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社融数据、金融数据继续偏弱,流向实体的信贷投放同比明显少增,M1降幅扩大,再创历史新低。在新旧动能转换下,仅靠经济内生式、自发式的企稳有一定难度,预计信用需求的改善还需等待财政政策进一步的发力起效。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1.54%,环比一季度末持平,尽管新发放贷款利率仍在下行,但前期叫停“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降低存款利率等举措,对负债端缓释效果已逐步体现,行业净息差已有企稳迹象。
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在资产荒大背景下,高股息绝对收益仍是银行板块的长期投资逻辑。
居民贷款需求偏弱,企业中长贷明显少增截至2024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16万亿元,增速环比下降0.37pct.至6.14%,较上年同期增速低5.10pct.;中长期贷款余额167.97万亿元,增速下降0.05pct.至9.19%,较上年同期增速低3.46pct.。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600亿元,同比少增859亿元。分期限来看,当月的短贷及票据融资新增录得-2070亿元,同比少增547亿元;中长贷新增录得1400亿元,同比少增640亿元。
图表1:金融机构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居民贷款需求偏弱。
7月,居民贷款新增-2100亿元,同比多减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2156和100亿元,同比分别多减821和多增772亿元。
居民短期贷款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指向消费仍然偏弱;居民中长贷的同比多增或与低基数有关,去年7月居民中长贷在居民提前还贷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明显回落的特征。
企业中长贷明显少增。
7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同比少增1078亿元。其中企业短贷新增-5500亿元,同比多减1715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00亿元,同比少增1412亿元;票据融资新增5586亿元,同比多增1989亿元。非银机构贷款新增录得2057亿元,同比少增113亿元,环比多增3474亿元。7月企业端贷款主要由票据融资支撑,而企业短贷及中长贷均少增。企业中长贷的明显少增,表明实体融资意愿不强、专项债等财政资金落地效果偏弱,或与地方债务风险加速化解对基建投资和平台融资的去杠杆有关。
图表2:金融机构单月新增贷款构成(亿元)。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M1再创历史新低7月M1由上月的-5.0%继续下探至-6.6%,降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续创新低,M2同比低位徘徊,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6.3%。居民户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则分别少减4793亿和多增3370亿,企业存款降幅明显,也进一步凸显当前企业存款向理财市场的流动,叠加贷款需求低迷,销售回款不畅,共同拖累M1表现。
图表3:金融机构单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亿元)。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7月,存贷差43.81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0545.93亿元,同比减少27667.15亿元。存贷比85.15%,环比提升0.32pct.,较去年同期高1.93pct.。
图表4:存贷差与存贷比(亿元)。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银行业息差企稳,持续关注红利投资机会自2023年以来银行板块持续上涨,尽管投资者存在分歧,主要关注风格切换、股息率下降、国债收益率边际企稳等疑虑。不过资产荒压力仍将持续,银行股由于估值低、股息率高,优质银行保持稳定分红,红利价值重估并未结束。
此外,作为配置型资产,银行股向下安全边际由股息率支撑,同时兼具顺周期属性,如果经济企稳,向上同样存在估值弹性。
而且从基本面角度,经济复苏基础目前尚未牢固,房地产政策效果仍在观察过程中,银行净息差也处于下行趋势中。7月LPR和存款挂牌利率接连下调,前者对净息差拖累和后者的提振再次形成对冲,有助于呵护银行合理利润空间。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央对于全年经济的关切和稳增长的决心,降息政策已落地,等待财政加力配合。后续随着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宏观经济恢复向好,有望推动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目前,净息差随着负债成本开始下行,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压力缓解迹象。房地产不良贷款冲击也有所减弱。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4年2季度主要监管指标,24H1商业银行净息差1.54%,环比持平。从各类银行表现来看,国有行净息差环比收窄1BP至1.46%,股份行、农商行环比上升1BP至1.63%、1.72%,城商行环比持平于1.45%。
判断净息差阶段性企稳主要得益于存款成本改善,负债端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包括:
(1)随着定期存款逐步到期重新续作,过去两年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效果加速显现;
(2)二季度监管整顿银行存款手工补息推动部分大行存款成本改善;
(3)银行主动管控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高收益率产品。
图表5:24H1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持平于1.54%。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东兴证券。
另外银行股2024年起全面推进中期分红,形成潜在催化。增加分红频率本身就有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降低股价波动。此外,虽然国有大行等多数银行的中期分红是将年度分红提前拆分,但部分资本充裕的中小银行,可能借助中期分红实质性提升年度总分红比例,构成股息率上升的利好。同时,部分银行如果在2024年底前完成中期分红到账,则对于今年绝对收益投资者的账户考核构成利好,分红吸引力明显提升。
总结7月社融数据、金融数据继续偏弱,流向实体的信贷投放同比明显少增,M1降幅扩大,再创历史新低。在新旧动能转换下,仅靠经济内生式、自发式的企稳有一定难度,预计信用需求的改善还需等待财政政策进一步的发力起效。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1.54%,环比一季度末持平,尽管新发放贷款利率仍在下行,但前期叫停“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降低存款利率等举措,对负债端缓释效果已逐步体现,行业净息差已有企稳迹象。
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在资产荒大背景下,高股息绝对收益仍是板块长期投资逻辑,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偏低,建议关注银行ETF华夏(515020)及其联接基金(008298/008299)、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及其联接基金(020422/020423)、红利低波50ETF(159547)及其联接基金(021482/021483)与恒生红利ETF(159726)及其联接基金(017610/017611)的投资机会。
相关产品:1、银行ETF华夏(515020)及其联接基金(008298/008299):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指数代码:399986.SZ)。中证银行指数选取中证全指样本股中至多50只银行业股票组成,以反映该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截至2024年8月16日,指数的股息率为5.22%,PE为5.62倍,PB为0.61倍。
2、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及其联接基金(020422/020423):跟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指数代码:H11146)。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内地控股金融主题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内地金融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其中内地银行权重占比超60%。截至2024年8月16日,指数的股息率为7.27%,PE为4.63倍,PB为0.39倍。
3、红利低波50ETF(159547)及其联接基金(021482/021483):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指数代码:H30269.CSI),该指数从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中,选取5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每股股息正增长以及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以反映分红水平高且波动率低的证券的整体表现。截至2024年8月16日,指数的股息率为5.21%、PE为6.59倍,PB为0.72倍。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指数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银行占比37.0%、煤炭占比15.4%和交通运输占比11.5%。
4、恒生红利ETF(159726)及其联接基金(017610/017611):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指数代码:HSMCHYI.HI)旨在反映于中国香港上市且拥有高股息之内地公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从内地大型公司中挑选5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波幅相对较低,并且在最近三个财政年度有持续的派息记录。指数采用净股息率加权法计算,并为每只成分股设定10%的比重上限。截至2024年8月16日,指数的股息率为6.77%、PE为5.78倍,PB为0.55倍。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指数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银行占比19.5%、公用事业占比11.8%和非银金融占比8.2%。
数据来源:财信证券、东兴证券、同花顺IFind,截至2024.8.16,以上个股不作投资推荐。红利低波50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其他产品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且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申购: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对于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对于ETF联接基金,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目标ETF,在多数情况下将维持较高的目标ETF投资比例,基金净值可能会随目标ETF的净值波动而波动,目标ETF的相关风险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ETF联接基金的风险。ETF联接基金的特定风险还包括: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中,港股通金融ETF和恒生红利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产品交易效率为T+0。T+0回转交易机制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