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上的十大美男子,有的人您可能没想到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5-02-23 21:05:51

民国历史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乱世,那个时期战乱不断,但是也出现了不少人才,而且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人才。同样的,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美男子,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民国历史上的10位美男子,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周总理

无论是民国十大美男子还是四大美男子,周总理必然在其中。年轻时期的周总理剑眉星目,妥妥的一名美男子。不过美貌也只是周总理的最不值得一提的了,他在外交、情报、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周总理早年投身五四运动,1924年参与创建黄埔军校政治部。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奠定人民军队根基。南昌起义后辗转到上海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聂帅、陈大将都曾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工作。到中央苏区后周总理又与毛主席和朱老总一起指挥红军的作战。

周总理

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南方局书记,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外交工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展现大国风范,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持制定的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对新中国建设影响深远。1976年1月8日总理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十里长街送别,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2、汪精卫

汪精卫早年投身于反清革命,为同盟会骨干成员,1910年因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入狱,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名句,此时的汪精卫怎么看都是一个热血青年。辛亥革命后汪精卫历任国民政府要职。但是在1925年随着孙中山先生的去世,蒋介石的崛起,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也遭到了老蒋的挑战,后来一度败下阵来。

汪精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精卫对抗战形势持有悲观的态度,于1938年出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全面依附日本,沦为汉奸。其政治生涯充满矛盾:早年以革命热血闻名,晚年却因对日妥协遭举国唾弃。1944年病逝于日本名古屋,死后棺椁被国民政府炸毁,遗骸不知所终,历史评价毁誉参半。

3、梅兰芳

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创立梅派艺术体系,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享誉世界,1930年率团赴美演出,获波莫纳学院荣誉博士学位,成为首位向西方系统展示京剧艺术的艺术家。抗战期间,身居上海蓄须明志,拒为日伪政权演出,典当家产维系剧团,彰显民族气节。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返舞台,主演《抗金兵》鼓舞民心。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主持整理传统剧目,培养戏曲人才。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演《穆桂英挂帅》献礼国庆十周年。

梅兰芳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于北京逝世,享年67岁,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墓志铭镌刻“一代宗师,千秋典范”。其艺术成就与爱国精神永载史册,周恩来总理评价:“梅兰芳先生不仅是艺术界的楷模,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张学良

张学良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东北军统帅。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促成国家统一,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改写抗战历史进程。事变后被长期软禁,1946年转移至台湾,1990年恢复自由后移居夏威夷。晚年多次表示“愧对东北父老”,2001年以101岁高龄逝世,临终前仍牵挂两岸统一。其人生集家国大义与个人情债于一身,被誉为“世纪风云人物”。

张学良5、蒋介石

蒋介石能够被称为美男子恐怕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吧。毕竟在众多的影视剧或者是一些资料中他都是一副光头形象,实在是跟美男子不沾边,不过年轻时期的蒋介石的确称得上是一名美男子。

蒋介石

早年的蒋介石混的的确不咋样,黄埔军校成为他的起点,早年追随孙中山参与护法运动,北伐期间确立党内领导地位。抗战时期坚持“持久战”战略,1943年出席开罗会议奠定中国国际地位。1949年退守台湾后实施戒严统治,推动土地改革与经济发展。晚年反思“反攻无望”,1975年4月5日因心脏病猝逝台北士林官邸。在民国历史上他虽然对国家有贡献,但是他造成的负面也是很多的,应该说也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

6、蒋纬国

蒋纬国是蒋介石养子,德国慕尼黑军校毕业,抗战期间任装甲兵参谋长。1949年赴台后历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等职,主导军事教育改革。1986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93年退役后任"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晚年撰写《历史见证人》回忆录,披露诸多民国秘辛。1997年9月22日病逝台北,追赠陆军一级上将,葬于五指山国军公墓。

