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弑君另立新帝之时,其实已经表明了刘宋的江山即将姓萧了。
所以,没在第一时间附和萧道成的袁粲、刘秉内心之中充满了忐忑。比如刘秉把相关情况告诉堂弟刘韫之后,刘韫捶胸顿足地表示自己全族都将完蛋。这也为袁粲和刘秉最后的拼死一搏埋下了伏笔。
477年七月十一,11岁的刘准即皇帝位。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两年后将发出“愿永生永世不活在帝王家”的不甘呐喊。孩子,这都是命,你是无辜的,但是你们老刘家却实属罪有应得。
七月十五,萧道成出镇东府,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与褚渊共同加开府仪同三司。注意哈!当年被刘骏废了的“录尚书事”又重出江湖了,这说明萧道成开始说啥是啥了。
独揽军政大权的萧道成开始布局了。心腹同党、青徐嫡系大量被提拔到中央任职,逐步架空了“不识时务”的刘秉与袁粲。
既而萧道成兼总军国,布置心膂,与夺自专,褚渊素相凭附,秉与袁粲阁手仰成矣
最后一个中书舍人杨运长也被萧道成外派去当宣城太守了。不杀你是因为我要保持厚道人的人设,但你也别搁中央掺和了。
顺帝即位,出运长为宁朔将军、宣城太守,寻去郡还家
参与弑君的那25个打手,全部被封侯。替我萧道成干脏活是有回报的,这样才有人继续为我干脏活。
戊申,封杨玉夫等二十五人为侯、伯、子、男
如此一来,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瞬间看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萧道成,就是司马道成嘛,改朝换代不是迟早的事吗?
但是,大家可能忘记了荆州的沈攸之。这货其实跟萧道成是一路货色,只是没有萧道成这样的机遇和手腕而已。
其实按道理,这货是应该早点跟萧道成翻脸的,因为人家萧道成在中央主持工作,时间越久,基本盘就会越牢靠,你搁那观望啥呢?刘休范谋反失败后,你就紧随其后就是了呗!既然迟早要反,那还不如快刀斩乱麻,早点抢夺先机。但是这货一直等到刘昱被杀还没动手。
刘昱被杀的时候,其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都劝沈攸之赶紧起事,但他因为长子沈元琰在建康任司徒左长史没动。
会苍梧王遇弑,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劝攸之因此起兵。攸之以其长子元琰在建康为司徒左长史,故未发
不久,萧道成派沈元琰将刘昱虐待杀人的工具带给沈攸之看。啥意思呢?我知道你担心你儿子的安危,所以把你儿子给你送回来了,所以你如果不想反,咱们两亲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如果你要反,那就利索点,咱接着。
沈攸之终究还是接受不了萧道成的后来居上,对沈元琰说,自己宁可像王凌死,也不愿如贾充生!意思还是要反。跟现在很多人见不得自己同学、同事混得比自己更好,是一个道理。
攸之以道成名位素出己下,一旦专制朝权,心不平,谓元琰曰:吾宁为王凌死,不为贾充生
477年十一月,沈攸之宣布起兵。打着什么名义呢?说自己是刘彧指定的刘宋监护人,有秘密协议,还接到了皇太后的求救信,总之,自己是刘宋的救世主。
然后,沈攸之发檄文邀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一同起兵救国。但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巴陵内史王文和都杀了沈攸之的使节火速上奏建康,王文和放弃巴陵投奔夏口。表明梁州、司州、湘州都暂时持敌对和观望态度。
随后,沈攸之写信对萧道成进行公式化的口诛笔伐,说萧道成弑君是大逆不道,专权程度超过霍光和诸葛亮,罪该万死。
所有铺垫工作都做完了之后,沈攸之于十二月十二派辅国将军孙同等相继顺长江东下。
十二月十八,萧道成入宫坐镇,命次子萧嶷替自己镇东府,三子萧映镇京口,四子萧晃为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把自己年满18岁的儿子全派上阵了,相当于实习考验。
十二月十九,朝廷内外戒严。
十二月二十一,萧道成任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率王敬则、崔慧景等前锋各军讨伐沈攸之。
另外,萧道成已提前安排长子萧赜到郢州掌握实权,整修城池武备防备沈攸之了。并在这一年年底征刘燮任扬州刺史时,命萧赜为左卫将军随刘燮东下。
初,道成以世子赜为晋熙王燮长史,行郢州事,修治器械以备攸之。及徵燮为扬州,以赜为左卫将军,与燮俱下
