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叶剑英元帅,人们便总是想到那一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评语,过去在战争时期,叶剑英便总是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挺身而出做出正确的决断,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而毛主席病逝后,中国未来的历史再一次站在了交汇口,这个节骨眼上,叶剑英又一次站了出来。
历史交汇口的叶剑英
毛主席这一生最痛恨有野心的人,他也认为叶剑英这个人十分靠得住,这些想法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给出的。
1927年7月的南昌起义筹备阶段,叶挺的部队开到九江后,汪精卫、张发奎等人就察觉到这支部队“不稳定”,想要找机会吃掉,孙科抵达庐山后,更是想出了“让贺龙、叶挺上山开会,后将两人软禁”的方式。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叶剑英这里,于是,叶剑英连夜下山找到了贺龙共同商议对策,这才确保了南昌起义的计划被稳固。
而在短短的8年后,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原本制定了北上的策略,可张国焘仗着自己人马众多,提出了向川康地区南下的意见,正是叶剑英洞悉了电报,才让毛主席彻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9月,毛主席在哈达铺回顾了这场事件的严重性,他说:“一、四方面军分家后,叶剑英给了送了电报,立了大功。”
正是这些历史节骨眼上的行动,奠定了叶剑英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也让毛主席在任何时刻都认为叶剑英是一个靠得住的好同志。
即便在特殊时期,毛主席也让叶剑英重新主持军队工作;1972年,在接待了基辛格完成预热后,叶剑英便陪同周总理接见了尼克松,中国的外交格局也从此刻发生了改变,这也意味着毛主席将他放在了更具分量的位置上。
到了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护士小孟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也见证了很多历史。
夏季的一日,毛主席终于同意了插鼻饲管的建议,也感觉到身上有点力气了,他显得很高兴,还夸赞道:“小孟,看来你比我懂得多,我今后得听你的了。”
小孟赶忙说道:“你要和医生好好配合,病就都会好的,您要听医生的。”
9月,小孟请了假,想要去看看好久没见面的丈夫,她才刚结婚不久,本应和丈夫过着“蜜月”生活,即便丈夫就在北京城内。
到家时已经是清晨5点了,两人见面后都没有马上睡觉,还打算谈谈近期发生的故事。
没想到,仅仅2个小时后中央的人就打来电话,要求小孟马上返回中南海。
小孟猛地意识到毛主席的情况又不好了,于是她马上动身返回毛主席的卧室。
走近一看,她就发现毛主席的脸面灰黄、嘴唇青紫,看起来已经十分危险了,当时几个医生都在现场,政治局的人正焦灼地等待在门口,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毛主席才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当心脏恢复了正常跳动后,他睁开了眼睛,政治局的几个委员们排着队前去探望。
小孟记得很清楚,当叶剑英元帅走到毛主席的身边后,毛主席使劲抬起了略显沉重的胳膊颤动了几下,他的嘴唇也在微微动着。
终日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护士、秘书都明白,这些动作表示毛主席想要和叶剑英说话。
于是,小张赶忙拦住了将要离开的叶剑英,对他说:“叶帅,我看主席的意思是想要和你说说话,您回去看看吧。”
叶剑英点了点头,重新返回了毛主席的身边,看到主席的嘴唇轻动,他便俯下身来贴近;那一瞬间,毛主席的眼睛突然变得光亮了起来。
小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给感动了,她已经很久没见过毛主席的眼睛有如此光芒,她看到叶剑英点了点头,心里也清楚:看来叶帅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
几次救革命于火热的叶剑英,此时只能紧紧拉住毛主席的手,他也无法拉住这位伟人的生命。
9月8日晚,小孟低头给毛主席按压胸部,主席用很低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过来。”
四个多小时的抢救,毛主席还是没能醒过来,那句“叫医生来”也成为他最后一句遗言。
不过,虽说除了叶剑英没人再知道毛主席临终前说了什么,可那句话的份量才该是最重的,因为在那一个月后,叶剑英与中央的其他决策者一起扭转了中国的命运。
几十年过去,那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不过依然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
这一事件还有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汪东兴。
汪东兴早在1947年就被调到中央领导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当年国民党刘戡率4个旅直奔王家湾,毛主席所在的三支队紧急转移,周总理一再催促毛主席抓紧时间,可毛主席却说:“不要急,我要等看到敌人后才走。”
一旁的任弼时也着急了,他赶忙上前劝说,可毛主席仍然不听劝。
窑洞门前,毛主席点燃了一根香烟,对旁边的汪东兴说:“你敢不敢留下来等敌人?”
