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5日下午4时的罗马尼亚,一对年过七旬的夫妇站立在一堵白墙之前。只见那妇人情绪激动,用罗马尼亚语高喊着“你们怎能这样对我们!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啊!”
可他们没有迎来帮助,只等来了一句“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只听到一阵急促的枪声,那对老年夫妇瘫倒在墙边。
这不是影视作品,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被杀者不是罪犯或子女不孝的良人,而是一国元首——齐奥塞斯库夫妇。可就在几天之前,他们还大权在握。究竟这三天发生了什么?他们为何遭遇这般命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齐奥塞斯库出身贫农,14岁就加入了国内的工人运动,15岁被选为全国反法西斯委员会委员,18岁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虽说齐奥塞斯库因参与革命运动被捕,但在监狱中他结识了后来的罗马尼亚“国父”乔治乌·德治,并结为密切的好友。
罗马尼亚解放后,齐奥塞斯库先后担任农业部副部长,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等实权职务,权倾朝野。1965年乔治乌·德治病逝,齐奥塞斯库成为罗共中央总书记,问鼎罗马尼亚权利之巅。

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并非一无是处。他党政时最突出的功绩便是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虽加入华约,但经过一番努力,劝说苏联从罗马尼亚撤军,确保民族独立。
当苏联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断“布拉格之春”时,齐奥塞斯库是当时欧洲少有的,敢公开谴责苏联并实行全国总动员,抵抗苏联威胁讹诈的苏东阵营成员。同时在内政领域,得益于坚持乔治乌·德治之前的政策,齐奥塞斯库执政早期取得一些建设成就。
1967年12月,刚刚担任国家最高领袖的齐奥塞斯库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由,兼任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位,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之后,齐氏身兼国家几乎所有的最高职务,大搞个人崇拜。
国家机关、工厂的办公室都要悬挂齐氏的画像,开会前高呼齐氏万岁,将领袖生日设定为国家假日不过是日常操作罢了。与此同时,齐氏的亲戚也纷纷入职高层领导岗位。
其妻子埃列娜·齐奥塞斯库1974年后开始领导罗共中央委员会,并担任政府第一副总理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齐氏的儿子尼库大学期间便担任全国大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毕业后,直接共青团中央书记等职务,坐等“接班”。

齐氏的哥哥马林负责欧洲情报中心的工作。三个弟弟分别担任如国防部副部长、全国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内务部高级警官学校校长等岗位。其亲属也在各层级政府部门中担任要职。
据统计,齐氏家族在党政机关中担任要职不低于数十个,把持全国党政军所有大权。罗马尼亚民间“社会主义是一家”的笑话就是齐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实写照。
让罗马尼亚人有尊严,有自信的生活奋斗,这是齐奥塞斯库得以连续执政25年的根本原因,却也是其最终被推翻的原因。这背后的根节在于齐氏政策管制一切,却丧尽民心。
管制一切,民心丧尽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本名拉穆鲁斯•布杜拉,曾评价齐奥塞斯库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这让他做事积极、严格,但专横、不容反对意见。齐氏这种作风非但使人觉得不舒服,不愿主动工作,还会造成国家方针与决策的失误。
上世纪80年代,因为错误的国内经济政策,整个苏东阵营逐渐走上穷途末路。为挽救执政危机,不少国家都开始自我纠错,如苏联就推举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推进改革。但对此齐奥塞斯库并不认同。

他认为所谓的改革是走上了“修正主义”的“绝路”。他要继续沿着固有的方向,继续加强对国家的监管,严格控制整个社会。
在经济方面,齐氏完全照搬照抄被多次证明失败的苏联模式,大搞计划经济。这些举措使得上到企业,下到民众全然没有创造动力与竞争意识。生产不计成本,产品质量低劣。
同时由于缺乏系统性教育,齐氏对经济运行全无概念,自大自傲的他又听不进专业人士的意见,经常想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国策,提前还债就是典型代表。
执政以来,齐氏一直对其他国家经常借贷款,对自己执政“指指点点”的行为十分不满。他天真地认为保守的,“既无外债又无外债”的经济才是最好的,因此开始不顾实际情况加速偿还外债。
他命令企业不得计算利润得失,必须以低于欧美同类产品30%到50%销售商品。据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夫妇回忆500克装的罗马尼亚果酱25分钱,而英国150克的果酱50分钱。

此举虽然有利于积累外汇,提升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但造成企业大量亏损,其长期秉承粗放的经营模式,直接导致罗马尼亚企业没有发展动力,成为依靠国家财政输血的“包袱”,造成长期的国家损失。
另外,为减少支出,齐氏限制物资进口,这对于50-85%的工业原料需要进口的罗马尼亚无异于自寻死路。
国营商店里几乎见不到鲜肉和香肠,只有内脏和骨头销售。老百姓对此无可奈何,不由讽刺到“罗马尼亚的猪都有一颗爱国心,肉可以出口,但心必须留在国内。
首都布加勒斯特,连续七年每天仅供暖4小时。屋子里温度长期在零度左右徘徊。很多老人都在抱怨当下的日子还比不上被德国人使唤的战争时期。
罗马尼亚的民众虽然长期在缺少食品、煤气、供暖、供电的情况下艰难求生,但你们伟大、光荣、正确的领袖在国际上“站起来了”,“腰杆硬起来了”!
齐奥塞斯库对国家各项事务的管制已经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甚至连老百姓被窝里的事都想管。

