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缺乏见证者,所以很多人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不尊重史实,胡编乱造。这种现象,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尤为多见。
比如,《水浒传》里的王禀,本是忠肝义胆的将军,却被塑造成了嫉妒贤能的卑鄙小人。还有千古奇人诸葛亮,也被抹黑得很厉害。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坏人说成好人,又往好人身上泼脏水,各种扭曲事实,误导大众的行为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要说的呼延庆,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受益者。为什么是受益者呢?因为他本来是一个不折不扣,恶贯满盈的罪人,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被世人歌颂,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那么,呼延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被美化成民族英雄的呢?
呼延庆出使金朝
河北邯郸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尊身着红衣,手执钢鞭,威风凛凛的塑像。这塑像,正是北宋军事将领、外交官呼延庆。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经常听民间故事的人,应该对他不陌生。
在民间话本、小说,以及说书人的嘴里,呼延庆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他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救国救民,拳打欧阳子英,脚踢金头王,英勇和智慧无人能敌,是与岳飞、杨家将齐名的民族英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以呼延庆为正面榜样,向孩子们讲述他的英勇事迹,让他们向这位大英雄学习,保家卫国,惩恶扬善。
可以说,呼延庆完全就是“人造”的英雄。老百姓没读过书,你和他说历史他也不懂,以为说书先生说的就是正确的,呼延庆就是一个大英雄,甚至还为呼延庆塑像。这种行为,就跟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一样。
这下误会可大了。要知道,历史上的呼延庆,不仅不是英雄,还是一个有罪之人。

呼延庆是太原人,字夏都,北宋名将呼延赞的曾孙子。虽然,他的曾祖父是著名的大将军,但他文不成武不就,既没有继承到长辈的战斗力,又没有特别出众的文采,实在沾不到什么光,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小透明。
当然,呼延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语言天赋好。
小时候,呼延庆就经常跟着边境商队穿梭于各民族聚居地,这让他学会了多种语言,尤为精通女真语和契丹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很强。
无论在什么朝代,精通多国语言的外交官都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呼延庆很快就被调到了宋徽宗身旁,协助天子处理边境事务,正式走到历史舞台上。

此时,呼延庆依然没什么存在感,顶多就是工作能力出众的优秀员工而已。他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字,成为一个有姓名的配角,是因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简单来说,就是北宋和金朝结盟,一起对付辽国。
这个结盟,是北宋主动提出来的。宋徽宗这个大聪明,是想借金朝 的手灭辽,从而收回燕云十六州。
说起燕云十六州,也是一笔烂账。它位于长城以南,是镇守中原的北方屏障。只要燕云十六州捏在宋朝手里,那北方民族就不可能越过长城这道天堑,侵扰中原。
但要命的是,这么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咽喉要地,却在五代时,就被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不仅如此,他还认了比自己年纪小的辽国皇帝为干爹,简直就是天坑一个。
宋朝建立后,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毕竟,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这道屏障,辽国随时可能从燕云十六州出发,挥兵南下。
只要想到这一点,宋朝的皇帝晚上都睡不着觉。为此,宋朝进行了三次伐辽战争,但都没打赢。到了宋真宗时期,宋朝倒是可喜可贺的打赢了,但却并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不仅如此,宋辽还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

注意,这里的不平等,只是对宋朝来说的。这个盟约里,宋辽讲和,约定不再打架,前提是辽国继续霸占燕云十六州,且宋朝每年都要向辽进贡银绢。
这么一个白给的条约能签订,也是怪事一桩了,不知道宋朝的官员和皇帝干什么吃的。
总之,燕云十六州就是宋朝的意难平。
北宋末年,宋徽宗当政。 一个叫马植的人通过权臣童贯,向宋徽宗献上了联金灭辽之策。
北宋不是打不过辽国吗?找个同伴,两个打一个还打不赢吗?宋金联手,不愁燕云十六州收不回,辽国也不足为惧。
宋徽宗觉得此计可行,但北宋官员却觉得这是与虎谋皮,风险太大。宋徽宗力排众议,坚持要和金联盟,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想疯了。
但不凑巧的是,宋徽宗刚刚做出这个决定,北宋就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吃了一场败仗。随后,西北又发生了一次地震,宋徽宗管不过来,结盟一事只好暂时搁置。
1117年,童贯主使北方防务, 看着新成立的金占领了辽东,打过了辽河,非常眼热,又开始想要联金抗辽了。他说服宋徽宗派了一个精通金文的药师,去金朝探探虚实。结果,这个药师一点儿也不靠谱,出使异国,连正式的文书都没带,被金国士兵抓住,关了一年才放回去,探了个寂寞。

