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怒火冲天,质问两位后来的开国上将: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

今人说古 2023-11-29 23:20:49

1946年底宿北大捷后,我军和敌军就华东的攻防方向,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敌军方面,老蒋和白崇禧对决战重点有着不同的想法。

老蒋把重点放在鲁南,他认为陈老总和粟裕,有到鲁南捞便宜之意,可调两个整编师(相当于两个军)和一个军准备好,等“陈粟大军”一到鲁南,就将其彻底消灭。白崇禧则认为,决战地选在淮海最好。

而我们内部,毛主席与“陈粟”、陈(士榘)唐(亮)的应敌之策,也存在巨大分歧。宿北那边停火的前一天,毛主席就致电陈、粟,提出下一步作战方向:鲁南——“相机收复峄台,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

这也是山野和华野合并前会商过的既定方针。但是在12月19日,陈老总和粟裕得到秘密情报:“敌张灵甫第74师将配合第7军,由涟水向北进攻,限23日攻占沐阳。”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敌人真按这样来,张灵甫的第74师就会陷入“孤军冒进”的险境,我军可以轻松移兵,在运动中将其歼灭。陈、粟决定主力南下求歼敌74师,此方案报到延安,毛主席表示同意。

可是一连等了三天,张灵甫的74师,一动不动,整天忙着整固阵地、构筑工事。陈、粟选择继续等待、继续观察,毕竟这是条大鱼,钓到了就发大财。这时候,山野参谋长陈士榘和山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坐不住了。

他们本就对南下歼灭敌74师有异议,认为这是弄险,敌军稍微一动,我军就将陷入北无退路、南进不行、东有大海、西是运河铁路的被动险境。但因为大军已经南下,敌74师也没过23日攻占沐阳的限令时间,陈、粟一致决定再等一等。

随部队在新安镇以北的陈士榘急坏了,打电话给在南线的陈老总:“陈司令啊,我们要从全局、从大局着眼啊,这步棋走得不好。这不仅有你的责任,我这个参谋长也不好交代啊。”陈老总说了一句:“再看看。”

陈士榘见状,便与唐亮商量,把南下方案的弊端和北上方案,送到延安,让毛主席来裁定。陈士榘、唐亮致电的同时,也将此事报告给了陈老总。陈老总气得不轻,声音都发颤,在电话里大声质问:“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毛主席告我的状!?”

这可是在战争时期,两位下级越过上级,向更高一级提出与上级意见相左的方案,这是非常忌讳的事。越级意味是混乱,意味着质疑,意味着不听指挥;而且当时据密报所说的最后期限还有一天时间,诱歼张灵甫还在观察中,没说不打,也没说非打不可。

陈老总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但陈士榘、唐亮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陈士榘向陈老总解释:“陈司令啊,这不是你我之间的个人问题。你是司令,我是参谋长,我服从你的指挥,我们之间没有个人恩怨,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有不同意见,特别是发现有重大缺陷,不报上去,是对战争的不负责任啊。”

原本这样的紧急军务,毛主席都是即时批示的,最迟也会在第二天回复。可是陈士榘和唐亮发去的电报,竟一连两天没回响。24日中午,见张灵甫部不动,陈、粟也就放弃了,下发进军鲁南的命令。

当天晚上,毛主席那边复电陈士榘和唐亮,同意他们不打张灵甫部、移师北上。毛主席的做法,实在高明,避免了陈、粟和陈、唐出现更大的矛盾冲突,把双方都顾全了。

毛主席清楚,强行干涉,情况只会更糟糕;他相信和尊重陈老总、粟裕的指挥、选择,同时对陈士榘和唐亮也有维护——发来了肯定的表态。在这件事上,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想法,没有私怨和对错,只有公事、坚持和团结,

16 阅读:8253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