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称呼蜻蜓为蚂螂,什么时候才叫蜻蜓的呢?上了初中学了生物之后。其实在上学学生物之前也知道蜻蜓这个词,是看《哆啦A梦》看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我们常玩的一个东西,但是没它那种能带你飞的功能,这个东西就是“竹蜻蜓”,上面飞的那两个“翅膀”就跟蜻蜓的翅膀一个形状。
捉蜻蜓是我们80这代人童年的挚爱。那个时候我们喜欢在场院(打谷场,压麦子、压谷子的场地)里玩游戏,雨前雨后会出现大批量飞行的蜻蜓,而且都会低飞,这给了我们可乘之机。我们那时候好几个孩子聚集在一起,手里拿着家里的大扫把,看着飞行的蜻蜓,嘴里还念念有词“蚂螂蚂螂蚂,扫帚底下是你家”,眼睛时刻紧盯着眼前飞过的蜻蜓,瞅准时机猛的扣下,每次基本上都有收获。有时候有的人不念念有词,还不如我这念念有词的,好像蚂螂能听见,或者这就是一句“咒语”,能将蚂螂召唤到我面前。后来我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其实这句“咒语”出自河北的儿歌《扑蚂螂》“蚂螂蚂螂高,有人找,蚂螂蚂螂矮,没人逮。蚂螂蚂螂卖菜瓜,扫帚底下是你家。蚂螂蚂螂过河来,东边打鼓西边筛锣来。大筛小筛筛筛你婆婆脑袋。”山东跟河北只是一河之隔,河北的儿歌在山东传诵,保不齐唱的听的有差距,改了词什么的,也许就那一句词觉得管用,所以就随意唱了。
小时候看见蜻蜓飞行神速,蜻蜓可以直行飞行,可以突然掉头,还可以向上直飞,甚至可以闪退飞行或者是悬停飞行,有点像直升飞机一个样,反正是主打的一个任意。那时候我总是能捕捉到蚂螂是因为你的眼睛时刻盯着它的飞行路线,再这就是大扫帚的面积够大,等到蜻蜓飞入你的视野里,你双手一动,即使你飞行够快,你也奈何不了我的出其不意,那句“咒语”也只是给自己心理安慰,或者给你扑蚂螂的时候提一下助力。
捉的蚂螂全部放到透明的玻璃瓶里面,等到凑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做一道美食了,小时候也是馋嘴,有的小伙伴会去生火,然后跟蚂蚱一个样穿成串,然后在火里面烤,烤熟了就伸手去火里掏着吃,不过大多时候还是抓到之后就放了,因为大人们说这蚂螂是个益虫,能吃蚊子,那个时候深受蚊子叮咬的毒害,所以捉蚂螂只是个乐趣,捉住后玩玩就放了,也不会故意去折断它的翅膀,让它不能飞行。
那个时候捉到的蚂螂是黄色的,翅膀也是透明的,颜色也有点偏黄,不过后来有幸捕过一只全身红色的蚂螂,稀罕完了也就全放了,也在后来见过一只全身黑色的蚂螂,再往后长大了也就很少见到蚂螂,偶尔的也就是像古诗里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者就是看见几只蚂螂用尾巴时不时的点点水。
现在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好像已经没有了蚂螂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雨前雨后也不能看见蚂螂了,也许真的是那些美好的事情只能让我们回忆,而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