宋徽宗吸取教训,决定正式派人去金国。
呼延庆,作为少有的精通女真语的稀缺人才,被宋徽宗任命为副使,和登州防御史马政这个正使一起去金朝。
呼延庆意识到,这是个名扬天下的好机会。一旦宋金联手,他不就是大功臣了吗?史书必定给他记上一笔。于是,呼延庆高兴地领了这个差事。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次出差,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海上之盟:国家祸变自是而始
政和八年八月,宋徽宗派出的访金使团从蓬莱出发,在海上航行一个月后到达辽东的金州。一行人上了岸,又走了二十多天,才抵达金朝首都上京。完颜阿骨打很给面子,亲自接见了使团。
马政向完颜阿骨打说了宋徽宗联金抗辽的打算,阿骨打非常意外。他和心腹大臣们商议了两天,才同意这个提议,还派了李善庆等金朝使者和马政一起回北宋,商量具体的合作事宜。
于是,两拨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行人走了两个多月,总算到了北宋,但宋徽宗并没有接见以李善庆为首的金朝使节,只是敷衍地派了蔡京、童贯与金使谈判。

李善庆对宋徽宗的怠慢感到很不满,但他只是一个使臣,还不能和北宋的君主闹翻脸,只能忍住不快,继续谈判。
谈判之初,童贯就表明立场,说攻辽成功后,燕云十六州要归北宋所有。岂料,李善庆听到这话就沉默了,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片刻后,他以“临行时太祖未授分配燕云权力”为借口,各种含糊其辞,强行揭过了这一趴。
其实,到这里就可以看出,金朝并不是真心想和北宋合作的,但谁都没看出来这件事有哪里不对。
因合作内容谈不拢,次年三月,宋徽宗再次派人和金朝谈判。由赵有开为正使,呼延庆为副使,和金朝使者一起使金。

万万没想到,使团刚走到登州,还没上船呢,赵有开就死了。恰在此时,宋徽宗听闻完颜阿骨打被辽册封为东怀国王,金和辽有交好之意,便打消了和金朝结盟的想法,让呼延庆等人只带了登州的文书去金国,意思意思就得了。
事实证明,当你打算做一件事,却受到层层阻挠,感到非常不顺利时,那就是老天爷在帮你,不想让你往坑里跳,宋金结盟便是如此。
这个计划从提出到实施,状况不断,又是打仗又是地震又是忘带文书。现在好了,正使都噶了,老天爷暗示得还不够明显吗?宋朝已故的皇帝们,在地底下腿都跑断了吧。
幸好,宋徽宗也不是个很轴的人。他本就自大,见到结盟如此麻烦,也就不想费这个功夫了。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算完了。呼延庆去金国打个卡,李善庆也回到金国,然后两拨人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是,呼延庆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以一己之力,把宋金联盟的必死局盘活了。
六月初,呼延庆到达金朝,毫不意外地被扣留了。因宋徽宗之前没有见金朝使者,完颜阿骨打以牙还牙,也没有见呼延庆。和呼延庆谈判的人,是金朝重臣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对宋徽宗怠慢金朝使臣的事非常不满,宋徽宗想要放弃合作,更是让他不爽到极点。于是,完颜宗翰问呼延庆:“宋朝为何中止谈判?”
这个问题,真话是万万不能说的,因为宋徽宗已经不想和金朝结盟了,没必要把话摊开了说,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就行。
但呼延庆不知怎么回事,特别实诚地把理由说出来了。
“我朝听说贵国已受辽封为东怀国,与辽修好,故未遣使。”
完颜宗翰恍然大悟,解释道:“与金修好是辽单方面的意思,辽册封金为东怀国,是对大金的侮辱,并没有接受。如果宋朝想继续联金攻辽,请拿国书来。”

