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的3月,
都是头部房企密集发布前一年财报的“年报月”。
伴随着行业的量价回升,
众多发布财报的头部房企都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表现出了底气和信心。
这其中还有一家比其他房企都忙碌的房企,
它是春节前后发出了三份财报的碧桂园。
春节前,碧桂园发布了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
在股票交易市场上,恢复了交易。
然后在3月的年报月,碧桂园又发布了2024年的财报,
在实现了保交付和保信用的基础上,
用净资产为正的主体,向恢复经营迈出了关键一步。

02
过去的3个月,
还横跨了一个春节,
对于碧桂园的财务和运营团队来说,
应该是近几年最忙碌的一个数据统计周期。
停牌将近两年的碧桂园,
在春节前通过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恢复了市场交易。
这对于停摆以来的碧桂园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就在接下来的3月30日,
碧桂园进行了2024年财报发布。
在债务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和经营压力的背景下,
碧桂园仍然完成了575亿的操盘金额和712万㎡的操盘面积。

销售排名第16,但是面积排名第8位,
这意味着碧桂园在三四线市场进行积极的销售去化。
一方面在积极的去库存,另一方面则在坚定的要现金流的回款。
这背后有着壮士断腕的决断,
也带来了销售去化的货值减值和对利润的影响。
2024年的碧桂园,还处于351亿的净亏损状态,
但是值得提及的是,亏损的幅度实现了同比82.5%的大幅收窄。
并且伴随着1-2月份的整体行业企稳上行,实现了进一步的复苏和向好。
同时,碧桂园针对过去几年的经营下滑,在经营层面上也计提了相当大额的存货减值准备。
这意味着碧桂园把未来的风险和压力扛在了当下。
这能够让碧桂园在面向未来的恢复经营,拥有更健康的财务状况和强健的体魄。
同时,以保交付为主要战略的碧桂园,
过去几年销售规模的缩小,一方面避免了货值的进一步折损,
另一方面在减值计提以后,
2024年,碧桂园仍有513亿的净资产,净资产保持为正并好于市场预期。
这为恢复经营和回归行业舞台的起跑线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03
过去几年,
保交付始终作为碧桂园的内部办公会议的重点事项。
围绕保交付,碧桂园进行了积极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内部资源的协调。
先是同区域的调整与合并,然后是跨区域的合并与瘦身,
在经历了3月份的跨区域合并后,
碧桂园的区域数量从巅峰时期的106个的区域,
缩减到广清、华中、粤东、西南、江中、浙皖、北方、赣闽、中西部、沪苏鲁、海南、河南、山西的13个区域公司,
高层管理层面,碧桂园同样在“聚焦主业、确保经营”的战略下,
一方面进行控股集团总部与地产集团总部的合并,
另一方面用新的六大职能中心作为新的架构,转向更加高效、专注和协同的组织变革。

这样的调整和变化,
一方面伴随着过去几年的“保交付”、“保信用”的战略,保住基本盘;
另一方面则应对着未来的“保经营”和“保增长”,实现转型和突破。
坚定的保交付,
带来了过去3年碧桂园170万套的交付规模,
连续3年蝉联交付冠军。
这不仅意味着碧桂园从2021年以来销售房源,在经历保交付的周期以后进入尾声,
也意味着通过保交付缓解发展压力的碧桂园,能够更加高效、聚焦的收尾的20万套的交付。
碧桂园用保交付,保住了责任和信用,也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
2025年迎来的最好的消息,
应该就是碧桂园通过与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形成对境外债务重组的新的提案。
如果提案通过,将使碧桂园能够实现116亿美元的债务削减,
短期债的到期履约时间,也展期至11.5年,同时降低的还有从6%降到2%的利率成本。
针对这个超级利好的债务重组,
碧桂园在内部通过进一步的销售去化和资产处置,
进行资产瘦身的同时收获现金流储备,应对债务重组的付息和兑付,
至于外部,
碧桂园选择牵手“重整专家”华利安与中金公担当财务顾问,
推动重组方案达成一致能够快速达成共识。

从积极自救,到强力援手,
碧桂园都做好了最充分的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外部的全力解困。
这样一来,短期债务压力骤减的碧桂园,
既有了发展空间,也有了恢复经营的动力。
碧桂园能够用当年销售实现的现金流,
进行重新的土地储备和开发,实现新的销售回款和利润达成的正向循环。
04
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
在工作会上,用“向前看”,
作为一名地产行业的老人,对碧桂园的守望。
他的继任者杨惠妍,也在最新的工作会上发言,
对碧桂园的恢复正常经营“充满信心”。
“交付尾声、亏损收窄、资产为正”,
这些都是碧桂园,留得青山在的底牌,
伴随着“化债、恢复经营和重回行业舞台”,
碧桂园正伴随着行业的春天,
迎来春风化雨,
用发展见证新的未来。
全文完!

韭菜
还欠多少?
零下一度
山东济南章丘凤凰源著项目已经延期,现在工地施工人员很少,进度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