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一时谨慎而被后世骂了近千年

书兰聊历史 2024-02-02 03:42:21

前言:华夏之人向来注重身后名,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生前拼命建功立业,只为死后青史留名,纵使功业不显,也要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殊不知历史偶尔也会开开玩笑,有些人辛苦一生,勋业有成,结果留下的却是千古骂名。

唐朝名将苏定方一生忠心耿耿,先后为大唐灭了三国,可竟然被黑化成了反面人物,着实令人唏嘘不已。今天我们要说的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和苏定方有着同样的遭遇,生前好评如潮,死后却不得消停。究潘美挨骂之原因,竟然是坏在了“谨慎”二字上面。都说小心无大错,谨慎是好事,为何到潘美身上却坏事了呢?

潘美的两副形象

一、潘美因谨慎而官运亨通

1、开国功臣

潘美系河北大名人,出身于低阶武官之家,其父潘璘早年凭着一身好力气应募从军,累升至军校。适逢五代乱世,武人当道,少年潘美不甘平庸,常与他人言道,“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可羞也”。机会没有让他等多久,在他20来岁的时候,他的河北老乡郭威因平定李守贞之乱而晋升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驻节于大名府)、主持河北军务。

潘美就这么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顺理成章地坐上了郭威的快车。在他27岁的时候,郭威以“清君侧”之名黄袍加身,改后汉为后周,他顺势从大名走进了最大的名利场-汴京,在这里,他获得了郭威养子柴荣的青睐,被其揽入麾下充任侍从。在他29岁的时候,柴荣继承皇位,他以潜邸亲信的身份升为供奉官。

后周地图

同年,潘美跟随柴荣迎战北汉和契丹联军。出于信任,柴荣让潘美率千余精兵和泽州刺史李彦崇部一道前往高平北边的山岭切断北汉主刘崇后路。要说柴荣的眼光确实精准,刘崇在高平吃了败仗后果然经潘美驻防地北逃,可惜李彦崇畏敌先撤,只剩下潘美势单力孤,未能瓮中捉鳖。战后,柴荣对军队来了一场大整顿,像李彦崇这样临阵脱逃的将领不是被斩就是被贬。

值此之时,作战有功的赵匡胤成了禁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潘美因此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贵人,成了赵匡胤的小兄弟。赵匡胤在陈桥驿复制郭威故事之时,潘美表示出了最大的诚意,孤身回京面见宰相,为赵匡胤入主汴京铺平道路。接着柴荣的表兄李重进起兵反宋,潘美以石守信副手的身份跟着赵匡胤从速平叛。如此忠心的潘美自然也就被认定为北宋开国功臣。

高平之战

2、南征北战

众所周知,赵匡胤为了防范一干老兄弟复制自己的故事,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或许是因为潘美当时尚属第二、第三梯队的武将,或许是因为潘美足够谦恭谨慎,又或许是因为赵匡胤对潘美另眼相待,以至于“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此后,潘美立功的机会越来越多,声望越来越高,在北宋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灭南汉,潘美提前到潭州(今长沙)出任防御使,期间一边抵御南汉的侵袭,一边强化朝廷对湖南既有之地的控制。万事俱备之后,他以主帅的身份调度诸军大举攻汉,不到1年的时间就拿下了贺州(今广西贺州)、桂州(今广西桂林)和韶州(今广东韶关)等重镇。然南汉毕竟立国已有半个多世纪,很快又集结15万大军于广州北边的山谷严阵以待。

潘美灭南汉

潘美眼看南汉摆出乌龟阵,只得暂缓脚步,寻找敌军突破点。当他发现敌军营寨多用竹木时,主意就来了,他先以火攻逼迫敌军出寨,后以有心算无心,大败敌军,挥师攻克广州,一举灭了南汉。战后,他以岭南道转运使、广州知州、广州市舶使和山南东道节度使等众多头衔稳定岭南秩序。既会打,又会治,潘美可谓是妥妥的全才。

没多久,赵匡胤又盯上了南唐,潘美奉命以副帅的身份协助曹彬攻略南唐,不到1年的时间就拿下了金陵(今南京),南唐宣告灭亡,整个南方自此除了钱氏吴越外基本全部纳入赵宋疆域。赵匡胤死后,赵匡义继位,潘美宠眷不衰,以方面大帅的身份跟着赵匡义拿下了北汉,赵宋自此完成一统(吴越在北汉灭亡前归附了)。