于是,这个误会就这么被解除了。宋朝的先帝们和老天爷忙活了一通,白搭,北宋还是要和金朝结盟。
八个月后,呼延庆回到北宋,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但他的行为,却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堪称灭国级灾难。
政和十年三月,已经改名为赵良嗣的马植带着宋徽宗的亲笔信使金,两国达成著名的“海上之盟”,北宋的灭亡序曲,也正式吹响。
海上之盟这个盟约,北宋还是被宰的那一方。双方约定,宋和金一南一北出兵,夹击辽国,两国军队都不允许越过长城,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和辽国讲和,双方不能招降纳叛。
除此之外,为了感谢金朝做出的“贡献”,北宋不仅要把进贡给辽国的岁币送给金朝,还要给金朝军队发军饷,发补贴。
这就有点离谱了。这不是明摆着坑北宋吗?但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金朝答应北宋,等他们战胜辽国后,辽国的土地都归金朝所有,且金朝原则上同意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注意,是原则上同意,不在原则之内的非常规手段那就另说了。
盟约的最后一条,也是最离谱的一条,就是平州的归属。
当时,北宋被辽占据的领土一共有三大块:燕、云、平。
燕和云就是燕云十六州,包括北京周边的9个州县,大同(西京)周边的7个州县,这就是“十六州”的由来。平州则是秦皇岛周边的滦、昌、乐等州县。

宋金谈判时,宋廷对大同周边的州县归属权含糊其辞,秦皇岛周边的州县更惨,提都没提。这说明什么?说明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连家里有多少地都不清楚,真是枉为人君,世间少有的糊涂蛋。
糊涂就糊涂吧。关键是,北宋不止君王一人糊涂,整个朝廷都是脓包饭桶。
盟约签订后,阿骨打率军一路攻到辽国中京,同时钻了盟约的空子,占领了大同。此时,宋军连影子都没看见。他们干嘛去了?被宋徽宗派到南方,镇压方腊起义去了。
把方腊起义压下去之后,童贯才挥师北上攻打燕京。此时,距离原定的出兵时间,已经晚了三年多。

迟到就算了,关键还打不赢。童贯的大军连战连败,燕京久攻不下,只好厚着脸皮向完颜阿骨打求助。
经此一战,完颜阿骨打知道北宋有多不靠谱,北宋战力又有多拉胯。他一边率军把燕京打了下来,一边思考着把北宋吞掉。
因没有按照约定打下燕京,北宋在金朝面前矮了一大截。为了补偿金朝,北宋答应让金朝带走燕京城及周边县城的人口、财宝和各类书籍。燕云十六州,金朝只归还太行山以东的燕州、蓟州、檀州、景州、顺州、涿州和易州。就这样,北宋都没什么反应。要知道,他们可是连燕云十六州的一半领土都没拿到。
不仅如此,金朝还以“不属燕云十六州,按‘海上之盟’不属归还领土”为由,占领了平、滦、营三州及大同地区,并要求北宋每年向金朝纳岁币(进贡)银绢各20万两匹,另输代税钱100万缗。
长了眼睛的人都知道,北宋被欺负惨了,但宋徽宗偏偏不觉得,还认为自己捡到了很大的便宜。老祖宗都没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被他收回来了,简直就是大功一件,值得庆祝,值得庆祝!
不得不说,宋徽宗是真的蠢而不自知。

起初,北宋和金朝谈判时,金朝是没有异心的,看得出来它很老实。因为,在金人心中,北宋一直是个庞然大物,神秘又强大的天朝上国。金朝只想和北宋合作,不想南下占地盘,和北宋硬碰硬。
但是,因为呼延庆的“力挽狂澜”,金和宋最终达成合作。而在这过程中,金朝逐渐打破了北宋“天朝上国”的滤镜,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就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拉胯的国家,军队脆弱到不堪一击。
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既然宋朝这么弱,为什么不把它给吃了呢?如此,金朝的野心就膨胀起来了。
签订“海上之盟”的过程中,金人多次穿越长城,熟练掌握了宋朝的山川险易和军事防守。打完仗后,宋朝进贡的岁币、粮饷和军费,以及燕京城的财富又让金朝实力大增。再加上,它又得到了山海关以南的平、滦、营三州,占领了娘子关以南的大同地区。这就说明,金朝在长城以南有了两个据点,想要挥师南下挺进中原易如反掌。

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公元1125年,金朝露出獠牙,进攻北宋。仅两年时间,金人就打到了北宋首都东京,以宋徽宗和宋钦宗为首的三千余名皇室中人被金人俘虏,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之后,北宋就不复存在了。可以说,北宋的灭亡,就是从“海上之盟”开始的。虽然,“海上之盟”的成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怪不到呼延庆一人身上,但他也并不无辜。说呼延庆是罪人,实在不为过。
这样一个引金灭宋的有罪之人,居然被包装成民族英雄,也是挺可笑的。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信了。

由此可见,在评价某一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不能依靠单一的素材,而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做评判,不要轻信他人之言或者一些没有根据的野史,也不要人云亦云。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历史虚无主义。
信息参考:
中国新闻网-宋金“海上之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