为了快速增加人口数量,齐氏在1966年颁布了臭名昭著的770法案,法案禁止自由节育和堕胎,规定除疾病或残疾,每名妇女必须生育四个孩子。单身、结婚不生孩子、生孩子数量不足都要接受“处罚”。
为保证女性的生育能力,国家规定育龄妇女经期时都要接受医生检查,政府为此还单独成立了一只行政队伍,被称作“月经警察”。
在齐氏执政的23年间,罗马尼亚诞生200万名计划外婴儿。但普通家庭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孩子,怎么办?不想生下来的就找医生私下堕胎,但因为缺乏卫生设备,约9000名孕妇死于术后感染。
勉强生下来的也不抚养,反而丢给孤儿院让国家来管。而齐氏政权以饲养牲畜、生产商品的方式养育这些婴儿,酿成了更大的人间悲剧。
这些婴儿被集中起来,由护工集体喂养照看。护士如流水线般为他们喂奶、换尿布。因为护工短缺,婴儿长期缺少陪伴,没有关怀、语言刺激和基础的行为训练,这些从“流水线”上养大的孩子普遍语言能力极差,患有类似于孤独症的行为障碍。

他们普遍呆呆坐着,身体前后摇晃,用头撞墙或桌子,失去生活自理和劳动的能力。1990年的纪录片《一个国家的耻辱》真实而详尽地向世人展示了这一弊政酿成的悲剧。
齐奥塞斯库自信自己可以通过错综复杂的机构掌握国内一切风吹草动,但他唯独管制不了民众的心,这为其灭亡埋下伏笔。
脆性瓦解,总统扑街1987年,由于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并贯彻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罗马尼亚的经济已经十分困难。粮食欠收、食品短缺,迫使所有罗马尼亚人都要经历漫长的排队才能购买到质量堪忧的食物。
11月中旬,中部城市布拉索夫红旗汽车厂数百名工人为抗议食品短缺与分配不公,打着“要面包”、“要肉”的口号走上街头。
罗共党内如前中央书记伊利埃斯库等有识之士也纷纷在《罗马尼亚文学报》等媒体刊登呼吁改革,挽救国家的文章,可齐氏对此不管不顾。
他自信,自己连国内女人什么时候来大姨妈都知道,国内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依旧在澳大利亚、印尼和越南等国开展“独立外交”,彰显领袖风采,从而错失解决国内问题的机会。

1989年12月底,一则消息成为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总部设在德国的“自由欧洲电台”报道罗马尼亚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大屠杀事件。当地民众为反对齐奥塞斯库的统治举行游行,与军警发生冲突,共造成近6000多人伤亡,1300多人被捕。
这一消息如同星星之火,彻底引燃了老百姓对齐氏统治的愤怒与不满。一时之间,罗马尼亚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反对齐氏政权的示威游行及暴力活动。12月21日,齐氏匆忙间从伊朗回国,企图通过公开讲话安抚民众。
但早已被齐氏政权折磨到忍无可忍的民众完全无视了齐氏的号召,高呼着“要自由、要面包、不要齐奥塞斯库”等口号与戒严军警物理上“打成一片”。就在这一天,之前被齐氏排挤迫害的,以伊利埃斯库为代表的“老罗共”宣布成立“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命令齐氏政权投降。
原本齐氏夫妇曾想动用军队,剿灭反对派政权。但怎奈何其政策不得人心,大量国防军临阵倒戈,与作为总统“冲锋队”的国家保安部队在布加勒斯特公开交火,上演现实版“喋血街头”。
最终在12月22日,支持反对派的民众与军队占领电台和电视台,向全罗马尼亚宣布齐氏政权被推翻。尽管在保镖的护卫下齐氏夫妇乘坐直升机侥幸从首都逃脱,但因为燃料不足未能逃远,最终在特尔戈维什太市被逮捕。

三天后的12月25日,齐氏夫妇被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并被立即处以死刑。其处决录像,通过电波传遍罗马尼亚大街小巷,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中最为血腥、震撼的注脚。
虽然事后证明那条改变罗马尼亚政局的“屠杀报道”是彻彻底底的假新闻,但对于长期被齐氏政权压迫奴役的罗马尼亚民众而言并不重要。执政20多年来,齐奥塞斯库权欲熏天,脱离民众,无视民众的诉求,丧失百姓对他们的信赖,凄凉下场是罪有应得。
即便没有那条“假新闻”,齐氏政权所营造的恐怖统治同样会因为或这样或那样的“黑天鹅”事件土崩瓦解。当我们每每抨击西方所谓“阴谋颠覆”、“颜色革命”之时,是否也应当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那些国家的老百姓这么好忽悠?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好了吗?
纵观齐氏家族20多年的执政生涯,他们将绝大部分国家权力、好处凝结于一身,那最后就要为国家出现的问题与苦难负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天理循环,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齐奥塞斯库覆亡教训》2014年第22期《决策与信息》
《齐奥塞斯库之死》2008年第8期《炎黄春秋》
《亲历齐奥塞斯库时代——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夫妇访谈录》2012年2月《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