心腹刘怀珍提醒萧道成说:夏口是军事要冲,你要是把你儿子调回来,得安排合适的人接手。
刘怀珍言于道成曰:夏口冲要,宜得其人
萧道成赶紧写信给儿子萧赜,要他推荐一个靠得住的人主持郢州事务。萧赜最终推荐了自己的好哥们柳世隆。
柳世隆是柳元景的侄子,当年刘子业杀柳氏一门时柳世隆远在上庸当太守幸免于难。后来因为感恩刘彧帮家门报仇,柳世隆在天下皆叛的时候在上庸起兵响应刘彧,结果被击败后藏于民间。后被刘彧启用,一度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后来被被外调为安西司马,与此时安西长史的萧赜搭班子,哥俩成了铁哥们。而且,真性情的柳世隆跟沈攸之还很不对付,当年柳家被灭门是因为沈庆之的出卖,尽管沈攸之亲手闷死了叔叔沈攸之,但他毕竟姓沈。
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加宁朔将军。时世祖为长史,与世隆相遇甚欢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柳世隆这个人对萧道成一家来说相当可靠。
萧赜动身前将对柳世隆说:一定要把沈攸之缠在夏口,然后大家合击他,他就必败无疑。
赜将行,谓世隆曰:攸之一旦为变,焚夏口舟舰,沿流而东,不可制也。若得攸之留攻郢城,必未能猝拔。君为其内,我为其外,破之必矣
结果,萧赜的船队刚走到寻阳就接到了沈攸之起兵的消息了。由于没有萧道成的具体指示,大家都建议先回建康再做打算。但萧赜作为接班人觉悟很高,表示这是老天安排他守寻阳,所以就不走了。
及攸之起兵,赜行至寻陽,未得朝廷处分,众欲倍道趋建康,赜曰:寻陽地居中流,密迩畿甸。若留屯湓口,内藩朝廷,外援夏首,保据形胜,控制西南,今日会此,天所置也
十二月二十一,萧赜命周山图封锁长江,征用行人商旅的船只改造战船,立水栅,十天的时间已经将湓口城改造成了堡垒。
庚午,赜奉燮镇湓口;赜悉以事委山图。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
萧道成得知消息后,表示萧赜不愧是他的儿子!随后任萧赜为西讨都督。
与此同时,早已忐忑不安的袁粲和刘秉也开始密谋推翻萧道成了,因为萧道成已经非常不明显地表现出不会放过他们了。刘秉从弟领军将军刘韫、前湘州刺史王蕴、禁军将帅黄回、任候伯、孙昙瓘、王宜兴、彭文之、卜伯兴等是他们的主要成员。
此时袁粲镇石头,刘秉为丹阳尹,刘韫为领军将军入直门下省,卜伯兴为直阁将军,黄回等诸将已经都出屯于新亭。
萧道成最开始听说沈攸之起兵消息的时候亲自去石头城见袁粲,袁粲称疾不见。其心腹说这么干不合适,但袁粲解释说,不见是怕萧道成强行把自己带走。
粲曰:彼若以主幼时艰,与桂阳时不异,劫我入台,便无辞以拒。一如此,不复得出矣
袁粲这人作风没啥问题,但能力确实一般。他姑姑是当年刘义隆的皇后,属于关系户。喊喊口号、搞搞演讲,问题不大,但干事不太接地气。比如萧道成这个时候来见你,你要不就把自己隐藏好,按规矩迎接人家;要不你就选择不见摊牌,说明以后就没有任何回转余地了,得赶紧动手。但这哥们既选择跟萧道成翻脸,又不着急出招。还把自己要造反之事告诉了萧道成的好哥们褚渊,结果被褚渊告密了。尽管萧道成对此早已心里有数,但也可从中看出袁粲的水平。
粲谋既定,将以告渊;众谓渊与道成素善,不可告。粲曰:“渊与彼虽善,岂容大作同异!今若不告,事定便应除之。”乃以谋告渊,渊即以告道成
萧道成在袁粲不愿见面后就派军主苏烈、薜渊、王天生率军前往石头帮袁粲守石头城了。
道成亦先闻其谋,遣军主苏烈、薜渊、太原王天生将兵助粲守石头
此时台城内部,萧道成屯兵朝堂,刘韫入值门下省,萧道成又安排了骁骑将军王敬则为直阁将军,与卜伯兴共同统领殿中军。
道成又以骁骑将军王敬则为直,与伯兴共总禁兵
袁粲的计划本来打算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起事,他矫太后令派刘韫、卜伯兴率宿卫兵攻萧道成于朝堂,黄回等率军从新亭来应,刘秉、任候伯等共赴石头,结果当天出问题了。刘秉因胆小怯懦提前带着家眷和卫队逃奔石头城了,搞得事情人尽皆知了。
本期夜发。其日秉恇扰不知所为,晡后便束装,未暗,载妇女席卷就粲,由此事泄
袁粲疑问刘秉为何早到?刘秉说自己能见袁粲一面就死而无憾了。
秉曰:今得见公,万死亦何恨
袁粲表示,这下完犊子了。袁粲安排在宫中的潜伏者被萧道成给连根拔起了。
太祖入守朝堂,袁粲起兵夕,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于宫内相应,戒严将发。敬则开关掩袭,皆杀之。殿内窃发尽平,敬则之力也
随后,萧道成调兵攻打石头,袁粲等没啥意外的被剿灭。这个幽默的插曲正式全剧终了。