赵宋灭南唐

二、潘美因谨慎而晚节不保

1、放纵监军

赵匡义在灭北汉的时候攻打过辽国占有的燕云十六州,可惜悻悻而归。赵匡义是回去了,辽军的报复却接踵而至,好在潘美对整体态势的感知十分到位,提前抢占了辽军南下的咽喉之地—固军(今山西宁武一带),从而让辽军短时间内难有作为,有效保障了赵宋对北汉旧地的消化。也是不甘心吧,辽国又派出10万大军进攻雁门关。

潘美忙令麾下骁将杨业(即演义中的杨令公)率领小股精锐骑兵走小道绕后,然后待辽军抵近关口时,他亲自率领主力出关与杨业南北夹击。此战,辽军损失惨重,赵宋赢得大捷,潘美积功晋爵为代国公。1年后,辽军卷土重来,潘美不仅再度在雁门关下挫败敌军,还亲自率军深入辽国境内,连破30多座寨垒,战后因功升为韩国公。

燕云十六州的分布图

雍熙北伐时,潘美以西路军主帅的身份再度率军攻辽,连克云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山西朔城区)和应州(今山西应县),相当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1/4。无奈曹彬统率的东路军失利,赵匡义不得不下令全线班师。和另外两路军轻装简从不同,西路军需保护四州百姓安全退回宋境,负担很重、风险很大。

是时,辽军主力转向西路,杨业提出由他驻守应州,配合云州和朔州守军吸引辽军,同时择一劲旅在朔州南边的石碣谷设伏,保障三州百姓的撤退通道。然而两位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均持反对意见,他们主张大张旗鼓地出战迎敌,并以“得非有他志乎”来给杨业扣帽子。潘美深知赵宋对武将的防范力度有多大,为谨慎起见,他同意了监军的意见。

雍熙北伐的战略计划

2、杨业阵亡

杨业率军出发前建议潘美率主力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县一带)设伏接应,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和他南北夹击辽军。潘美对此一一应下,然而杨业前脚刚走,后脚就中了辽军的埋伏,受困于朔州西南边的狼牙村,潘美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监军王侁却误以为辽军受阻,生怕晚到一步就抢不到战功,连忙率军前出,弄得潘美一头包,阵势全乱了。

敌情不明,既定计划又被王侁打乱,再加上身边可以掌控的军队较少,潘美出于谨慎,率军离开了陈家谷口,向西南方向游动。如果前去迎敌的各路大军失利,他孤军守在陈家谷口,必定被辽军所破,不仅起不到接应的作用,还有可能全军覆没。在他看来,脱离陈家谷口,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有余地。

潘美和杨业的配合

等到杨业率残军按计划突围至陈家谷口时,发现谷中已无人接应,只能且战且退,无奈兵力悬殊太大,终究力有不逮,被辽军擒获。面对生命和身后名,杨业选择了后者,以绝食的方式诠释了忠义二字。至于潘美为何没有及时救援杨业的原因,很简单,还是谨慎,当时潘美所部距陈家谷口有10多公里,以当时的行军速度来说,过去需半天时间。

如果等他率军赶过去的时候,杨业所部已被辽军灭了,等待他的同样是覆灭的结局。如果杨业所部尚存,他赶过去也只是让辽军有机会取得更大战果。一来,他既无地势可依,又没有时间布阵。二来,辽军的机动性远胜宋军,一旦被黏上,很难脱身。不管怎么说,杨业战死了,总得有人背锅,监军王侁和刘文裕被免职流放,潘美则被连降三级。

广受赞誉的杨家将

结语

从赵匡义为杨业之死追责的态度来看,监军王侁负主要责任,主帅潘美负领导责任,而主帅的领导责任归根结底又是赵宋的监军制度问题。是故,宋真宗继位后,追封潘美为郑王,使其配享太宗庙。让人没想到的是,获得赵宋官方高度认可的潘美在民间却被黑化成了勾连敌国、陷害杨业致死的大奸臣—潘仁美,试问潘美何其冤枉?

首先,潘美起于微末,却成了赵宋的风云人物,这就十分难得;其次,潘美忠心耿耿、劳苦功高,无论是上马治军,还是下马治民,很少有出错的时候,且其身上没有五代军将的那种桀骜之气,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最后,潘美虽然确实在杨业战死的这件事情上有责任,但是他并非有意为之,且不是主要责任。总而言之,尊崇道德的完美虽然是好事,但是道德之上还应有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宋史》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1 阅读:140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