蒋纬国7、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是一位抗日名将,其人身高八尺,方脸阔额,浓眉如剑,目光坚毅凛然,身形魁伟挺拔,素有“儒将风骨,虎贲之姿”的美誉。

早年投身冯玉祥西北军,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第59军军长,临沂战役中与庞炳勋部合力阻击板垣师团,为台儿庄大捷奠定基础。1939年随枣会战中,亲率骑兵突袭日军指挥部,获“活关公”之称。1940年枣宜会战,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渡襄河截击日军,于湖北南瓜店遭重兵合围。

张自忠将军

5月16日晨,将军身中六弹仍持枪督战,临终前谓部属:“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终年49岁。其遗体寻获时,日军列队行军礼,汉口十万民众冒死迎灵。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上将,举行国葬,毛主席题“尽忠报国”,周总理誉其为“抗战军人之魂”。

8、张灵甫

张灵甫是陕西长安人,其人身长伟岸,仪容峻整,剑眉星目,鼻若悬胆,兼具儒雅书卷气与凛然将威,时人称“玉面将军”。

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投考黄埔四期,北伐时初露锋芒。抗战期间历任74军团长、旅长,参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身中流弹仍力战不退。1939年南昌会战率敢死队奇袭日军,获云麾勋章。1943年常德会战率部血战七日,解余程万师之围。1944年升任74军副军长,湘西会战中重创日军116师团,获颁宝鼎勋章。

张灵甫

1946年任整编74师师长,率“御林军”进攻华东解放区。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因战术冒进、友军失援,所部三万余众被华东野战军合围。激战四昼夜后,于指挥部山洞内饮弹殉职,终年44岁。

9、孙立人

孙立人是一位学霸,早年以安徽省状元考入清华大学,1924年公派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成为首位系统接受西方军事教育的中国将领。1942年率新38师远征缅甸,仁安羌战役中以千余兵力击溃日军,解救英军七千余人,获英王乔治六世勋章。1943年反攻缅北,以“火网战术”歼灭日军第18师团主力,创“东方阿拉曼”战例。1947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在东北战场上遭到我军的重创。

孙立人

1949年赴台任陆军总司令,整训部队推行美式军制。1955年因“郭廷亮案”涉嫌兵变遭软禁,幽居台中33载。1988年恢复自由,199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90岁。其军事著作《缅甸作战纪实》被西点军校列为教材,战术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10、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凯次子,民国四公子之首。其人身形清癯,面如冠玉,目似寒星,蓄须飘逸,常着长衫执折扇,尽显名士风流,时人誉“玉树临风,魏晋风骨”。

早年师从严修、方地山,精通金石书画、诗词曲赋,昆曲造诣尤深,饰小生倾倒沪上。1915年反对其父称帝,作诗“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讽谏,遭软禁于北海。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拒入政坛,鬻字卖文为生,与张大千合绘《芭蕉仕女图》传为佳话。1922年加入青帮,列“大”字辈,开香堂收徒八百。

袁克文

晚年寓居上海,收藏古籍碑帖逾十万卷,校勘《圭塘倡和诗》存世。1931年病笃时,床头仅余二十银元,京津沪三地青帮弟子齐聚送殡,送葬队伍延绵数里。

小结:

民国时期虽战乱频仍,却涌现出众多才貌双全的风云人物。周恩来以剑眉星目的俊朗形象著称,更以外交智慧与革命功勋名垂青史;汪精卫早年"引刀成一快"的豪情与其晚节不保的叛国行径形成鲜明对比。艺术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爱国气节,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果敢同样令人铭记。抗日名将张自忠"力战而死"的悲壮、张灵甫"玉面将军"的儒将风范,以及孙立人远征缅甸的赫赫战功,皆镌刻着时代印记。蒋介石父子的政治沉浮、袁克文拒入政坛的名士风流,共同勾勒出乱世中英才辈出的历史图景。这些集才情、气节与争议于一身的人物,在民国舞台上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0 阅读:0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