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夜色如墨,2号阵地上的寂静被一声突兀的“开饭了!”打破。解放军战士李桂林和秦亮光藏匿在浓密的草丛中,紧绷的神经像琴弦一样在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中振动。在这个看似平常的用餐时间,草丛的阴影里,两双眼睛如同捕猎者一般锐利,紧盯着朝他们缓缓走来的四个身影。这四人装扮成炊事员,每个人手中都提着大锅,看似懒散地聊天,轻松自如地穿行在树木和帐篷之间。
然而,李桂林的目光却在这几个“炊事员”身上停留了更久。他注意到,这些人的白毛巾不同寻常地绑在了左臂上,而部队的规定是右臂。这个微小的细节,像是一枚刺入心脏的针,迅速激发了他的警觉。
敌军伪装:潜伏接近
越军304师在阮庆玉师长的指挥下,开始实施一项精心策划的行动,旨在通过伪装和隐蔽手段接近中国军队的阵地。他们挑选了一支特战力量,其中包括数百名经过特别训练的士兵,这些士兵身穿与中国军队相似的制服,以混淆视听。
在黄昏时分,当天色开始变暗,这支队伍开始了行动。四名越南特工穿着中国军服,他们的制服细节处理得尤为精致,以至于从外观上几乎无法与真正的中国士兵区分开来。这些特工精通普通话,行动时不时交流着,模仿中国士兵的谈吐和举止,以确保能够顺利接近中国军队的阵地。
越军特战队伍在四名特工的带领下,借着夜色悄然前进。他们穿过密集的丛林和草地,步伐轻盈而谨慎,以避免发出任何可能引起警觉的声音。他们利用地形的遮蔽,如巧妙地趁沟壑和低洼地的掩护,不时停下来观察四周情况,确保不会被中国军队的哨兵发现。
伪装成炊事班的越军特战队员开始携带着食物容器缓缓向中国军队的哨位移动。他们的动作自然,表情轻松,就像是真正的炊事班员工。在他们的掩护下,其他越军特战队员也随即接近,他们跟随在伪装炊事班后面,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突袭。
警觉转危为安:及时反应
李桂林和秦亮光,在繁茂的草丛中蹲守,他们的目光如同捕猎者般锐利,穿透四周的迷雾和树影。他们的任务是监视和保卫2号阵地,这里是战线上的一个关键点,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草丛中,两名士兵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们的迷彩服上沾满了泥土和树叶,使得他们在密集的植被中几乎难以被发现。微风吹过,草丛轻轻摇曳,李桂林和秦亮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开饭了!”这是通常的集合口号,意味着后勤人员将送饭到前线。秦亮光听到这个熟悉的呼唤,下意识地感到一阵饥饿,他的肠胃仿佛在提醒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食了。但就在他准备起身前往就餐点的瞬间,李桂林紧紧拉住了他。
李桂林的目光锁定在那些所谓的“送饭人员”身上,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的白毛巾绑在了左臂上。这个异常引起了他的怀疑,因为根据他们部队的常规,白毛巾应该绑在右臂。这种小差异在常人眼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战时的紧张氛围下,任何微小的异常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威胁。
秦亮光初时不以为然,他认为可能只是个巧合或是后勤人员疏忽造成的。但李桂林的坚持使他开始重新评估眼前的情况。他们决定暂时隐藏观察,不轻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随着所谓的炊事队伍接近,李桂林和秦亮光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这些人。除了白毛巾绑错臂膀的问题外,他们还发现这些人的步伐和普通炊事班的士兵不太一样,更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那种有节奏的步伐。
随着距离的缩短,李桂林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这些人脸上的表情和普通的炊事员不同,眼神中透露出的不是服务前线战士的温和,而是紧张和警觉。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怀疑。
伪装成炊事员的越军特工与其背后的特战力量逐渐逼近李桂林和秦亮光所在的阵地。密集的草丛为两名解放军战士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使他们能够隐蔽地观察敌军的一举一动。李桂林透过手中的望远镜细致地观察着逼近的队伍,他数了数,清晰地识别出前方四个伪装成炊事员的特工,以及隐蔽在他们身后的大约二十多人的特战队伍。
这些假炊事员穿着与中国军队相似的制服,手里拿着饭桶和其他装食物的容器,表面上看起来无害。然而,他们身后的特战队员虽然努力隐藏自己,但仍难逃李桂林锐利的目光。这些人身材魁梧,动作灵活,与普通炊事员的身形和举止大相径庭。他们在草丛中蹑手蹑脚地前进,眼神警惕地扫视周围,每个人都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当这个队伍悄无声息地接近到只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时,李桂林和秦亮光已经做好了准备。密切的配合和默契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就在这紧要关头,李桂林猛地站起身,大喝一声:“打!”的同时,他迅速拉动信号弹发射器,两道亮光划破夜空,向天空射出警告信号。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桂林和秦亮光的冲锋枪开始喷吐出猛烈的火舌。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向伪装的炊事员和他们背后的特战力量。由于距离极近,加上敌军完全没有防备,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立刻取得了效果。前方四个伪装成炊事员的特工几乎在瞬间就被击倒在地,而隐藏在他们身后的特战队员也被这突然的火力打得措手不及。