主线方面的沈攸之一如既往地搞慢动作,自十二月十二出兵直到闰十二月十四才抵达郢城(武昌蛇山)外。相当于一个多月就从江陵跑到了武昌。弱者跟强者磨时间,怕人家不能做好准备来收拾你?讲句实在话,沈攸之准备了十年,筹集了十万大军,萧道成都极为忌惮,最后打出了狗屎一样的效果,确实很荒谬。
沈攸之到了郢城后,便给柳世隆写信,说自己是奉太后之命去清君侧的,希望柳世隆能支持自己。
柳世隆赶紧表示,你忙你的,郢城是个小地方,只求自保,不愿瞎掺和。
世隆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
面对柳世隆的明确不配合,主薄宗俨之劝沈攸之直接武装攻打郢城,但功曹臧寅认为郢城不好打,不如先拿下建康,郢城便不攻自破了。
沈攸之折中而行,准备留偏师围住郢城,大军继续直奔建康。
攸之从其计,欲留偏师守郢城,自将大众东下
而柳世隆本就是想刺激沈攸之攻城的,一听说这货要跑,便再给点刺激,派前军中兵参军焦度对沈攸之大骂挑战,据说大有臧质骂拓跋焘的感觉。最后骂得沈攸之受不了了,直接留下来攻城。
攸之怒,改计攻城,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攸之不能克
听说沈攸之顿兵郢城后,同志们都赶紧给萧道成贺喜了。南徐州行事刘善明说沈攸之蓄力十年,如果直插建康确实很恐怖,但现在迟迟不见动静,基本上完蛋了;萧赜的军事主官周山图说自己跟沈攸之是老乡,还多次共事,很了解此人,这人性情阴险刻薄不得军心,没人跟他铁心一块干的,现在被拌在郢城之下,败亡是迟早的事。
这不是啥不要脸地给领导拍马屁,而是高手都是一叶知秋的,沈攸之这货确实办事不够干脆利落的,玩这种终极局非常勉强。
柳世隆多次击败沈攸之的全力进攻,萧赜又派军主桓敬等八支军队占据西塞(黄石东西塞山)作为柳世隆的声援。
沈攸之尽锐攻郢城,柳世隆乘间屡破之。萧赜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为世隆声援
攻打郢城三十多天却毫无进展之后,沈攸之大军的逃亡之势开始止不住了。为啥呢?因为你沈攸之不得人心,大家都是跟你来发顺风财的,既然事情进展不顺,那就赶紧跑呗!
攸之素失人情,但劫以威力。初发江陵,已有逃者;及攻郢城,三十余日不拔,逃者稍多
沈攸之开始时还骑马日夜不停地巡查各营好言抚慰,但看到不好使之后大怒召集各军主,表示要搞连带管理,谁手下跑了就拿谁是问。这招有问题吗?其实没问题,但是应该用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你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极致追责有效吗?只能会适得其反嘛。
司马刘攘兵表示自己承受不住压力了,率先向柳世隆投降了。被柳世隆接受后,478年正月十九夜纵火烧营而去。
而沈攸之军中因为起火而自行崩溃,到天亮时沈攸之身边仅剩下了数十个骑兵侍卫。
但也因为于郢城没有追击、逃散士卒又害怕遇到蛮族劫杀,沈攸之又重新集结了两万人逃回了江陵。
可是,江陵沈攸之真的还回得去吗?此前一直配合萧道成玩弄你的雍州刺史张敬儿会真的观望吗?人家此时已经打进江陵了,还杀了沈攸之的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
等到沈攸之沈攸之率残兵赶到距江陵一百余里时,才得知江陵城已被张敬儿拿下,士卒再度逃散,沈攸之走投无路后与沈文和上吊自杀。
也就是说,沈攸之闹腾了一辈子,拼命地搜集火药制造大炮,但是到最后却基本上没放一炮就自我了结了。相当幽默讽刺。
正月二十一,沈攸之父子人头送到江陵,被张敬儿先在江陵展览后快递建康,随后张敬儿在江陵展开大屠杀,沈攸之的亲友党羽全部被屠,抄家财产数十万报销了此次南下的军费。
正月二十八,朝廷解除戒严,任最大功臣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入朝。
至此,无论是南下的青徐豪族,还是雍州旧贵柳氏的柳世隆,还是寒门搏命的张敬儿与王敬则乃至那一个个寒门武官甚至那25人弑君脏手套……各方面都被萧道成笼络至麾下。这也标志后续的剧情更加明确了——萧道成要变成刘宋的终结者了。
478年二月初五,刘宋朝廷加封萧道成为太尉,增封三千户,都督南徐、南兖、徐、兖、青、冀、司、豫、荆、雍、湘、郢、梁、益、广、越十六州诸军事。这是啥配置?刘裕篡位前的标准配置。所以,该死的刘宋就安心等死吧!
多了也不想说,就想说一句——武力很多时候确实是破局之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过于迷信武力的最终结果只有同归于尽,止戈为武的道理,刘裕以及他的后代、檀道济、到彦之、王玄谟、谢晦、沈攸之、萧道成等等,没一人真正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