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人杰
2024对于汽车圈来说,大多数企业过得不容易,从业员工更不容易。高管和普通员工都不免如履薄冰、担惊受怕,甚至一夕数惊。大企业下滑一般是比较温和的,减产、减渠道、关厂,裁员也能给个N+X,但新势力可能闪崩。扁平化指挥有个毛病,就是几个核心高管就能捂住消息,对投资人表示一路赢赢赢,突然就发不出工资上不起社保了。
整个行业竞争过度的氛围,不但一点没减,反而更激烈了。行业收入增加了3%,成本增加了4%,11个月行业利润拢共只有4000亿元出头,跌了7.3%,利润率4.4%。而且上游大供应商利润率高得多,主机厂反而在分配上不占优势。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前三季度大都赔钱了。这些宏观数据,想必会体现在每个人的月收入和年终奖上面(如果有的话)。
幸福是比出来的
这是产能出清的必由之路,自由市场竞争总是趋于寡头化。
2024年的全行业产能利用率55.6%,相比2023年的47.5%提升了,证明出清过程正在深化。
只有全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这不是社达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商业现实。事实上,全世界主要工业国,无论与中国的汽车贸易量如何,都被中国卷飞了。2024年欧洲Tier1,没有哪家没有裁员计划,小企业更是先倒为敬。就连给奔驰做标的公司,200年的历史,11月也垮了。
来自东方的支票减少了,去东方投资的资方一去不回,域内汽车消费逐年减量。欧盟车企采取的对冲方式是给车提价。为了对付来自东方动辄装7000辆车的滚装船抢生意,必须将他们赶出去。欧盟对华电动车征税,根子在哪里,不用多说。但他们还要表演“加税不利于竞争”的白莲花戏码。
收入少了我们不幸福,但幸福也可以比出来。和2019年相比,欧盟汽车销量跌了30%,日本少了20%,美国只少了5%,但是美国自己只能解决70%的生产,剩下要靠南北两个伙伴。候任的特朗普总统放话说要收拾上述两位。
美国消费者恐怕也难言幸福。2024年9月美国新车平均售价44467美元,2019年则为34600美元,涨价30%。2024年中国新车价格16.8万元,相比2019年涨了11%。但是,大家都知道智能化和高端化进程,导致车使用价值和5年前不是一回事。和美国基本干涨价格不是一回事。
这40年或者这20年,让这一代中国人认为日子一天天变好是理所当然的。但停滞和倒退才是常态。
理想主义者更愿意正视现实
即便中国市场当前的激烈竞争下,国内销量和海外出口两个盘子,都在做大。未来生存权属于有德有能者。
而日本汽车圈死水一潭,没有新品牌,没有新业态,只有各守地盘的默契。似乎岁月静好,但全球风暴来了(很大程度上是中韩车企在全球战略进攻态势造成的),可能就过不下去。本田和日产合并这种案子,在液晶面板、消费电子、ICT、家用电器、钢铁企业已经多次上演过了。没有一家合并后重新崛起,都是争取一点迁延的日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肯定比集体摆烂抱团跳河强得多。无论日子多难过,也要内省吾身、为长远谋。至少要投技术,追趋势。而不是顽固地抱着既有资产,对现实视而不见。说到底,中国做企业,无论大小,大多有强者思维:宁以强亡,不可弱灭。这是一种市场基调风格,也是国民性。
中国钢产量只有美国20%的1960年,就说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扎扎实实干了几十年,直到一国当全球。世界是物质的,嘴炮没用。
2024年新能源竞争的焦点,增混的绝对增量上升为纯电2.36倍。纯电为王的趋势,持续了5、6年就被颠覆了。企业行为的集合,就是趋势。而引领者是基于场景的消费偏好。这么短的时间内新能源内部就产生这么大变化,中国品牌极少抱残守缺,可见一斑。
跨国车企呢?欧系抱着祖传P2不放,日系抱着HEV,转向PHEV动作太慢。同时一致认为增程是左道,宁死不做。
强者对决,完善产业循环者胜
2023到2024年,美国人发明了不少概念,有部分辐射到汽车圈。有代表性的,一个是端到端智驾,另一个是具身智能。这是美国IT行业引领全球20年的帝国遗产。只有中国人跟的最快,而且是在每个维度上形成竞争。美国“被迫”打压中企,令其无法获得先进硬件(算力卡和芯片制造设备)。但中国人很快就在远比不上美企的硬件基础上,拿出了参数稍少但效率更高的大模型。
谷歌前CEO施密特说,美国可能赢得AI的第一阶段,但中国可能成为最终赢家。他的理由是中国的AI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清晰的工业循环链路。而美国在芯片设计、云计算和算法模型上的优势,无法借助制造业变现。不要怀疑施密特的立场,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和科技脱钩政策,这个人可能起到关键的院外作用。
波士顿动力和宇树科技的机器狗的量产进程,就充分说明了商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仍是工业能力。
至于欧企和日企,在智驾和具身智能上能做的,就是瞪着眼看,等着中美决出一个优胜者。这和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对策非常近似,都无关意愿,只关乎能力。
2025年汽车产业的竞争点,需要保持技术敏感性和敬畏感。前提是完成商业循环,以便反馈给研发端。如果没有海关,已经拉开代差的产品,必然嘎嘎乱杀,就像中系车在俄罗斯那样。现在就算所有跨国车企都重返俄罗斯,也不会改变结果。认知惯性被打断,就让位给新认知框架。这也反映了,欧美加税,源自对实力消长的认知。
而无代差的国内市场,则仍将是规模为王。大家继续拼命做大,以体量赢得生存机会。这也预示着,只要出清幅度不够,竞争就不会变得温和。成为强者的道路从不平坦。从中期看,成为中国市场的强者,也会是世界的至强者,即王者双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