李桂林和秦亮光在发现敌军的异常行动后,已经紧张地等待着这一刻。他们的枪法精准,训练有素,每一次射击都极可能命中目标。这场突如其来的交火,让原本企图悄然接近并发动突袭的越军特战力量陷入混乱。敌军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距离内遭到猛烈的火力打击,原本计划中的突袭变成了被动挨打。
越军全面攻击:战事升级
当越军的偷袭计划因李桂林和秦亮光的及时反应而宣告失败,他们立刻摒弃了伪装,改为直接的全面攻击。这个转变发生得极为迅速,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越军士兵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出,他们的人数远超李桂林和秦亮光之前所估计的。
数百名越军士兵,携带着各种轻重武器,从密林中、草丛里蜂拥而出,他们的步伐坚定,枪口指向李桂林和秦亮光所在的阵地。这些士兵的出现,如同暗夜中的急流,带着压倒性的势头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冲击。显然,越军在这次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意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李桂林和秦亮光所处的2号阵地立刻成为战斗的焦点。越军的全面攻击迫使他们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以应对眼前的危机。尽管面对的是数量远超自己的敌人,两人仍然坚守阵地,利用已有的掩体和地形优势,进行着有条不紊的防御射击。
越军士兵在遭遇初步抵抗后,并未停止攻势,而是开始分散行动,试图从多个方向包围和攻破阵地。他们的移动速度很快,试图利用夜色和复杂的地形来减少暴露在李桂林和秦亮光火力下的时间。一些越军士兵甚至开始挖掘掩体,或使用抛掷武器,如手榴弹,来增加攻击的力度。
李桂林和秦亮光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火力对决,他们不断调整射击位置,利用每一处可能的掩蔽物来避免直接被敌火力命中。他们的枪法精准,尽量保持冷静,以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此时,2号阵地上空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火光和硝烟在夜色中交织。越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李桂林和秦亮光的顽强抵抗下,他们的前进速度被明显放缓。每一次越军试图冲锋或改变策略,都会遭到两名解放军士兵精准的射击和反击。
及时增援:扭转战局
在越军全面攻击造成的压力下,2号阵地上的战况变得异常激烈。就在这紧要关头,9连连长和指导员领导的两个排的解放军战士及时赶到了战场。这支增援部队的到来,为原本局势紧张的李桂林和秦亮光带来了强大的支持。
增援部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们有条不紊地在战场上布置开来,迅速构建起火力网,开始对越军进行压制射击。这些新到达的战士,每个人都显示出高度的战斗素养和默契协作,他们的火力迅速覆盖了越军的主要进攻路线,有效地遏制了越军的攻势。
面对解放军增援部队的强大火力,越军的进攻节奏明显受挫。他们原本依靠人数优势持续施加的压力,现在遭遇了有力的回击。解放军的火力不仅精准而且猛烈,使得越军的前进变得异常艰难,很多越军士兵在未能接近阵地前就已伤亡或被迫撤退。
增援部队的连长和指导员迅速评估了战场形势,并发起了有组织的反攻。他们精心安排射击点和火力覆盖区,使每一次射击都能最大限度地压制敌人。在他们的指挥下,解放军士兵们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协同作用,相互掩护,分工明确,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合力。
随着战斗的持续,解放军逐步稳固了自己的防线,并开始逐步推进,企图从侧翼对越军形成夹击。解放军士兵们的行动迅速而有力,他们在掩体之间灵活移动,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和夜色的优势,给越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实际的压力。
面对解放军的强势反击,越军的士气开始动摇。他们发现自己不仅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线,反而越来越多地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随着损失的增加和局势的不利发展,越军的指挥官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徐林平,郭秀.探析中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