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字伯符,是孙坚的大儿子,早年在寿春生活,喜欢结交各路人才,在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舒县的周瑜来到他的府邸,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友。一八九年,孙坚征讨董卓,孙策遵照周瑜的劝告,携妻、弟迁往舒县,以此为基,广结贤才。一九一年,孙坚出征,刘表身亡,孙策17岁,将其父安葬于曲阿,并迁往江都。一九三年,孙策在丧礼之后,找到了袁绍,要求接管他父亲的部队,为他的父亲复仇(孙坚去世后,程普等人投靠了袁术),袁术有些不舍,但也知道孙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就对他说:"你的舅舅是丹阳太守,你可以到那边征召部队。"后来,孙策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召集了数百人,然后平定了当地的盗匪,然后见到了袁术,袁术把孙坚留下的一些军队给了孙策,这个时候,孙策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袁术手下将领的尊敬,袁术对他也很是钦佩,而且他很有本事,也很有纪律,有一次,有一个士兵触犯了法律,跑到了袁术的营地,但是孙策却悍不畏惧,冲进了那个袁术的营地,将那个士兵杀死,然后向袁术道歉,因为军法无情。
但袁术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他一开始就承诺给孙策做九江太守,但到了后面却出尔反尔,这让孙策很是恼火。后来,袁术为了进攻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被拒,双方结下了梁子,这才有了后来的打算,所以才让孙策去进攻陆康,要知道当初陆康可是对孙策百般怠慢,所以袁术答应拿下庐江这件事情,就是为了让孙策兑现,最后袁术又一次失信,这让孙策很是不爽。一九四年,刘繇成为扬州刺史,与孙策、袁术发生了冲突,因为领地太小,不会有太多的领主,所以刘繇发军驱逐吴景(孙策舅父)等人,并派张英驻扎在这里,与袁术周旋,打得难解难分。此时孙坚旧部朱治以为孙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夺回江东,于是孙策便向袁术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袁术看孙策成不了大事,又知道他心中不服,便分出了千余人,让他亲自出马,不料孙策在江东之地威名赫赫,一路之上,陆续有人马前来归顺,当他来到历阳时,吴景囤兵之地,人数已是五六千,孙策生得俊秀,为人豪爽,又是一个豪爽的汉子,人人都是奋勇争先,于是孙策得以拥有了一支军队。
一九五年,孙策从历阳过河,对刘繇发动了攻击,取得了胜利,后来朱治从钱塘发动了攻击,吴郡的许贡抵抗失败,投降了严白虎,成为了叛徒。随后,他大举入侵,所向披靡,横扫江东,最终征服了会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一九七年,手持传国玉玺(以孙策退兵为前提)的袁术铁了心要当皇帝,孙策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双方断绝了关系,后来曹操派遣使者,让他担任会稽太守,与刘备等人一起攻打袁术,孙策觉得自己的官职实在是太小了,好歹也是统领一万多人的都尉,就被使者赐了一个大将军的爵位。此时,海西陈瑀想要与严白虎联手推翻孙策,却被孙策察觉,将其放逐,一九八年,孙策将丹阳太守赶走,让自己的舅舅吴景夺回了丹阳。此时,袁术手下的周瑜和鲁肃以为袁术已经没落,前来寻求庇护,孙策隆重欢迎,终于孙策和周瑜见面。周瑜的到来,对孙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东吴缺少这样一个顶尖的军事人才,这一年,在周瑜的提议下,孙策向朝廷缴纳了大量的贡品,被册封为吴侯,被授予了讨逆将军的称号。
一九九年,孙策正欲出征讨伐袁术,却听闻袁术已死,袁术的一支部队想要归顺孙策,却遭到刘勋的阻止,而袁术一家子又没有归宿,只好归顺于刘勋。此时,孙策已经意识到,是时候正式攻占庐江了,于是借着袁术的名义,对庐江发动了攻击,而黄祖也派出了援军(荆州),两人一战,周瑜率领大军,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一举击溃了黄祖,而孙策则是一战成名。200年后,孙策发军向豫章,遣使投降,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回了豫章,江东六个郡都在孙策的掌控之中,此时的吴侯才20多岁,曹操与袁绍交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没有时间去管孙策,所以他选择了与孙家联姻,推荐孙权成为一代贤臣,想要让孙策消停一段时间,但是小霸王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控制住呢?就在曹操与官渡僵持之时,孙策与周瑜正计划着攻打许昌,迎接皇帝,建立自己的江山,可是曹魏营中也有高手,他们找到了东吴的蛛丝马迹,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据说当时吴郡的许贡等人联手,趁着孙策外出狩猎的机会,埋伏了三个杀手,结果三个杀手与孙策相遇,最后孙策死在了后面,将江东的事情托付给了他的弟弟孙权,让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要询问周瑜,最后他病死,孙权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