见父时的孝、见兄时的悌、见孺子入井时的恻隐,都是良知的主意。良知的主意,是人类天性赋予的,我们当遵照良知的命令行事。这让人想起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论,这个“命令”是普遍道德规律和最高行为原则。康德说:“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良知有主宰义和觉知义。我们遵照良知的命令去行事,良知的主宰地位就得到增强,良知的灵明觉知也会更加精明,所以说“行是知的功夫”。如果不按照良知的命令行事,良知的主宰地位就会削弱,从而私欲横行,良知的觉知也就会昏迷。打一个比喻,在一个组织里,有少数人不听领导指令,领导的权威相应减弱,还会造成更多的人不听指令,继而领导不愿意管事,导致组织处于混乱状态。遵照良知的命令行事,一是能保证行为的绝对正确(良知即天理);一是能涵养良知,使良知的主宰地位和觉知能力得到增强。良知恒照,因为每个当下都能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做的,只是不让私欲蒙蔽良知。
王阳明像。
唐君毅,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中,希望建立一道德理想主义的人文世界。在钻研康德哲学之后,他又在宋明理学中有所发现。唐君毅在《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中说:“人生之目的,唯在做你所认为该做者,这是指导你生活之最高原理……做你所该做者,是最古老的成语。”
又说:“你不能问我什么是你该做的,因为你该做的,你自己是知道的。只要你反省,你有许多认为该做而未做的,呈现于你自己之前。问题只在你去做,你不须再问什么是你该做的。”良知的命令,就是我们该做的。所以我们该做什么,我们的良知是自知的,关键在于我们一身要听从命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