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自律性,不管他他就会无法无天,让闭嘴根本不可能,也有粉丝说,如果一直跟孩子闭嘴,会不会忽略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如果你要是问我育儿的最高境界,我不会说是闭嘴,而会说:父母对孩子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逻辑干净,只讲事实,不参杂幻想不侵犯边界。这样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在陷入混乱冲突时,更快地回到事实。
闭嘴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说废话。
来过我家的孩子,我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话很少,他们主动跟我说话我会及时回应,回应的全部是直接的事实。所以孩子们来到我家,尤其是学龄前小娃,会迅速变得情绪平和,自我负责能力高很多,一两天就能看到明显变化。小学的孩子,如果父母离开,孩子在我家待一周以上,也能看到好像变了个娃,智力都提高了。
但我为什么不说育儿秘籍是,语言逻辑干净?原因很简单,这个多数人做不到,无法操作执行。
比如你家庭关系痛苦,大师对你说:放下我执。这就是废话,因为能理解的人太少,不可执行。
而闭嘴,是没有做不做得到,只有你愿意不愿意做。有人问,为什么对别人都比较能容忍,对孩子就控制不住情绪?其实没有忍不住这回事儿,只有代价高低。对孩子发脾气没代价,孩子离不开你,忠诚地爱你,所以你“忍不住”。对亲戚朋友、同事老板发脾气,那个代价你不愿意承受,嘴就闭上了。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你不会直接付出什么代价,甚至会获得自恋爽感,但付出代价的是孩子,心智能力受损。
当你下决心闭嘴,闭嘴的过程中各种憋闷痛苦,观察这个过程,而不是任由情绪宣泄给孩子,这个过程就是在放下我执。因为“我”的惯性就是要喷泄情绪吸食孩子,你选择了观察情绪,我执就被削弱了一些。
闭嘴,是明白边界的含义:孩子跟自己两个人,孩子不是我自恋的延伸,不是来被我教育塑造的,我成为父母只是有幸见证一个生命的发展,并愿意尽己所能提供发展所需的资源。
如果你明白了边界的含义,愿意放下自恋,不再附体孩子,自然会闭嘴给钱。孩子强健的体魄,阳光四射的人格魅力,爆棚的活力和清晰的逻辑智力,只是生命最自然的发展状态,而不是父母教养出来的。
如果你依然从自恋的视角出发:我手机给他玩零食给他吃,我看他什么时候自觉放下手机努力学习好好,李雪说这方法管用。
请千万不要产生这样的误会!如果你一边假装放手一边盯着孩子,这对孩子和你自己的伤害都非常大。明着控制,至少孩子触碰到真实的你:我妈就是要管我。暗箭难防,虚假是更可怕的家庭关系,孩子完全不知道妈妈哪天又开始骂李雪不靠谱了,所以天天熬夜玩手机,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是最后一分钟,多吓人啊。还是明明白白的控制,孩子至少有个稳定的心理预期。
请不要问我:我孩子如何如何,我还要闭嘴吗?我只是说出真相,至于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已经一把年纪为人父母了,依然没有主体性,怎么做还要让别人做主,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我是如何被催毁了主体性,我要不要活出自己的主体,还是继续催毁孩子的主体性?
02
在想象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愿意选择现实,就是正常人。
这个想象包括:自己一直以来深信的认知、自己期待事情会怎样、认为事情应该是怎样。这些统称为头脑的想象。
想象跟现实发生冲突时,会有情绪痛苦,这也是正常人,否则那是觉悟者圣人了。
有情绪痛苦不要紧,它是无常的,它会过去,并且最终尽力按照现实去做事情。这就是正常人。
不正常,则意味着:如果我的想法跟现实不一致,那一定是现实错了,我不可能有错。
举个例子,自己期待孩子成绩好,而事实是孩子考得很差。父母感到失落,甚至痛苦,这是正常的。
正常的父母明白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事情,难过一会儿,日子继续照常过,该干啥干啥。要想以后不要这样痛苦,就调整自己或者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这样正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知道挫折不可怕,人总是有力量去应对,无论怎样都可以好好活。在这样的松弛之中,可以放心探索世界,天赋才华自由绽放。
不正常的人,认为是现实错了,去责骂孩子,逼迫孩子:饭也别想好好吃了,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不满足我的幻想你就别想好过。
正常这两个字,并不意味着多数,反而正常人是少数。正常父母养育出的正常孩子,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03
“间歇性发誓,持续性躺平” —— 是当前很多青少年的现状。
这也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样貌:父母自己没啥大本事儿,老老实实上班赚钱,就指望着孩子有出息,生活重心围绕孩子学习,人生目标是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而且还一定得是顶尖的牛逼的985之类。
结局就是孩子的内驱力都被父母偷走了,成为空心人。眼高手低,做啥事儿都没持续动力,间歇性躁狂立目标,实际生活一地稀释,啃老度日。
然后父母哀叹:我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为什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