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病,不用太过纠结的8项化验检查异常

依风谈健康 2025-03-25 04:54:44

患病率已超过10%的慢性肾病自然也属于常见病,与其它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等)的常见病一样,肾病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判断肾病患者病情的轻与重,不仅要看症状与体征,而且还要看化验与检查。与症状与体征不同,化验检查异常往往“感觉”不到。一般来说,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感觉,很多化验检查出现了异常,都表明肾脏有病且要积极治疗。然而,有些化验检查出现了异常,并不需要过分关注,甚至无需治疗。

关于肾病,如下八种化验检查异常就不用太过纠结与过分关注,有的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1.尿红细胞正常的尿潜血

肾科医生一般不看尿潜血(或称“尿隐血”)有几个“+”号,而是看尿红细胞数量或是否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如果只是出现了尿红细胞(RBC)数量处于正常范围的尿潜血(BLD)+、++或+++,没有临床意义,既不能说是有问题,更不能说是有肾病,同时也无需用药治疗。

2.尿微量白蛋白数值不高

现在体检的人多了,体检项目中都会有尿微量白蛋白这一结果,而且给出的单位往往是mg/L,并不是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的mg/g这样的单位。由于单位为mg/L尿微量白蛋白容易受尿液浓度影响大。因此,若只是超过正常范围30mg/L不太多,也没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等相关疾病,一般来说并不是问题,必要时到肾科进一步检查一下即可。

3.尿蛋白有时半加或一加

健康体检也好,到肾内科检查也好,当偶尔出现尿蛋白半个加号(±)或一个加号(1+)甚至两个加号(++)时,尤其是在早晨空腹检查时,尿液处于明显浓缩状态,此时出现的“±或1+”并不能说明问题,更不能轻易判断有肾病或肾炎。建议复查(再查尿常规)或进一步检查(如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看是否有异常。

4.肾脏内的小结石与结晶

肾脏内发现了小结石或结晶,数量一个或多个,平时没有任何异常感觉,往往是在体检时或因其它疾病检查时发现的,这我们称之为“安静”的小结石或结晶。若发现有这样的小结石或结晶,位置比较固定,也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其它疾病(如高尿酸血症),可以不用过分关注,平时只需适当多喝水、多排尿并定期检查即可。

5.基本无变化的肾脏囊肿

相关资料显示,30-40岁单纯性肾囊肿发生率约为10%,到了60岁高达49-63%。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率会逐渐增高,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因此,对于检查发现小于3-5cm的肾囊肿,定期检查发现基本无变化或变化不大者,根本无需担心,也不用治疗,定期检查即可。

6.尿素氮超过了正常一点

与血肌酐不同,尿素氮的影响因素会更多,就算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比正常高一点,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什么问题,更不能随便诊断为肾衰竭或肾损伤。蛋白质摄入过多、血压波动太大、发热感染、消化道出血、大便干燥不通畅及服用激素等,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都不能随便认定是肾脏问题。

7.尿肌酐超过了正常范围

与血肌酐不同,尿肌酐并不是肾功能的检测指标,因此,即使发现尿肌酐的检测结果超过正常范围,也不能说肾功能有问题。检测的意义:检测一次尿肌酐主要是为了计算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24小时尿肌酐是为了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因此,若发现尿肌酐超过了正常范围,完全不用纠结它。

8.无肾病的GFR轻微下降

一般来说,到了40岁以后,肾小球滤过率(GFR)每10年下降9-16ml/min左右,也就是说每年下降约1ml/min。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GFR的下降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老年),在无肾病病史的情况下,若发现GFR有所下降,也无需纠结,更不能随便认定有肾病甚至肾衰。

若化验检查发现有如上八个指标出现了异常,请不要随便认定有肾病甚至肾衰。还在纠结的你,可以咨询肾科医生。

《今日头条》首发文章,72小时后以《肾为先》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与《百度》上发布。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
依风谈健康

依风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