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到民国,书法家没有职业和非职业之分,书法是文人的一种雅趣。历史上留下来的碑帖千万,书法上有碑帖之分,有审美欣赏角度之别,古往今来,没有把职业书法家和非职业书法家进行分类,哪些作品是职业书法家所书,哪些作品是非职业书法家所书。
书史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最受欢迎的钟张二王、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这些书法大家没有一位是以书法为职业的,但他们所留下来的笔墨,得到了艺术界的公认,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书法展赛发展30余年,逐渐演变成“职业队”和“非职业队”两大阵营。目前140多所书法专业院校,培养了众多以书法为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国展投稿的主力军。从近十年的国展入选名额来看,专业队分得了60%以上的名额,这是不争的事实。
把书法作为职业开创了历史的先河,现今书法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如今这般火热的书法赛事,十三届太原行草展厅,开幕式的一个星期,每天两万人观展,十日以后,每天依然有六千至八千人观展;郑州交通发达,展厅观展人众多,一楼石阙造像拍照,出现了排队的现象,故推迟一个月闭展。
如此活跃的书坛,一批又一批子女被送入专业院校学习书法这门艺术。从这个时代始,便有了职业书家,由于输入人才和输出人才的分布,书法人才遍布全国,使整个书坛书写技法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那问题又来了,书坛出现了“职业选手”和“非职业选手”两个阵营。请问:“职业等不等于专业?”,非职业选手,能不能写出专业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以做一个学术问题来探讨。
书法艺术无论怎样发展,爱好者群体始终要大于职业群体,很多书友把书法作为一个爱好,不带功利心的去学习,在众多书体门类中主修一种书体,长时间的耕耘, 临池不辍,将重心放在一处,百样通不如一精。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意思是集中精力,反复的打磨修炼,终能精益求精。对于业余书法爱好者而言,书法训练上所投入精力是有限的,主修一体再触类旁通,像古人一样把书法作为雅趣,工作和爱好两不误。
来自上海的女检官(国家四级高级检察官)————程贺哓老师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因工作的特殊性质,责任重且事物繁杂,把书法作为调节工作压力的一种工具,在古帖墨香中寻找到那份宁静,五体之中,以小楷为主修方向,小楷的“摊档”比较小,更贴近旧式文人的生活,一锭墨条,二滴清水,三寸石砚,健毫青管,魏晋法帖,几页古笺,便能临创。
这种没有功利心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程老师便形成一种不急不躁的书写习惯。已逝名家田蕴章老师说得很经典:“日写一万个不同的字,还不如把一个字写一百遍,能把一个字静心写100遍的人,大都是狠角色!”
笔者认为,能把单字写100遍并不难,难就难在长久的坚持,能做到的人只有两种:一种纯把写字当的乐趣;二是没有功利心的修炼,只求精益求精。显然程贺晓老师就是后者。
程老师确定了以小楷为主修方向,多年的临池,从钟繇到二王,从智永到大欧小欧,褚遂良及唐人写经,下探王宠文征明………十年磨一剑,终练就了细致的笔墨功夫,临古帖可以达到神似,下面这件《千字文》,足可以显示出程老师的临摹功夫。
十三届国展入选作品
十三届国展,程老师创作的那件作品更是让人称绝,正常情况下硬笔书写的字径通常在一公分左右,这件作品单字在0.6公分左右,比普通的硬笔字还要小很多,古人所讲的蝇头小楷,通常指小手指指甲盖大小,程老师所书写的单字更小。写这类的小字,必须要突破两种极限,一是自身的良好的视力,二是小笔画的起承转合,笔墨行驶的轨迹,交代得清楚干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字以典雅、散淡为美,做到古雅首先取法要纯正,没有燥气,笔画干净才是雅致的基础;笔画的堆积,形成的黑块这是写小楷的大忌。小楷的散淡,对点画有精细要求,结字搭笔也极高的标准,点画在触纸一瞬完成,全靠笔毫微秒的变化,手指上细微的动作。也须好笔、好墨、好技巧三重的配合。
如今国展小楷作品,要有一定的“量”来体现,表现的越多,需要的技巧也越复杂。最难处理的就是空间,程老师利用自己书写的节奏,虽是直下书写,但依然可以看出左右的曲线摆动,书风以“小欧”来呈现,减少了“小欧”的夸张和波折,用二王和明清的笔意进行调节,少一些调皮多了一些圆融,更贴近古风。另题签部分也符合当下的展赛之风。
程老师作为一名非职业选手,能把书法写到如此的高度,是我们业余爱好者的学习榜样,为她点赞!
程贺晓老师介绍
程贺晓,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虹口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获奖入展:
2024、十三届国展楷书入选
2019“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入展;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入展;………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