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存与摇会筹资中状元
在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才子庄存与,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却因家境贫寒,难以筹措进京赶考的路费。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忽闻城中盛行一种名为“摇会”的筹钱之法,众人聚资,以骰子决胜负,胜者得资。庄存与灵机一动,决定借此筹款。

他广邀亲友,设宴于家中,声称将举行一场摇会。宴席之上,庄存与故作病态,命仆人告知宾客,自己因风寒不能亲自掷骰,请诸客先掷,而他则在帐中静候。宾客们不疑有他,纷纷掷骰,结果各有胜负。轮到庄存与时,他于帐中轻摇骰盆,实则早已备好一盆,六面皆红,悄然替换。待骰声一停,他掀开帐帘,出示骰盆,六点皆红,众宾客惊叹不已,纷纷祝贺。庄存与因此筹得一笔不菲的资费。
宾客散去后,庄存与独自审视那盆真正的骰子,竟发现六面亦皆红,心中暗自惊喜,认为此乃天意。果然,是年科举,庄存与一举夺魁,成为状元。此事传为佳话,后人皆言庄存与不仅才智过人,更得神明庇佑,方能一举成名。

自此,庄存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一段传奇,激励着无数寒门学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终有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二、迟到县令有急智
清初年间,常州府辖八县,唯靖江县孤悬江北,与江南七县隔江相望。时值常州知府乃某亲贵,权势显赫,僚属无不敬畏。一日,知府寿辰,大摆宴席,广邀属县官员共庆,并请名班演剧助兴。江南七县官员皆早早到场,唯靖江县令因渡江遇风,舟行迟缓,迟迟未至。

靖江令心急如焚,深知知府威严,恐因迟到受责,遂密嘱府中门吏为其设法周全。门吏灵机一动,与戏班伶人商议,许以重金,令其在剧中巧作安排。是日,戏班正演《八仙上寿》,七仙依次登台,独李铁拐迟迟未现。七仙问其故,李铁拐拄拐而上,叹道:“大江风阻,舟行艰难,故而来迟。”此言一出,满座皆笑,知府亦抚掌称妙。
恰在此时,门吏悄然将靖江令的手版呈上,知府见之,笑曰:“原来靖江令亦如李铁拐,为风所阻,情有可原。”遂命人速请靖江令入席。靖江令心怀忐忑,入内拜见,知府却笑容满面,不仅未加责备,反赞其诚心可嘉。席间宾主尽欢,靖江令亦因此免于责难。

此后,靖江令感念门吏与伶人之助,厚赏二人,此事亦传为佳话。民间皆言,靖江令虽因天时不利而迟,却因机智得免于责,实乃天意人心两相成全。而《八仙上寿》一剧,亦因此增添一段趣谈,流传后世。
三、南零水鉴
大唐贞观年间,湖州刺史李季卿奉旨南下,途经维扬,闻得此处有一隐士,名唤陆鸿渐,精通茶道,尤擅鉴水。李季卿素好茶艺,心中大喜,遂命人备礼,亲往拜访。
陆鸿渐居于城郊竹林,茅屋三间,清幽雅致。李季卿至,见陆鸿渐布衣草履,神态从容,心中暗赞。二人寒暄毕,李季卿道:“久闻陆君善茶,扬子江南零水更是天下奇绝。今日得遇,可谓千载一逢,不知可否一展绝技,令某开开眼界?”

陆鸿渐微微一笑,道:“使君有命,敢不从之?然南零水难得,须得遣人亲往取之。”李季卿当即命一军士携瓶操舟,前往南零取水。军士领命而去,陆鸿渐则于竹林中设茶具,静候水至。
不多时,军士携水而归,呈于陆鸿渐面前。陆鸿渐取一木杓,轻扬水面,略一观之,便摇头道:“此水虽为江水,却非南零之水,恐是临岸所取。”军士闻言,面色微变,急忙辩解道:“某确已深入南零,取水时见者甚众,岂敢欺瞒?”
陆鸿渐不语,将水倾入盆中,至半而止,又以杓扬之,细细观之,忽而笑道:“自此以下,方为南零之水。”军士闻言,大惊失色,跪地叩首道:“处士真神人也!某自南零取水,归途舟荡,水洒过半,恐不足用,遂于岸边取水补之。处士之鉴,真乃神鉴,某不敢再欺!”

李季卿见状,抚掌赞叹:“陆君之能,真乃天授!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陆鸿渐淡然一笑,道:“水有轻重清浊之分,南零之水,清而轻,浮于上;临岸之水,浊而重,沉于下。此乃天地自然之理,非某之能也。”
自此,李季卿对陆鸿渐敬重有加,常邀其品茶论道。而陆鸿渐鉴水之能,亦传遍天下,成为茶道佳话。后人每每提及南零水鉴,无不叹服陆鸿渐之神技,谓其为“茶圣”也。
陆鸿渐晚年隐居山林,著《茶经》三卷,详述茶道之妙,鉴水之法。其书流传后世,成为茶道经典。而南零水鉴之事,亦被载入史册,成为千古传奇。后人每每品茶,常思陆鸿渐之风骨,感叹其神鉴之能,实乃天人之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