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反而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理智能够在多大范畴内有意识地去处理事物,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本能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所占比例之高令人惊讶地认识到:与恐惧和悲悼、高兴和幸福有关的感知,并不会因为是本能引发的而被弱化,只是不会主动发生而已。感觉的强度也不会因此而衰减。
到此刻,我们应该明白了,情感正是潜意识寻求表达时的语言,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至于被宏大的信息流所淹没。手指被烧红的炉盘灼伤引起的疼痛,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便减少伤害。幸福的快感能够强化正面行为,而恐惧感则可以保护我们,令我们通过理性做出正确判断,以便远离危险。只有少数问题确实需要通过深层思考才能解决,因此必须深入我们的意识层面,在那里得以平和地进行分析并求得答案。
从本质上来说,感觉是和潜意识而不是意识相联结的。如果说动物没有意识,那只是说它们不能思考。而潜意识却是所有形态的动物都拥有的,由于潜意识具有操纵性及控制力,因此所有的动物也都必然会有感觉。本能的母爱不可能是缺乏价值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其他类型的母爱。人的母爱与动物的母爱相比较,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母爱(也包括其他的情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并促进其发展,比如当我们收养了一个孩子的时候。这时,并没有在分娩的过程中自动产生的亲子联结出现,而养父母与养子的第一次接触往往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很久才实现的。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强烈的母爱依然可以出现,而且伴随着母爱的发展,在养母的血液中会出现与此相配的混合激素。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人类最终进化出了一个高出其他物种的情感区域呢?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小松鼠吧。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区(Yukon)对欧洲松鼠的亲戚进行了超过20年的观察研究,观察对象大约有7000只松鼠。尽管松鼠是独行侠,但他们还是观察到了5例收养行为。不过被收养的松鼠幼崽无一例外都是收养者近亲的后代,它们被不是亲生的母亲抚养长大。只有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及孙辈才会被收养,从中可以看出松鼠的无私也是有清楚的底线的。单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也能发现其中的好处:这样一来,非常接近的遗传基因将得到延续和发展。20年中出现5次的频率,不能有力地证明松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乐于收养的动物。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动物的情况吧。
摘自《动物的精神生活》
〔德国〕彼得·渥雷本 著
湘雪 译
译林出版社 凤凰壹力
公鸡会对母鸡说谎吗?
母鹿会悲悼死去的同类吗?
马儿会感到羞愧吗?
……
它们的头脑中究竟在想什么呢?真的像科学家长久以来宣称的那样,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够全方位地感知到情感的存在吗?
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我不认为动物的感受与人类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此应该要回归健全的认知,承认动物的确拥有各种感受和乐趣。
——彼得·渥雷本
★ 本书描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动物世界。
★ 一本与动物有关的书,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
★ 一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
★ 献给喜爱动物的你,愿你可以产生共鸣并从中受到启发。
作者简介
彼得·渥雷本,1964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
译者简介
湘雪,本名许洁,1965年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德国科隆大学戏剧电影电视学院,后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现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动物的情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生活中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的小故事,告诉读者要对动物多一些关心和理解,少一些偏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