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中,陈赓与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陈赓与粟裕都是湖南人,粟比陈大4岁,两人相识较晚,首次见面还是在1947年的年底。这时的粟裕,是负责战役指挥的华野副司令,陈赓是中野的4纵司令。
其实早在1933年5月,粟裕与陈赓就互相闻名。1947年下半年,粟裕指挥的华野主力跟陈赓统率的4纵,进行了一次亲密无间的协同作战。在毛主席安排下,陈赓成了粟裕的直接下属。
粟裕指挥两路大军,连战连胜,先后打掉4.5万敌军,攻克包许昌在内的50余座重镇。粟、陈两人一见如故,相当投缘,陈赓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以前光听说粟裕如何厉害,今日一见,果然了得。“粟裕很谦虚,直夸陈赓才是真的了不起。
尽管只短短相处了一个月时间不到,两人却在血与火的战役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建国后,粟裕与陈赓在工作上有了更多的交集。
一次,陈赓要求作战部出面,宴请苏联的专家、顾问去全聚德吃饭。吃饭的时候,许世友主管的华东军区刚好要给下面的一个师嘉奖,报社准备发表这条消息。
为了保证真实性和符合规定,报社把电话打到作战部,要求审查这篇新闻报道。因为作战部的众人都在外面吃饭,不便处理这些公务,他们就转告报社,可将新闻稿送交副总长陈赓审阅。
新闻稿送来时,身体有病的陈赓已躺下休息。稿件送来,陈赓被叫醒。他从送稿者口中得知,这新闻稿是经作战部同意送来的。陈赓误以为这是作战部看过、同意的意思,便说:“既然作战部看了,就可以了。”
于是,这份新闻稿次日就上报了。当时有高层看到这则新闻,立即给总长粟裕打去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前面组织早有规定,对师级(含)以上单位的表扬,需要最上面才能发出,军区无权批准。
粟裕立即进行调查,获悉了此事的原委;作战部和陈赓都在争着承担责任。粟裕笑着说,要承担也是我来承担。那位高层得知此事的原委和后续,对粟裕指示道:“你们这种精神很好,今后注意就行了。”这事可大可小,最后就这样轻轻揭过。
陈赓担任军校校长、到总参任职,都有粟裕的举荐因素在其中。他们互相敬重、知根知底,后来在1958年的一场重要会议上,粟裕突遭横祸,被错误批判。一时间,风雨欲来,谁都不敢触这个霉头,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陈赓,身体本就不好的他,顶着铺天盖地的压力,为粟裕仗义执言。他看到一份用心险恶的材料,指责粟裕“根本不会打仗”。陈赓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反驳道:“粟裕根本不会打仗,那么,在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他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这是粟裕遭遇危机时,为数不多的公道话。1961年2月,陈赓与粟裕同在南方疗养,两人常聚在一块说古谈今。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月后陈赓因突发心脏病,直接撒手人寰了。
粟裕听此噩耗,悲痛万分,不顾虚弱的病体,踉踉跄跄地赶去见陈赓最后一面。火化后,粟裕还坚持要去机场送陈赓最后一程。这段君子之交,因各种缘故,知道的人极少。
黄金心态
二个奇才,英雄惜英雄[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83
都是名将,都是值得我们无限敬仰的开国元勋!
用户10xxx00
是陈比粟大4岁
凉白开 回复 12-11 20:34
陈赓是黄埔一期,林彪黄浦四期,林彪粟裕同岁,应该是陈赓大!
久伴我一生
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祈祷][祈祷][祈祷]
三三重叠
英雄惜英雄!二位大将千古!
用户10xxx34
陈赓和粟裕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水平了,这点毋庸置疑。
了嗔
两个好人
一枝独秀
粟裕和陈赓是大将中最会打仗的,可以和林刘彭并驾齐驱![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周遵林
向他们致敬!
用户10xxx42
真正心底里因为能力、人品而互相认可的好友。
流金岁月
惺惺相惜[点赞]
A~pt何春晖
[点赞]
A~pt何春晖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