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分裂中央,刘伯承欲武力解决,朱德连忙阻拦:干不得干不得

今人说古 2023-11-30 23:49:51

1935年6月,毛主席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的雪山深处成功会师。当时是做好过草地北上的决议。为此,到8月,两个方面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编组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分开准备粮草北上。

朱老总、刘帅等被编入左路军,与张国焘一同指挥左路军的行动。说是一同指挥,实际上张国焘半点权力不肯放,而且在加快脚步排除异己,压制左路军中的原红一方面军指战员。

张国焘不愿北上,并有意诉诸武力,“拉”所有红军南下,毛主席权衡利弊后,选择悄悄北上——不通知原右路军中的红四指战员(他们后来南下跟张国焘会合)。张国焘以此,强加一些罪名到北上的众人头上,公开批判。

朱老总和刘帅等相信毛主席的指战员,面对如此局面,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张国焘将朱老总、刘帅等原红一的电台全部收走,所以朱老总他们也不清楚毛主席等人单独率军北上的真实原因。

张国焘心里有气,全部撒在了左路军中的原红一的指战员身上,动不动把人抓起开会批判,像对待俘虏、叛徒那样。刘帅在这一时期,从原来的总参长变为大学校长。而且他虽然是校长,实权却只有个教员那么大。

失去军权后,刘帅变得郁郁寡欢、愤愤不平。而朱老总那边,也是参与不了大事的决策、看不到重要些的文件。为了不让朱老总闲下来,张国焘成天派人在底下搞事,让老总来处理。朱老总也很生气。

在左路军中,张国焘的“威名”,不只是令小儿止哭,更是能让枪林弹雨闯过来的指战员们脸色惨白、不敢说话。有几个战士因为在行军途中,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到路边买了几个饽,然后被张国焘手下的人,说成是“吃喝委员会”,直接枪毙。

尤其是在1935年冬天,张国焘败在刘帅不看好的百丈关后,张看红一的人更加不顺眼了,有大开杀戒之意。他似乎是将此次战败的责任,归于刘帅、朱老总等人身上。

原红一的将领,经常亲自或派人来向朱老总、刘帅诉苦、交换意见。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毛主席单独率右路军中的一方面军,北上的真实原因,慢慢也被捅了出来:张国焘狼子野心,曾试图通过武力消灭或胁迫,达到南下的目的。

如此种种,原红一的指战员们怨气冲天,从上到下都有“反张”情绪,他们找到刘帅做主,希望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武力解决张国焘,一同北上;或是直接北上。一肚子气的刘帅同意了,并制定好严密的行动方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帅认为此事的成功,还需一个人的挂帅支持,那就是朱老总。朱老总手上虽然没多少实权,但是威望高,张国焘手下的人也不敢轻易反对。

刘帅找到朱老总商量,朱老总被狠狠震惊了:“告诉队伍,万万不能感情行事!”朱老总对比起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兵力、武器、后勤,简直是天差地别,根本不可能打得过。

朱老总说:“红军是一家,你们这样做,对谁都没好处。而且你们走,人家肯定也不会让你走,你一走肯定会出内乱。”朱老师连连摆手,说了两个“干不得”。刘帅的方案是好的,但容易乱起来,让敌人得利。

朱老总知道刘帅等指战员们心里苦,他心里也苦啊。但为了顾全大局,他只能忍下,并再三叮嘱刘帅:“忍得一口气,免得百日忧。等待时机,以图良策。”

等啊等,到了1936年7月,贺老总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与张国焘会合。以贺老总为首的红二将领,同张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两个方面军一起北上,张国焘也跟着走了。

北上途中,张国焘的情绪很不稳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担心他下毒手,朱老总特意将刘帅交给贺老总保护起来。这其中种种,怎一个惊心动魄可以概括。

22 阅读:4320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