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浩
传统豪华品牌正在承受着消费大环境、新势力的双重挤压。今年前11个月,成交均价超过30万的新车销量大幅下滑18.6%,新贵们反而逆势上涨,蔚来的销量增长了27%,理想销量增长35.7%,鸿蒙智行11月单月销量4.19万辆,且这些中国汽车品牌的成交均价已不逊于BBA。
更难受的是逐渐失声的传统二线豪华品牌。11月成交均价前10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一半席位,量与价螺旋下坠,低谷期的二线豪华该如何面对2025?
“二线豪华”概念 还能存在多久
虽然同为豪华品牌,BBA与二线豪华品牌同运不同命,前者仍旧是保持着防守姿态,盈利水平受到影响,体量尚能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后者却是价与量双降,甚至已有品牌退出市场。
林肯、捷豹路虎算是类似,同处不上不下的状态,跻身BBA级别的体量不现实,也不至于像DS、英菲尼迪那般凄惨,对手也从“掉线”的传统豪华品牌,变为新玩家。今年前11个月蔚来销量增长27%,理想销量同比增长35.7%,鸿蒙智行11月单月销量4.19万辆,这些均价相仿的后来者,持续弱化“二线豪华”的概念。
今年前11个月,林肯在国内4.83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了17.7%,不同于初次入华时的全球经济因素占主导,林肯此时面对的是中国市场的新对手,是如何国产化创新的复杂新问题。
于是有了“林肯并入福特中国”的传言,林肯随后对此进行了回应称,“明年起林肯结算体系并入福特中国”,其他各项业务“保持不变”。
同样陷入风波的还有捷豹路虎,10月,“捷豹路虎正进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开始流传,虽有官方出面辟谣,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1%的事实就摆在那里。
与其说中国品牌侵蚀着跨国豪华的份额,不如说林肯路虎为首的二线豪华品牌,在“一线战场”承担更多火力,中国品牌不光在产品上获得了更多豪华解释权,也瓦解着一、二线豪华的市场与产业格局。
时代变幻 积重难返
危险的处境下,跨国车企转型慢总会被反复提及,倒不是企业本身、产品出现了致命硬伤,尤其是二线豪华陷入如今的境遇,是企业节奏与市场需求长期错位,解决问题的力度也不够强硬。
比如电混Z、电混冒险家等新车,林肯本已意识到强电混动的需求并开启行动,投放的却是力度不那么大的HEV。有限的转型投入,集中在了入门产品,也让林肯的终端均价被不断反超,这对于百万级的品牌图腾领航员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路虎品牌终端均价格,能够维持70-80万元,是BBA均价的约两倍,仅略低于保时捷。但与保时捷不同的是,保时捷早早拿出了引领自主轿车潮流的划时代纯电动产品Taycan,捷豹路虎宣布5年内投资180亿英镑践行“重塑未来计划”,目前路虎除了“油改电”揽胜纯电版之外,仍未有纯正的新产品诞生。
跨国豪华品牌经历了更久的市场洗礼,系统运行趋于成熟稳健,而国内汽车市场以更快、更彻底的理念变换,孕育一批步伐更大、频率更快的新势力,传统车企的“慢动作”,就像在停滞中缴械投降。
寻回初心
不久前,捷豹的一则宣传片彻底出圈,收获了品牌史上最高曝光量,虽然负面评价铺天盖地,但Type概念车亮相后,标新立异的造型设计理念,相当程度上扭转了舆论情绪,更让人对捷豹的”COPY NOTHING”产生了别样思考。
捷豹本次的转型关键词为“超豪华”,与其说是“拔高”,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哪怕不谈近几年的电气化变革,以更长跨度审视捷豹品牌之路,20多年来,作为与BBA基本齐平的豪华品牌,产品、品牌的含金量也是在不断下滑的,对标车型也是持续滑落,豪华品牌该有的溢价能力也一再压缩。
捷豹即将到来的“为期一年的新产品空窗期”,或许真的能隔绝出两个时代的捷豹,谁还能说捷豹的这次转变不够彻底呢。BBA和一众跨国豪华品牌的产品都曾性格迥异、天马行空,如今的车迷留恋当年的辉煌岁月,车企们也轻描淡写地把平庸归结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失去品牌初期赖以成名的性格与初心,换来的自然也只能是千篇一律的产品和经营窘境。
如果不改头换面,寻求新的产品节奏、运营思路,二线豪华乃至BBA的处境,都将在2025年持续恶化。明年对于所有追求创新的品牌来说,都将是检验决心的一年,跳出成规还能保持初心,成为了难点和破局点所在。
用户10xxx31
都想高价卖!也不想想高档品牌是靠什么实力的人站队给的脸!没那些有实力的人出来,都是吹牛批![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