汪东兴拍着胸脯说:“只要主席下令,我就留下来等着敌人。”
毛主席也笑了,继续问道:“那我给你一个连的兵力够不?”
没想到汪东兴的回答是“只要一个加强排”,于是乎,汪东兴顺利完成了毛主席“替我看到敌人再走”的任务,此后,他自己历经1年又5天才重新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建国后,汪东兴也一直受到毛主席的信任,从警卫处处长一直做到公安部副部长,他身上的一项任务也从来没有改变:负责毛主席与中南海的安保工作。
而只要是毛主席要外出,大多都是由汪东兴负责警卫工作,其中包括重上井冈山、武汉游长江等。
若是毛主席要对某些人表达意见,也是多由汪东兴代为传达,特殊时代,毛主席还经常安排汪东兴去探望和关照一些老干部。
当周淑英被抓走后,毛主席还说过:“只有汪东兴能上了。”
在毛主席离开人世后,汪东兴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没有完成,有些人不处理,那么将会给国家留下极大的祸患;不过,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要一些老干部出面才行。
1976年9月10日晚,毛主席的遗体被送往人民大会堂,在举行隆重吊唁仪式期间,汪东兴负责在福建厅值班和休息,仅仅两天后,他就迎来了那个能改变历史的人。
叶帅的智慧
由于四周还有其他不少眼线,叶剑英的行动一直都非常谨慎。
9月12日,那时还是吊唁仪式的第二天,很多人还会继续参加,叶剑英利用上午休息的空档来到了福建厅,他见到汪东兴的第一句话便是:“一方面是我想要来看看你,另一方面就是我想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
汪东兴也听出了叶帅的意思,他点了点头。
而叶剑英接着说:“从9月9日开始你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可千万不要把身体给搞垮了,很多事情还等待着我们去做呢。”
这次会面的时间很短暂,叶剑英却从汪东兴的嘴中听到了想听到的事情,这才有了后续的会面。
双方的第二次密谈是在9月15日,这一天有很多外国同志以及外国专家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很多领导人也在守灵,吊唁大厅中有来自各国的朋友,叶剑英也负责接见其中的一些。
找准了这个机会,叶剑英提出要去会见外宾离开。
随后,他就到达了东大厅南侧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在此等候的汪东兴。
谈过了近期发生的事情后,叶剑英的语气越来越坚定:“不能失掉时机,至于斗争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待见分晓。”
汪东兴也完全信任叶剑英,他庄重地说:“叶帅,靠你了,你是我们党内以深思熟虑、多谋善断而著称的领导,能团结政治局的大多数委员,我看优势会站在我们的这边。”
在山雨欲来、迫在眉睫的时刻,叶剑英以一位战略家的眼光决断了“以快打慢”。
10月6日晚间,这位曾在战争年代协助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运筹帷幄的“参座”此刻再度亲临前线,他在怀仁堂正襟危坐指挥若定,让那些曾不可一世的跳梁小丑成了瓮中之鳖。
可以说,叶剑英也正是此次历史的主要领导与总指挥,他再度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造就了历史上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此后,叶剑英还说过:“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晚年的叶帅非常喜欢钓鱼,虽说常常空杆而归,可他在垂钓的过程中却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放松心情,在山间与湖畔中,他也非常喜欢这里的新鲜空气。
他也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见证了祖国取得改革硕果的阶段。
汪东兴也同样如此,他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了身上的职务,过上了规律惬意的平民生活,他还写下过回忆录,讲述了过去的生活,而且,他也渐渐很少与别人联系了,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出门游玩上。
她的女儿也常说:“父亲的生活很好,身体也很好。”
后人们总会铭记,那场会面改变了中国。
参考资料
汪东兴在毛泽东身边警卫近30年,毛曾称其能对付江青 澎湃新闻谜团:毛泽东临终召见叶剑英 交代了什么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